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足球 大梦想(上)

辛亥革命网 2011-09-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传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提到足球,人们自然会想到蹴鞠,蹴鞠的起源尚无准确的考订,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战国策》中就已经有了蹴鞠的记载,国际足联于2004年
  提到足球,人们自然会想到蹴鞠,蹴鞠的起源尚无准确的考订,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战国策》中就已经有了蹴鞠的记载,国际足联于2004年2月4日正式宣布:中国古代的蹴鞠是足球的起源,中国是足球的故乡。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古代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武夫争强好胜的文化背景,蹴鞠与其说是对抗性比赛,不如说是表演性竞技,与今天的足球旨趣相去甚远,所以习惯上认为现代足球起源于英格兰。

 图1:元代画作《宋太祖蹴鞠图》。蹴鞠在唐宋时期极为流行,最熟悉的莫过于《水浒传》中市井之徒高俅因高超球技发迹的故事。后来,明太祖为防止军人沉醉于此,涣散斗争,下令严禁踢球,违者砍脚,明清时蹴鞠日益衰落。

  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渐开,西风东来,新事物蜂拥而至冲击着古老的帝国。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最早的足球运动流行于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城市,踢球的多是在华的外国人和教会学校的学生。对长期习惯于儒家仁礼规范的国人来讲,足球这种推崇身体对抗的运动显然过于暴力,所以在足球传入初期,国人更多的是怀着“图乐”的心理观望,很少参加,许多活动和竞赛都是洋人的天下。

  但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使国人重新认识体育的价值,而足球更因强调力量、竞争、合作等特点,与时人所提倡的“新民”相契合,很快进入各地学堂、学校。南洋公学足球队自编歌曲《足球歌》中就写道:“看!吾校的十个足球上将都学问好,道德高,身体强”。上海圣约翰大学也有一支足球队,球员踢球时任由长长的辫子垂于脑后,比赛时辫子满场风舞,因此得名“辫子军足球队”,球队因此声名远扬。

图2:1895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足球队,因长长地辫子被人们戏称为“辫子军足球队”此图摄于1902年。

  图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圣约翰足球队,昔日的那支“辫子军”已然成为“正规军”,时代的变化在这两张图中得到微妙的诠释

  足球固然可以给国人带来“辫子漫长风舞”般视觉上的乐趣,但当在赛场上越到“洋人”时,国人对足球就有了份更为复杂的感情。北京协和、汇文两书院的足球队因庚子之辱、辛丑之祸的影响,与英兵球队的交锋时就异常激烈,并屡屡获胜,在场观众群情激昂,备受鼓舞。曾在圣约翰大学读书的孙曜东曾风趣地回忆年少看球时的经历:“看到洋人在场上撒野,或者偏袒洋人球队(的裁判,引注),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揍他一顿。我和圣约翰的几个同学就曾在一个夜晚,事先计划好,把一个误判的洋人弄到一间房子里,黑灯瞎火地乱拳揍了一顿,声称你会误判,我们就会误打,然后大家一哄而散。”这次看上去啼笑皆非“殴打”却真切地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足球的那份情感,和“洋人”踢球胜负关乎民族尊严,足球场上的胜负已被人们赋予一份民族感情。

  而李惠堂出战澳洲一事更将这份情感更体现得淋漓尽致。1923年,李惠堂随南洋足球队远征澳大利亚,当地的一家报刊刊登出一幅漫画:画中南华足球队队员排成一排,面容憔悴、瘦骨嶙峋、拖着长辫子,酷像鸦片烟鬼迈入球场,标题是“明天中国足球队登场之前瞻”。球员看到这份明显带有侮辱性的报道时极为愤慨,而足球便成为他们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武器,在悉尼对澳洲足球劲旅新南威尔士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人连中三球,获得当地颁发的特别金质奖章一枚,澳洲报纸也以红色大标题打出了“亚洲球王李惠堂”。

  足球场渐成为国人摆脱“东亚病夫”恶名最好的舞台,中国足球队在第六、七、九、十届远东运动会中夺得冠军,并两次征战奥运会,而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足球运动之所以红极一时,与这份民族感情分不开的,中国足球也进入黄金时期。

  随着李惠堂的挂靴,中国足球李惠堂时代的结束,此后中国足球命运坎坷,黄金时代自此一去不复返。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