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杨虎城三次兵谏的部署(2)

辛亥革命网 2016-12-08 09:37 来源:团结报 作者:杨中州 查看:

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鲜为人知的是,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杨虎城曾有过三次兵谏的部署……

  1936年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西安市学联”、“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决定12月9日举行全市大游行,8日深夜,当这座革命古城还在沉睡的时候,数千名爱国青年悄悄地做着准备。两千多名爱国青年组成纠察队,负责纠察。一百多辆自行车编成交通队来回巡逻。他们挥笔疾书着抗日的标语,两千多面纸旗贴在小木棒上,准备给纠察队使用。为防止意外情况,他们组成了两个代表团,准备万一敌人逮捕一个,还有一个可以继续工作。“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发出《为督促政府动员全国兵力抗日停止内战宣言》,呼吁:“我们坚决主张,全民族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信仰、不分性别,大家手携手,心印心地立即奋起抗敌。”“西北人民仅以热血与赤诚,伫望当局当机立断,即日动员全国兵力收复失地。”

  9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各学校的队伍涌向南院门“西北剿总”门前。一万多人高呼悲壮响亮地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蒋介石得知学生游行,密令宪兵二团,省会公安局“格杀勿论”。并在路上架着机枪,准备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爱国青年。张学良为了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亲自驾着汽车,偕王以哲追赶学生大队。同学们看到张学良到来,齐声高呼:“拥护东北军抗日!”“东北军打回老家去!”在热烈的口号中,张学良站在路旁的土坡上高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的爱国热忱我是敬佩的。但是今天时已不早,到临潼路程尚远,那里又无餐宿之处,还是请大家回去吧!你们的请愿书交给我,由我代你们向蒋委员长陈述!”群众表示:即使风餐露宿也要去临潼。张学良看到群众如此激昂,激动地对群众说:“同学们的爱国行动,我不反对,只是政府不满学生干预国事,你们执意要去,必然会触怒最高当局,那就会发生流血事件。”站在最前列的东北大学的一个学生冲到张学良面前,热泪盈眶地说道:“张将军,东北沦陷五年了,你还忍心打内战吗?我们愿为救国而死,死在救国的路上是光荣的,我们前进吧!”说罢,放声大哭,一万多人都跟着哭了起来,悲号之声,震撼山河。这就激发了张学良那爱国的心和决断的勇气。他挥去脸上的热泪,高声对学生说:“各位同学,我张学良不是不爱国的,自从失掉了东北四省,全国人民无论是男女老少,无不骂我张学良的。我何尝不愿意打日本呢?上级不许我打,这种隐痛是无法对人说的,我不是愿意当亡国奴的人,我是要抗日的。请大家相信我,三天之内,我用事实答复你们的要求,如果逾期骗了你们,愿你们在任何地方把我张学良处死。”张学良从土坡上走下来的时候,学生中突然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张学良满眶热泪,匆匆上了汽车。正当此时,几百名人力车工人拉着全市人民募捐的食品从城里赶来了,东北军几个汽车兵冒着生命危险开汽车来接他们。

  第二次:12月9日晚兵谏未遂

  这天傍晚,十七路军特务营长宋文梅,到东城门楼去找张学良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正赶上孙铭九指挥车辆去临潼“巡路”。宋问孙铭九:“到哪里?”孙说:“到临潼。”宋文梅误认为孙铭九到临潼是去捉蒋的,他随即返回向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报告情况,要他即刻转报杨虎城。这时张杨正陪同随蒋前来的陈诚、朱绍良、卫立煌、蒋鼎文等在西安易俗社剧场看戏。王菊人在场外向杨虎城作了汇报,杨听到情况马上决定配合东北军行动,在西安城内解除蒋的嫡系武装,逮捕在剧场看戏的大员。当晚的兵力部署是:十七路军陕西警备第二旅孔从洲部(共三个团)和炮兵营,担任西安城内的任务,以“夜间演习”为名,各街口均布双岗,待命行动。卫士队(队长白志钧)两个连,负责逮捕当时在易俗社看戏的陈诚等人,并担任易俗社至新城的警戒;赵寿山驻新城担任临时指挥官。杨虎城从容镇定,密令把大炮拉到北城墙上,如火车站上陈诚备用专车内的武装敢于反抗,便立即开炮轰击。白志钧根据杨的命令,秘密布置两个便衣卫士“招待”一名大员,杨虎城为不使蒋方人员看出破绽,下了命令后,又折回易俗社,继续陪同看戏。

  等到十点多钟,东北军方面仍未见消息,杨虎城顿生怀疑,他一面请陪同看戏的西安士绅点了两折戏让继续唱着,以延长看戏的时间,一面立即返回新城追问情况。宋文梅急车到金家巷找孙铭九询问,发现孙铭九已睡觉多时,孙让副官转告宋文梅;“有什么事,明天一早再来。”宋不知道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焦灼万状,吓得遍体流汗。他立即给孙铭九写了一张便条;“西安立刻会发生严重事件,张、杨两先生及你我恐怕都要死于非命。事已至此,我马上要逃亡,希速回答!”孙从睡梦中起来,对宋文梅说明到临潼去的缘由,孙说:“到临潼去是张副司令怕学生晚上又去情愿,遭到特务的毒手,叫我去巡路……我才巡路回来,睡了。”宋文梅急忙返回向杨虎城报告,杨听了十分生气,申斥办事人太不慎重,杨虎城彻夜未眠。好在当晚是以“军事演习”为掩护,未被特务查觉。这次由于双方误会而部署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使形势骤然紧迫。

  10日清晨,杨虎城把9日晚间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张学良,并对张说:“从近日的情况看,学生、市民及东北军、十七路军广大官兵,对蒋是愤恨的,他们的情绪很激动。扣蒋的时间不能再迟了,万一我们对军队控制不了,发生骚动,将更危险。”张学良也有这样看法。九日夜的误会,加速了武力“兵谏”的进行,也使张学良进一步认识了杨虎城硬干的决心。他们感到;如当晚发动,时间过于紧迫。决定10日作好准备,11日夜开始行动。

  12月10日张、杨决定12日拂晓扣蒋以后,一方面令有关人员秘密作准备,每个人配手电筒一个。另一方面对捉蒋后将出现的政治军事形势,作一次全面的估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2月10日夜,张学良一人自驾汽车前往新城杨虎城公馆,谈至深夜一时。当时估计,蒋介石被扣后,南京政府必然会采取军事行动,为迟滞中央军西进,拟命令驻守洛阳的东北军炮六旅黄永安(后叛张投蒋),破坏铁路;控制潼关,使中央军不能进入潼关;再迅速从陕北前线调回部队,集中于西—潼路上,并商请红军以一部开进商洛,以确保潼关右侧的安全。这时,蒋军在商洛没驻部队,而红军行动迅速、地形熟悉,群众基础又好,如红军开入商洛,必将有力地配合潼关的防御。

  在政治上,用武力逼蒋抗日,会得到国人的支持,地方实力派中的李(宗仁)、白(崇禧)、四川的刘湘,会积极响应。韩(复榘)、宋(哲元)也曾表示,愿以兵力支持。阎锡山虽滑头滑脑,但不会以武力威胁河西。韩、宋如陈兵平汉、津浦铁路,中央军西进必将有后顾之忧,南京军队必然不敢孤军深入,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组织联合政府,以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是可能的。

  第三次:12月12日凌晨华清池兵谏

  11日下午2时,张、杨商量确定:一、决定12日清晨六时在西安、临潼两处同时行动。二、为侦察蒋的动向,凡蒋与南京、西安通电话,必须通过张学良公馆的总机转接,注意蒋与各方面的通话内容。在未行动以前,如发现蒋介石有所察觉,或有移动,或有特务和其他人向蒋告密等情况,随时准备两个加强连立即由西安驰往临潼。如当时来不及从西安派兵,即令东北军驻临潼部队即刻捉蒋。三、如情况无变化,十二日凌晨捉蒋的任务交十七路军派可靠军官和得力部队担任。当时张学良对杨说:他有几个有作战经验的老军官,只是在捉蒋这件事上,他觉得没有把握;可靠的青年军官也有几个,但没有作战经验。所以请杨虎城派人到临潼捉蒋。杨回到新城后,立即令宋文梅组织一个加强连,每人配备一个手电筒,不准外出,处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动,并派汽车从临潼请来有实战经验的许权中协助指挥。

  11日上午陈诚从特务系统获得一些情报,他到临潼向蒋介石建议:要蒋迅速乘汽车离开。蒋介石执意不走。11日下午,张学良到华清池再次劝蒋,并把准备参加捉蒋的刘桂五带去侦察地形、认识对象,把在华清池外围担任警卫的东北军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带回西安待命。下午五时许,杨给宋文梅下达了捉蒋命令,并反复叮嘱他:这一回是为了国家大事,你必须给我捉回个活蒋介石,尽可能避免开枪,要迅速逮捕。并要宋文梅服从许权中指挥。这时已是11日的傍晚时候。

  杨虎城经过反复考虑,总觉得这样安排不够妥当,因为临潼华清池周围都是东北军守卫,双方官兵平时都不认识,事前又不便相告,共同执行任务指挥上多有不便。如万一发生误会,必致贻误大事,还是由东北军执行这个任务较为妥帖。他把这层意思告诉了张学良,张决定东北军卫队营前往临潼。

  11日晚,蒋介石把张学良、杨虎城及陈诚、蒋鼎文、卫立煌、朱绍良等约至临潼华清池商谈“进剿”计划(杨虎城因在西安新城举行宴会未到)。张学良赶到华清池与蒋周旋。然后自驾汽车把在华清池的蒋系高级将领陈诚、蒋鼎文、卫立煌、朱绍良等送到西安新城大楼参加杨虎城当晚在新城大楼举行的宴会。陈诚等饭饱酒足之后,返回西京招待所休息。

  张学良于深夜12时许,在金家巷公馆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宣布“兵谏”决定,并当场给孙铭九下达捉蒋命令。他一再叮咛孙铭九要服从白师长、刘团长指挥,他们干“挖老窑”“掏老窝”(指黑夜捉人)很有经验,一定不要把委员长打死了!要千万注意,特别小心!说罢,张学良随即率东北军11名高级将领,前往杨虎城公馆——西安新城,设立联合指挥部。

  当时,华清池外围是东北军卫队一营负责守卫,华清池院内由随蒋前来的二十多名侍卫官负责警戒。华清池大门外的禹王庙里住着一排宪兵。凌晨2时许,根据张学良密令,东北军105师第一旅两个团,由周福成指挥,在灞桥以东骊山附近进入阵地,包围了华清池。4时,在唐君尧旅长指挥下,卫队一营一连首先开始行动。一营营长王玉瓒密令收缴了睡梦中宪兵的枪械,然后率部摸进大门。他发现二门外有蒋的哨兵来回走动,他连发三枪,打死哨兵。蒋的侍卫官发现情况不对大喊:“什么事?什么事?”这时,刘多荃、白凤翔、刘桂五、孙铭九率领卫队二营急车赶到华清池门前,加入战斗。华清池院内开始了一场激战。震惊中外的西安兵谏拉开序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