从杨杏佛家藏书信看清末民初的官费留美学生

辛亥革命网 2016-06-16 13:5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朱玖琳 查看:

杨杏佛是第一批稽勋留学生,在美国,他参与了中国留学生的一系列盛事,包括中国科学社的创建和文学革命的争论等。

杨杏佛(右)在美留学期间与赵志道(中)、任鸿隽合影

  杨杏佛是第一批稽勋留学生,1912年他先入康奈尔大学电机系学习,1916年在康奈尔毕业后复入哈佛大学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在美国,他参与了中国留学生的一系列盛事,包括中国科学社的创建和文学革命的争论等。1918年5月,他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同时,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民国“产婆”赵凤昌之女赵志道在美结婚。

  杨杏佛家藏系赵志道以秘不示人的方式,历经战火、“文革”等各种劫难而保留下来。除了近600封家信外,还有杨杏佛归国初期所记的日记3本、宋庆龄致杨杏佛函17封,此外还有科学社同仁和东南大学同事来函、民国名人谭延闿、吴稚晖、于右任的赠墨,以及杨杏佛的手稿、藏书、照片等等。

  杨杏佛家藏,尤其是杨杏佛在美留学时期的书信,不仅生动展现了杨杏佛在美留学的经历,也间接反映了清末民初的庚款生、稽勋生等官费留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在杨杏佛从1916年10月3日到1918年7月20日给赵志道的300余封信中,频繁出现了以后引领中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领域的胡适、张奚若、任鸿隽、赵元任、梅光迪、胡明复、饶毓泰、程孝刚、朱经农、陈藩、唐钺等,以及陈衡哲和柴冰海等女界精英。这些书信可说是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生史的第一手史料。

  志在报国加入同盟会

  1912年11月,杨杏佛、任鸿隽、刘鞠可、黄芸苏等原临时政府秘书处工作人员,加上其他第一批留美的稽勋生共11人一起从上海出发,乘船赴美。在原临时政府秘书处工作的这些年轻人“要做官的当然有官可做”,但是他们决定到国外去求学,“将来再以所学报效国家”。在上海等待赴美留学期间,杨杏佛结识了同批留美的稽勋生宋子文。两人一经结识便交好,杨杏佛是中国公学学生,宋子文之父宋耀如曾在中国公学教书,这也许是两人一见如故的主要原因。临行前,杨杏佛“曾与宋子文至其家”。他们的友谊一直维持到杨杏佛1933年遇刺身亡。

  1912年12月1日,杨杏佛与任鸿隽乘长途汽车从美国纽约城来到康奈尔大学所在地绮色佳城(Ithaca),当晚暂宿胡适处。在给好友柳亚子的信中,刚刚离开故土的他已经在急切地询问“国中近状如何”。不久,他告诉柳亚子,他已经从西报及友人华报中“略窥端倪”,对“故国近状日趋破败”,“辄为长叹”。

  杨杏佛在给赵志道的情书中,曾这样表白自己道:“国、亲与君三爱在心。今则国不成国,亲远莫及,君在咫尺而不能见,吾安得不佯狂颠倒耶!”他屡做如此表白,以至于赵志道不知道是出于真心还是戏谑,劝杨要“为国珍重”。

  少年老成的杨杏佛在革命党人的大本营中国公学读书的时候,便取字“死灰”,表达对清王朝的绝望。他曾在赠与大姐的照片背后题《风入松》词:“苍茫故国遍烽烟,残照泣啼鹃。”年方十五六岁的少年,却已自比杜鹃啼血呼民贵,深怀忧国忧民之情,故而不久便在老师雷铁厓的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

  在离国赴美留学前夕,杨杏佛在上海购买了一面五色旗带往美国。在美留学期间,杨杏佛等人时刻关注着祖国的讯息,“每见民国有倾覆之虞则出旗凭吊”,他曾作诗言志道:“生当为国瘁,死当为国殇。”

  1917年5月,刚刚大考结束,杨杏佛等哈佛留学生看到美国《星期六周报》上刊载了一篇论日本在中国之势力的文章,“描写日人之野心,读者发指”,于是杨杏佛自愿将其翻译成中文,“由哈佛同学集资刊为小册播诸中国”。为尽此“不可不尽”之责,杨杏佛在暑假中穷一星期之力“日夜译报”,译成万六千余字,他将尽此责视为“报国之一途”。杨杏佛译成《日本在中国之势力》后,由同在哈佛修工商管理硕士的尹寰枢代为誊抄,并为之作序。不久印成小册子5000本,8月3日,杨杏佛给赵志道寄去一册,赵志道又寄回国内给赵凤昌看。为将小册子分寄国中各地,8月11日刚从暑期务工处返回康桥的杨杏佛便同尹寰枢等五六名留学生聚集在一起,为书写邮寄地址而大忙不已。

  正因为杨杏佛和任鸿隽一样都怀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所以赵志道在给父亲赵凤昌的信中介绍两人时说:“杨任二君诗词甚佳,而亦道德甚高。”

  科学救国之梦

  1914年6月10日,大考刚过,当晚,十来个在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便聚集在一起,商议创办一份在中国宣传科学的学术期刊。他们分别是稽勋生任鸿隽、杨杏佛和庚款生胡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等。为创办《科学》杂志,他们发起成立了科学社,由杨杏佛手写付印的《科学社招股章程》定科学社宗旨为“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1915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举出任鸿隽(社长)、赵元任(书记)、胡明复(会计)、秉志、周仁五人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杨杏佛为编辑部部长。中国科学社社员依其所学科目分为若干股,杨杏佛是机械工程股股长。

  自科学社成立、《科学》创刊后,杨杏佛心中无时不刻不为“科学”所念,他视“科学”的重要性仅次于爱人和双亲,并常以此来对赵志道表忠心:“吾心为君取共半,他一半为父母、科学取去。”在杨杏佛影响下,赵志道于1918年3月加入中国科学社。身为编辑部部长,杨杏佛不仅要为《科学》约稿,而且自己还要隔三岔五地为《科学》翻译和撰写文章,并参与科学社社务。在他留美时期给赵志道的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事情就是为科学社奔忙。条举如下:

  近方力忙《科学》文稿,此事毕则吾身自由矣。(1916年12月20日)

  前昨两日拼命忙《科学》,昨晚十一时始完,已寄沪肩上又轻一担,但本月稿又须耽心耳。(1918年1月10日)

  科学社是几个志在科学救国的热心青年的义举,初创时“暂时取一种公司形式,入社的须交股金五元,作为刊行《科学》资本”,当时草拟章程,编辑文字,以杨杏佛、胡明复、秉农山、赵元任、周子竞、邹秉文诸君为最热心。在《科学》上投稿向来不收稿费,主持编辑的人也不受薪资。他们非但没有任何收入,而且还不断捐款,并为之付出极大心血。尤其科学社初创时,作为科学社编辑部部长的杨杏佛为之所作的付出可想而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