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开国先驱何子渊与兴宁一中的渊源

辛亥革命网 2016-12-07 14:1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子渊文化研究会供稿 查看: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广东名校兴宁一中建校110周年。笔者经多方查找资料,采访了何子渊的孙子何蒸云教授,梳理出了何子渊与兴宁一中的渊源。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广东名校兴宁一中建校110周年。去年的10月29日,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铜像在兴宁落成。日前,笔者经多方查找资料,又特地采访了何子渊的孙子何蒸云教授,从他那里得到了更翔实的讯息,梳理出了何子渊与兴宁一中的渊源。

2015年10月29日,孙中山何子渊铜像在兴宁落成

  何蒸云教授现为河南郑州某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原院长,是何子渊先生(1865-1941)四儿子何尚周的长子,生于1931年,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今年已85岁高龄的何教授,记忆力很好,思维清晰。他说,1941年秋爷爷何子渊辞世时,他已经10岁,正在读小学。

  1884年,清光绪十年,何子渊从西方考察回来后,一方面在家乡石马创办西式学堂:倚南洞小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向兴宁绅学界人士宣传新学的优点及其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好处,尽力化解衙门官员及社会各界对新学的诸多误解和抵触。尽一切可能,通过自己的学生,将西方先进文明、新潮思想传授给普通民众。这为后来兴民学堂、兴宁简易师范科的创办,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当年位于兴民中学内的兴宁学宫,是讫今为止粤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全、建筑面积最大的儒林圣地。1903年,何子渊、萧惠长等先贤创办新学,将学宫改建成兴民学堂,礼聘爱国志士丘逢甲担任校长、何子渊担任学监。

1906年,何子渊等人创办的兴宁一中老校门(原址刘祠)

  1905年9月2日,清廷颁布“废科举”新政,要求各地从第二年开始停止科举考试,子渊父亲何晖吉被任命为兴宁劝学所总董,在全县倡导新学。次年,即1906年,在何晖吉的推动下,兴宁县衙响应清政府号召,于县城东刘家祠设官立“兴宁简易师范科”,培养师资人才。何子渊作为当时清朝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兼任“简易师范科”学监。他子承父志,亲自考核、录取了一大批素质较高的石马籍考生,并兼授国文、历史等科目。正当他俩和本县的有识之士大展拳脚,推广普及新学的时候,无奈天不假年,同年底,晖吉先生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突然中风辞世,劝学所总董一职旋由新科举人罗霭其接任。

  1907年“简易师范科” 改为中学预科,1908年更名为兴宁公学堂。1909年,兴宁公学堂迁入兴宁学宫后,何子渊被推举兼任兴民学堂董事长。自此,他又雷厉风行,开始对辖区各校推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譬如:参照石马倚南洞小学、同仁学校现有的管理条例及课程设置,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课程总表,推行“班主任负责制”,并在兴民《师生操行规范》里面首次将学生对先生的称谓改称为“老师”,老师对学生的称谓改称为“同学”,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当年的何子渊与嘉应本属人士丘逢甲、黄遵宪等人遥相呼应,大力推动并身体力行,使梅州教育一直走在广东地区、客属地区,乃至全国的前列,使广东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策源地。对此,何子渊等人功不可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