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17年绘制中国第一张彩色卫星云图

辛亥革命网 2008-12-26 00:00 来源:红网 作者:郑亲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每个晚上,无数人收看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一幅全景彩色卫星云图,将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天气趋势直观反映出来,这其中饱含中科院上海

  早期的辐射计在外场试验(右一为龚惠兴院士)。

  每个晚上,无数人收看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一幅全景彩色卫星云图,将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天气趋势直观反映出来,这其中饱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几代科研人员的奋斗心血。17年里,7个研究室200多位科技人员协同攻关,给卫星研制安装“千里眼”---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才有了我国第一张清晰准确的彩色卫星云图。

  1988年9月7日凌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带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划破夜空,向苍穹飞去。傍晚,试验基地会餐,庆贺发射成功。技物所的同事们心里仍然悬着千斤重担。火箭把卫星送上轨道,卫星按指令把姿势下俯,将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对准地球。但是,这双“千里眼”能不能看得见?能不能按要求把地球上的气象资料清晰地告诉地面?一切还是未知数……

  20世纪7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加入被列为国家头号工程的卫星研制工作时,中国的空间技术刚刚起步。第一颗“风云一号”从立项预研到上天长达17年,其间经历过多次推倒重来的艰难过程。作为遥感系统设计师,上海技物所所有人始终抱着一个信念:“人生能有几回搏,要么不造,要造就让卫星‘目光如炬’!”

  1974年秋,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定研制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并决定将它的核心仪器---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交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承担。从研制中分辨率48转/分扫描辐射计开始,到相当美国1978年刚投入运行的“泰罗斯-N”卫星上用的高分辨率120转/分扫描辐射计,我们仅仅用了4年时间。1981年,卫星发射计划推迟,但技物所并没有止步。领导果断决定,利用这段宝贵时间争取再上一个台阶---研制正在运行的美国第三代业务气象卫星,这不仅要增加扫描辐射计的探测通道,而且要解决卫星图像信息实时处理和畸变校正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经过两年奋战,一个个难关终于又被攻克。从48转、120转到360转,扫描辐射计三个不同转速好比迈上了三个台阶,所绘制的图像一个比一个更清晰。世界上第一个发射气象卫星的美国登上这三个台阶,是依靠在太空中不断的发射试验完成的,而我们却是在地面上完成的,为国家节省了相当可观的资金。1984年底,技物所再接再厉,在不改变卫星结构、不增加功率消耗的基础上,将原来研制的三通道360转/分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修改为五通道,新增加的这两个观察通道,专门用来观测海洋,可供海洋部门使用。一星多用又使国家节省一大批资金。

  从探测波段到遥感,从信息存储到辐射制冷,“千里眼”每个部件的轮廓就在17年如一日的图纸修改、样机实验中渐渐清晰起来。同事们经常戏谑自己不像研究员,“最多算是个工程师”,因为无数个白天与黑夜,大家都是满手油污泡在车间,与工人一起为某个特殊零件的加工绞尽脑汁,为整个系统调校通宵达旦……

  1988年9月20日,凌晨2时56分,我们迎来了翘首以盼的时刻,“千里眼”最后一个红外观测通道终于打开了。广州地面站收到了陆地目标、水陆分界和海洋温度场历历在目的彩色卫星云图,消息传到上海技物所,全所同志笑着紧紧拥抱在一起。17年了,那一刻是我们人生永远铭记的瞬间。(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 郑亲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