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实业计划思想与晋城大德制针公司

辛亥革命网 2017-06-22 09:52 来源:民革山西省委会 作者:许永忠 查看:

山西晋城大德制针公司是20世纪初晋城最早的现代工业代表。它是在孙中山实业计划思想影响下,以高平祁鲁斋、刘知章等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实业家创办的现代制针工业。

  山西晋城大德制针公司是20世纪初晋城最早的现代工业代表。它是在孙中山实业计划思想影响下,以高平祁鲁斋、刘知章等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实业家创办的现代制针工业。

  一、创建

  祁鲁斋(学名继曾)和刘知章都是清末秀才。刘以拔贡身份,曾任沁县知县。祁在大学深造后,被委沁县知县辞而不赴。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两人同时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到日本后,刘在东京铁路学堂学工,祁入宏文学院习文。归国后,刘知章从事铁路建设;祁鲁斋担任江北师范提调,从事教育工作。两人受孙中山思想影响都很深,孙中山先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名言一直影响着他们,特别是祁鲁斋,终生不曾做官。

  辛亥革命后,祁鲁斋和在山东任县令的好友贾景德返回山西。贾在阎锡山省府任职。祁因不愿从政,后担任晋沁获泽中学学监。此间,他对晋城大阳钢针的历史深有了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了当时有志青年的志向,祁鲁斋就是其中一人。1919年,孙中山《实业计划》发表。受孙中山思想影响颇深的祁鲁斋,更坚定了兴办实业,走实业救国之路的信念。在刘知章、贾景德等友人的大力支持下,祁鲁斋再度赴日考察。

  到日本,在其日籍同学和友人的协助下,他详细考察了许多近代工业,特别详细考察了制针工业。

  回国后,先到太原,住在上马街光华里刘知章家里。两位志同道合的老同学,彻夜不眠反复商讨,决定集社会资金,兴办针厂。晋城县大阳镇的手工制针明清以来享誉国内外,占领北方市场,并远销中亚。两人一致认为,厂址以久负盛名的晋城最为适宜。经与在省城供职的沁水县人贾景德等人商谈,得到大力支持。当时,贾是阎锡山省政府的秘书长,地位高,有名望。经贾景德牵头,同乡中名人名家、豪商富户立即响应,很快集资数万元。

  资金有了着落,祁鲁斋和刘知章联袂前来晋城作实地考察。在当地友人的协助下,最后将厂址选在晋城西关五龙河西连庄附近,购地130亩。祁刘都通晓建筑,亲自设计,选工匠,盖厂房,共同筹建针厂。

  为解决技术难题,祁鲁斋专门请了其日籍同学中岛信夫任针厂技师。中岛来华时,先到太原,住在刘知章家,然后刘陪同中岛绕道石家庄——新乡——焦作——至晋城。在建厂安装期间,中岛还带来7名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建厂安装机器。1920年左右,“山西晋城大德造针工厂”建成投产。

  二、组织管理

  针工厂为股份制企业,贾景德等人任董事长,刘知章任厂长,祁鲁斋任副厂长,为针厂的实际负责人。后来,针厂实行经理负责制,祁鲁斋任经理,刘知章的堂兄刘瑾斋任总务长。1928年,“大德造针工厂”,易名为“大德制针公司”,贾景德、刘知章分别任正副董事长,祁鲁斋继续任经理,阳城的阎寿山任副经理,陵川的姚志文和阳城的李文卿负责财务事宜。

  制针公司总的决策情况是:贾景德基本不到公司问事,刘知章常住太原,公司事务全由祁鲁斋一手操办并全权负责。祁常到太原和贾、刘商量公司大事,或者为公司业务多方奔走。每年往太原时间,将近半年之久。祁鲁斋外出时,公司一切事务则由副经理阎寿山主持。

  三、资金来源

  大德制针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股东由28家逐渐发展到百余家,遍及潞泽各县。其中知名的股东有沁水的贾景德,阳城的樊次凤,高平的赵伯周,长治的裴宝棠等。每股股金为100元,少者1股,多者数十股。长治的裴宝棠一次投资6000元,为最大的股东。祁鲁斋的乡亲张士宏入20股,计2000元;其弟张士茂仅一股,计100元,可谓最少者。

  四、生产规模与工艺

  大德制针公司是当时晋城工业的代表。根椐祁鲁斋长女祁桂莲讲,她小的时候,常见其父与日本人用日语讲话,抽屉里放着他的名片,不让她随便取用。她当时听说全国只有两家制针公司(晋城的最早)。针工厂的设备,大多由日本引进。

  建厂之初,设备有12马力引擎一部,切条机一部,磨光机三部,其它小型机器二十多部(后增加机器情况不详)。厂内有管理人员10多人,工人70多人。整顿扩建易名公司后,职工增加到300余人,占地130亩(一说100亩),主厂房为约40米见方的大工房。夜班时,有12盏大吊灯照得通明。东西各有排房,一边宿舍,一边工房,并有两个锅炉房。另有仓库楼房6间,客房3间,针眼房2间及包针房等共约200间。各车间工房、办公室、宿舍均挂有牌子。工厂院墙高约2丈。在后期,大门上方还嵌有钢板红字:“晋城大德制针公司。”

  针厂正常生产时,工人每天工作11个小时,全部为白班制,通常不上夜班。工人工时长,劳动强度大,操作规程极为严格。从原材料到制成各种型号的成品,需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现在老工人能忆起的制作工序有:切条、磨光、切剁、扎眼、炭火烧针、杆直、煮针、锯末洗针、簸选、挑针、磨细、再磨光、碱水洗油、碱水洗光……包针、装小铁桶、装大铁桶、焊口、装大桶、装运等。除大部分为机器生产外,包装打包等则仍用手工。该厂兴旺时期,一般日产针28万枚,有时达30万枚,年产量由3000万枚提高到1亿多枚。产品名称统称为“飞洋牌”,含义为飞越大洋,超过洋货,使中华扬眉。产品分为大号与小号两类。大号针又分为双大号、单大号、金刚腿,小号针又分为1、2、3、4、5、6六个型号,不过6号针很少生产。产品包装,除纸包外,还分别装入小铁皮桶,大铁皮桶和大木桶。小铁桶装500包5000枚。每50小桶装一大铁桶,计25万枚。两铁桶合装一大木桶,准备外运销售。

  大德公司无正式女工,上临时包装班的女工约30名。许多零活,分别由公司附近的连庄、后庄、马匠等村的居民承揽,附近居民因靠近大德制针公司获益不少。

  除制针外,厂里还增设了小型铸造业,铸造机器零部件,备有车床、刨床、自行配制件,自行维修;还开办了一个小型玻璃厂,生产大小灯罩等玻璃器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