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0年前航天员训练:进食像挤牙膏

辛亥革命网 2009-01-12 00:00 来源:红网 作者:尤莼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航天员了!”接受采访时,着名作家叶永烈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大家都知道,随神七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航天员了!”接受采访时,着名作家叶永烈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大家都知道,随神七上天的航天员,与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一样,都是来自1997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后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这批航天员,共有14人。

  难道这批航天员之前还有更早的?叶永烈回忆说,1979年,他在科教电影制片厂当导演,接到任务拍摄科教片《向宇宙进军》,第一部《飞出地球去》,第二部《卫星的应用》,第三部就是《载人航天》。在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同意下,拍摄第三部时,摄制组进入了神秘的航天员训练基地。

  模拟失重训练

  以今天的眼光看,当时航天员训练的设备很简陋。比如“冲击试验”.装置好像今天游乐场的跳楼机,参加训练的航天员被紧紧绑在铺着泡沫的椅子上,慢慢升到几十米高的塔顶。突然,挂钩脱开了,训练者猛地摔下来,“砰”地一声落在地上。

  还有“失重试验”.当时没有设备能模拟太空中的失重状态,只是通过战斗机在空中作抛线飞行,人为地制造失重环境,为时只有十几秒钟。摄制组把摄像机绑在飞机上,拍摄下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吃饭的镜头:航天员一松手,手中的汤匙马上在空中飘荡起来……

  令叶永烈印象最深的,是模拟宇宙飞船,“一个圆柱形的房间,关了门以后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外面的光线一点都透不进来,跟外界的一切联络也全部中断,因为在太空当中就是这样的,航天员在这里面要住一个星期。”小小的飞船中,还有一辆和现在健身房单车差不多的装置,航天员在太空中必须每天坚持骑这种原地不动的“自行车”,以便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身体。

  “一口食”和“航天服”

  在训练中心,摄制组还吃过一顿太空餐,每块东西都很小,就像陆军棋的棋子一样,叫“一口食”,吃的时候嘴巴要抿起来,紧闭着咀嚼食物,直到把食物咽下喉咙。这是因为飞船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你稍一张开嘴巴,碎屑就马上从嘴巴里飞出去,弄得整个飞船里飘满碎屑。这种中国最早的航天食品,是上海生产的,摄制组后来专门到这家厂拍摄了生产的过程。

  当时的航天服是桔黄色的,分好多层。先穿好内衣,又穿一层,再穿一层,最后还要穿上外罩。航天服的鞋子、裤子、上衣都是连在一起的。衣服是用合成纤维做的,背面涂着橡胶,不透气,没有钮扣,只有拉链。头盔则是用透明的特种塑料做的,非常坚固。航天员穿上密闭的航天服之后,怎么吃东西呢?在面罩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孔里塞着橡皮。食物像牙膏似的装在铝管里。在进食时,要把牙膏上的小管使劲顶进小孔中的橡皮,再用手挤着管壁,航天员才能吃到东西。吃一顿饭,起码要半个多小时。

  影片最终没有上映

  《载人航天》是中国航天员训练的真实记录,这部影片完成之后,叶永烈带着胶片去北京给钱老审片。钱老看得很仔细,提了不少意见,结尾时,摄制组用模型拍了一个镜头:写着中国宇航四个字的飞船,在太空里慢慢飞翔。钱老看了以后,哈哈大笑。

  因为某些原因,这部影片最终没有上映,叶永烈曾千方百计寻找这部影片的胶片,但始终没有找到。“我也到上海电影技术厂找过底片,可是上海电影技术厂有一个规定,如果一部电影十年没有出片它的底片就要销毁,因为那个仓库摆不下那么多的东西,估计整个都销毁掉了,这么珍贵的东西没有了,我感到非常惋惜。”

  幸运的是,叶永烈没有把废片扔掉,而是都留下来带回家去了。放在一个铁盒子里面多年,居然一点霉斑都没有,无意当中保留了这一批非常重要的资料,叶永烈把废胶片都冲出来,为中国航天史保留了一段珍贵的历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