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五师的成长之路

辛亥革命网 2018-01-03 13:37 来源:河南法制报 作者:马国福 查看: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逐渐转入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1月,李先念率领160余人南下信阳四望山,以鄂豫边区为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为驰骋鄂豫皖湘赣五省、5万余人的抗日雄师。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逐渐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为贯彻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扩大武汉外围作战的战略方针,1939年1月,李先念率领160余人南下信阳四望山,以鄂豫边区为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为驰骋鄂豫皖湘赣五省、5万余人的抗日雄师,并开创了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竹沟北窑:新四军第五师的初创之地

  竹沟镇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所在地,是中原抗战的支点,是新四军的摇篮,被誉为“小延安”。为了探访新四军第五师的发展历程,记者在确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罗平均的带领下来到竹沟。

确山县竹沟北窑军事会议旧址

  在竹沟北窑,记者看到一座窑洞。它如许多窑洞一样,在地势中间挖空,用青砖砌成圆拱形,外面覆上厚厚的黄土。在窑洞前,记者看到立着一块上书“军事会议旧址”字样的石碑,碑文载明,这里就是新四军第五师的发源地。

  “1938年底,李先念受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重托,从延安跋山涉水来到竹沟,担任豫鄂边区党委军事部长,领导豫鄂边区的军事工作。1939年初,在这座窑洞里,李先念宣告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成立,这就是新四军第五师的前身。”罗平均说。

  1938年12月底,豫鄂边区党委在确山县竹沟镇成立,朱理治任书记。1939年元旦前后,朱理治在竹沟主持召开了豫鄂边区党委扩大会议。会上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由朱理治兼主任,李先念、王国华为副主任。1939年1月14日,就在竹沟镇这座窑洞里,李先念主持召开了豫鄂边区党委重要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军事委员会人员和边区各地的军事干部,会议充分讨论了边区当前对敌斗争的形势,研究制订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方案。会议决定:成立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李先念任司令员,周志坚任参谋长,全面领导豫鄂边区的武装斗争;号召豫鄂边区各抗日武装迅速到敌后去,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武装,扩大抗日力量,积极创建根据地,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会后,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在李先念、周志坚的指导下迅速建立,谭子正任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这支部队后发展成为人民军队的一支雄狮——新四军第五师。”驻马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处级调研员李铁军说。

  四望山:

  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的立足之地

  “鄂豫边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一些进步分子,为发动和组织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着准备工作。这些为后来新四军第五师的创立和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信阳市浉河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廖家宽说,“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及随行干部共160余人自竹沟南下,执行党中央赋予的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四望山成为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的立足之地。”

  1939年1月下旬,李先念率部到达信阳黄龙寺,与豫南特委和信阳挺进队会合,并向当地军政干部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原局关于发展抗日武装、保证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等一系列指示。李先念和豫南特委的领导人一起具体研究了深入发动民众抗日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把包括信(阳)罗(山)应(山)等地的豫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李先念(前)与新四军 罗平均供图

  2月底,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离开四望山向平汉铁路东信(阳)罗(山)边挺进,在当谷山、灵山冲与当地中共地下党及其部队会合。在这里,李先念向平汉铁路工人破坏队的中共支部委员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向全体干部讲了话。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到潘新店与第五战区游击纵队黄瑞华部进行联络。

  根据李先念的指示,信罗边成立了中共中心区委(对外称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留守处),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群众工作,发展抗日武装。

  1939年2月至6月,日寇相继发动襄(河)东和随(县)枣(阳)战役。为了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创建鄂豫边抗日根据地,中原局于2月底指示李先念率部挺进鄂中。4月,他们从灵山冲大寺口出发南下。不久,豫鄂边区党委组织部长陈少敏也奉命率领信阳挺进队的两个中队150多人及竹沟留守处干部50余人,自四望山向鄂中挺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