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大帅”

辛亥革命网 2017-11-23 11:03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昊哲 查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不仅革命武力与北洋军阀之间互争雄长,军阀集团内部更是你伐我讨,此起彼落,因此出现了很多带“帅”字的军衔。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不仅革命武力与北洋军阀之间互争雄长,军阀集团内部更是你伐我讨,此起彼落,因此出现了很多带“帅”字的军衔。

  作为职务的“帅”,可分作三种情况。一种是以明确的职务而存在的,即大元帅、元帅、副元帅。以大元帅作为一级职务,这一时期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孙中山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孙任军政府大元帅。第二次也是孙中山于1923年滇桂联军驱逐陈炯明叛军后重回广州组织大元帅府,仍由孙任大元帅。第三次是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按《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令》的规定,这时的大元帅,不仅统帅陆海军,又具有国家元首的身份,对外代表国家,同时也是行政首长,行使行政权。

  除此以外,在1917年孙中山组织的护法军政府中,还设有元帅的职务,作为大元帅的副手,陆荣廷、唐继尧曾分任此职。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和唐继尧还曾短时期的分别担任部务大元帅和副元帅的职务。

  另一种情况则不是明确的职务,而是一种代称。《临时约法》中规定,大总统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这里所说的大元帅,既不是一级军衔,也不是如上面所说的明确的职务,就像“元首”往往代表国家最高领导人一样,这里的大元帅实际上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北洋政府的历届首脑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等都曾以大元帅的名义发号施令,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也曾以大元帅的身份指挥全国军事。可以说,这里所讲的大元帅实际上是军队最高统帅的代称。

  另外,由于北洋军阀创建于清末,旧的社交中的一些习惯称谓便也直接沿袭下来,除对高级军官称将军外,还有称“帅”的习惯。既然是习惯性的称呼,到底什么人可以称“帅”,便不可能有明文的规定。一般说来,任督军以上职务的,便可称帅了,担任巡阅使以上职务,又独领一军的便可称大帅了。称呼时,往往取某人字或号中的一个字加帅来称,如冯玉祥字焕章,便称“焕帅”,张宗昌字效坤,便称“效帅”。称大帅时,则往往冠以姓氏,如称吴佩孚吴大帅、张作霖张大帅,手下人则直称大帅,而不冠姓氏。在北洋时期的私人信函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称呼。

  至于“少帅”,是对于军阀的子侄辈的戏称,而“胡帅”和“辫帅”,则是分别对于出身东北绿林的张作霖和辫子军首领张勋的贬称,这在民国初年的稗史中较为常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