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60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从历史角度研究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演变,基本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中国 ,中国外交60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从历史角度研究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演变,基本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中国外交史可以以改革开放为界,分成两大阶段。现在,学者们对前一段已研究得比较细致了;对后一段的研究,更多带有现实性、对策性。

 
 
清以前搞外交
 
易被看作是卖国
 
在中文里,“外交”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但其含义与现在不同。那时所谓的“外交”指的是天子到郊外祭祀。还有一个意思,是“人臣私见君主”,按现在理解就是里通外国。所以,中国人很长时间不愿使用“外交”这个词。清末叫“夷务”、“洋务”,搞外交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卖国。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外交,是在传统的中国与进入资本主义的西方世界发生全面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的。清朝末年的外交是完全失败的,近代中国外交的困境与它起源的历史环境密不可分。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意味着中国的国际地位跌到历史最低点。
 
清王朝崩溃后为中国留下的外交遗产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不平等条约的体系。帝国主义国家不是直接统治中国,而是通过不平等条约来瓜分、分享中国。二是混乱、病态的外交政策。最典型的如所谓“以夷制夷”,中国从以往的传统中找不到能够有效抵抗西方侵略的办法。三是屈辱、从属和孤立无援的国际地位。中国原来是世界头等大国,但自进入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后地位一落千丈。甲午战争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中国的虚弱已无法掩饰。最后,影响最大、最深的恐怕还是心理上的。在中国人心中,自豪感与屈辱感、排外与媚外,各种复杂的心态交织在一起,交替起伏,因时而易。
 
从五四运动起,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缓慢回升。抗日战争是中国国际地位发生转变的枢纽。全民族抗战使得中国赢得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战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非常大的成就,但那时中国仍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得到彻底解放,取得真正的独立地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从“一边倒”到“反两霸”
 
如果对新中国前30年的外交做一个概括,主题就是革命的、独立自主的中国与美苏冷战的碰撞。
 
中国共产党人从事外交活动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可以追溯到抗战初期。建国前的外交虽不正规,周恩来说是“游击战”,但毕竟积累了不少经验。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三个基本观念:一是共产党人办外交一定要树立中国新人的典型,站稳民族立场;二是国际统一战线政策是最主要的外交政策;三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初期提出“两个阵营、一个中间地带”的理论。这三个观念对新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原则,并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国外交最基本的诉求。
 
1949年春季,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一是“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二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急于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首先肃清国内的反动力量和帝国主义势力;三是“一边倒”,这不仅指外交,也包括内政。其含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在外交上要同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阵营站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又加上三条方针:一是“礼尚往来”,如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跟我们建立外交关系,我们就与他们建交;二是“互通有无”,可以做买卖;三是“团结世界人民”,发展与其他各国的关系。这六条方针构成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它所体现的就是独立自主与和平。
 
经过最初几年的外交实践,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他用求同存异的思想方法,对新型外交关系所做的提炼和概括。这五项原则,被新中国用于处理与各种类型国家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超越了冷战时代的局限性,是新中国突破美国遏制和孤立政策的锐利武器。经过实践的考验,它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可以说,我国最基本的外交政策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就确定了,但我国对外关系格局却发生过几次大的变化。乔冠华说“中国外交十年一变”,指的就是格局的变化。按照这一变化,前30年的外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底莫斯科会议,这时的外交格局是“一边倒”;第二阶段从1958年至1970年,这时的政策是“反两霸”,我国在外交上形成了与美、苏两强相对抗的格局;第三阶段从1971年至1978年,这时采取“一条线”战略,简单说就是联美反苏。
 
“一边倒”格局的形成,一方面是中国革命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冷战的环境和西方敌视政策使然。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一边倒”政策下,新中国解决了国际承认问题,解决了外来援助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问题,但是“一边倒”的政策并不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作出了缓和中美关系的尝试,但美国无意改变其僵硬的政策。50年代后期,中苏又出现矛盾,最终导致了60年代的中苏分裂。中国外交由此进入了“反两霸”阶段。现在看来,导致中苏分裂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最主要的是两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同,两国国内的发展阶段不一样,这就导致两国的国家利益不一致,而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体制内,这种矛盾又很难化解。同时,那个时代国际形势也处于动荡之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