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与山西早期钢铁工业(2)

辛亥革命网 2017-06-22 09:28 来源:民革山西省委会 作者:李泓 查看:

1912年9月18日至21日,孙中山莅并视察,于9月20日出席山西军界欢迎会和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欢迎会。中山先生不仅在会上讲,还在会下、列车上多次谈及开发山西煤铁资源的问题。

  炼铁部日产生铁160吨,其中l号高炉所产40吨供铸铁用,2号高炉所产120吨供炼钢用。

  3、炼钢部:主任唐敬亭,字子肃,留学美国;副主任李铭元,留学日本,曾任太原育才炼钢厂技术员;工程师沈香士,留学英国。该部主要设备有30吨平炉2座、2吨煤气炉6座、10吨白云石炉1座。厂房和平炉由定居在哈尔滨的俄籍教授斯克拉道夫和鲍大连设计,大部分设备由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铸造厂等单位制造安装。部分设备进口,如50吨注钢用悬梁起重机、35吨钢水包和钢锭模等。炼钢部日产钢锭240吨。

  4、辗钢部(即轧钢部):主任柴九思,字筱棣,河津县人,留学德国。该部主要设备有六五○中型轧钢机1套,包括三重轧机3架和轧机前升降设备及5000马力特大型电动机等。厂房、生产规模和对设备的各项要求,是柴九思独立设计的,德国德玛格公司据此提供设备。安装时,德国人素尔茨随机带装配图前来。素尔茨看不起中国人,有一次,他在架子上指挥安装,因架子不牢固摔下来,工人笑他,他竟脱下鞋来砸工人。在场的柴九思很恼火,上前对他说了责备的话。素尔茨不但毫无歉悔之意,反而罢工不上班,想为难中国工人,将柴九思一军,没想到柴九思继续指挥安装,工人们干得很好。一个月后,因有合同规定,素尔茨又经禅臣洋行说情回来,与柴九思握手言和,继续工作。辗钢部日产钢材150吨。

  5、工务部:主任韩屏周,字维祯,留学日本。该部下设木样、翻砂、车工、铆焊、锻压、起高吊装等工段。为以上各部制作、安装零部件及修配机具。

  如上所述,由于炼焦炉和轧钢设备的主要部分我们尚无能力设计或制造,不得不进口,而且所需要资金数额较大,外国洋行竟相兜售。阎锡山怕上洋人的当,又怕他任用的干部从中贪污,所以事必躬亲。他从各国众多洋行报价中筛选出德国“礼和”、“孔士”、“禅臣”三家洋行,请其代表前往离太原一百多公里的五台县西汇村别墅分别住下。阎锡山亲自分别接见他们,但不急于成交。各家洋行为把生意抢到手,彼此勾心斗角,价格一降再降。住了五六天,阎锡山经过货比三家,一再讨价还价,最终与礼和洋行签定了合同。据说,礼和洋行的成交价竟与初报价相差一半,放弃了数十万美元的利益,为的是给阎锡山好感,争取得到更多的合同。另外,西北电器厂还进口了两台五千瓦发电机,兴建了西北电气厂古城分厂,专为炼钢厂送电。

  1934年11月8日,蒋介石乘机来并。9日,蒋一行赴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看望了正在病中的阎父阎书堂;10日下午,又赴太谷县拜访了孔宅;11日参观了太谷铭贤学校(今山西农大前身);12日返并离晋。他从飞机上看到了太原城北工厂林立,特别是西北炼钢厂正在建设的景象,印象深刻。在并期间,曾与阎锡山、赵戴文多次详谈如何把山西工业建设推广于全国,他感叹东北的钢铁厂被日军侵占,汉阳钢铁厂缺乏原料停产,对山西以一省之力建设炼钢厂表示嘉佩,并透露:南京政府拟在浦口建钢铁厂,其规模与山西的差不多,完全由洋人承建,要价欲高达3000万元,比山西贵得多,正在洽谈中云云。阎锡山表示:建设事业,应定方略,密计划,严督促,实考核,慎赏罚;并将其所著《物产证券按劳分配》一书送蒋,供改革参考。

  后来,蒋介石派浙江省财政厅长徐青甫等来太原详加考察研究。徐青甫一行返宁后向蒋报告,一致认定从20世纪二十年代起,阎锡山大力发展军火工业,从德国引进制造大炮、机关枪等重武器的精密机器和技术,在太原兴建了一系列的机器业工厂,既能生产兵器,也能生产民用品,或军民共用,机械制造加工能力很强,打下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

  据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对1928至1936年中国最重要工业的统计,全国机器业工人为17065人,而西北实业公司的10个机器业工厂(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机车厂、西北铸造厂、西北机械厂、西北水压机厂等)共有工人6843人,占到全国机器业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再从工厂的资本额来看,全国377个机器业工厂,平均每个工厂有资本2—3万元,而西北实业公司十个机器业工厂,每个工厂平均资本为52.4万元,是全国机器业每个工厂平均数的22倍还多。太原被誉为华北工业重镇,集中了一批土洋专家、工程师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太原工人素质高,吃苦耐劳,能工巧匠多。太原拥有如此发达的机器制造工业,就不难为其他产业部门制造装备。而阎锡山的一贯做法是:凡我们自己能做到的,就不进口或不请洋人做;我们一时做不了的,就重金(最高者月薪一千二百银元)请洋人来,并亲手教会我们的职工为止,而后请他走人。所以,山西的建设项目如同蒲铁路和炼钢厂等工矿交通企业上马快,工期短,而且省钱,没有一个是花巨资完全靠洋人承建的。

  四、西北炼钢厂基本建成以后

  从1934年8月西北炼钢厂破土动工建设,到1937年基本建成,并计划于同年十月投产,历时三年。辗钢部(即轧钢车间)工人在安装好的轧钢机上贴了红对联,烧了香,做好了试车的准备。炼铁部工人把一号高炉生火投产的木料都按需要长短切好待命。不料,“七·七”事变的炮声,打乱了中国人民和平建设的生活,及至11月8日,日军占领了太原,西北炼钢厂落入敌手。早在日军占领太原前,西北炼钢厂以郑永锡厂长为首的中层以上领导、工程技术干部全部携带图纸资料疏散逃难至川、陕和甘肃等后方。日军占领后无法复工。后经日本政府和日本财团协商决定,于1940年从伪满本溪钢铁公司抽调了一批日籍工程技术人员来炼钢厂,强迫中国工人陆续开工投产,把所产的钢铁全部运往日本本土和伪满生产军火,以战养战,扩大侵略;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西北实业公司接管了炼钢厂,公司经理彭士弘兼厂长,梁海峤为副厂长。

  从1940年炼钢厂投产至1949年9年间,年产钢最高仅1万余吨,与如今年产钢1000万吨(内含不锈钢300万吨)的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炼钢厂锻炼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钢铁工人,一批又一批地支援了武钢、包钢、唐钢、河南钢铁厂和本省临钢、长钢的建设,做出了一个老钢铁企业应做的贡献。

  (原载2007年70辑《山西文献》,作者: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教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