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出炉前后

辛亥革命网 2015-01-08 10: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施剑 查看:

最近,由徐克导演的大片《智取威虎山》正在国内热映,也再度勾起了国人对同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回忆。

  最近,由徐克导演的大片《智取威虎山》正在国内热映,也再度勾起了国人对同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回忆。

  创作与初编

  1957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曲波所写的小说《林海雪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1958年春天,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几位演员,在上海中国大戏院观看了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后,讨论能不能讲将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变成京剧,几天后他们一起观看了在上海公演的话剧《林海雪原》,决定将书中杨子荣打进威虎山、活捉匪首座山雕的故事改编成京剧,并分头各写几场。

  他们的创作活动得到了京剧院领导的支持,并在看了初稿后,起名为《智取威虎山》。整个戏是以我军侦察排长杨子荣这一孤胆英难的行动作为中心,以较多笔墨描绘杨子荣的英勇,且同时树立了小分队指挥少剑波、战士孙达得等英雄形象。

  《智取威虎山》也成了首个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形象的京剧剧本。1958年8月,《智取威虎山》在南京中华剧场首演。观众反映:“这个戏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斗争,看后很感新鲜,通俗易懂。”该剧也成为上海京剧一团的经典剧目之一。

  屡易其稿成为样板

  1964年6月5日起,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智取威虎山》作为演出剧目,剧团的演员们做了精心准备,但还是出现了意外情况。

  1964年6月4日,上海代表团抵达北京的第三天,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小剧场观看了该剧的演出。演员在演出时,不慎将怀中的联络图掉落在舞台上,虽然急中生智圆了场,但还是很懊恼。事后周恩来向代表团转达意见,说这事并不能怪演员,建议剧组给演员坎肩里缝一只放图的口袋,这样演员在台上无论怎样动,联络图都不会掉出来了。

  7月17日,剧组在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表演时,又出现了一次差错。第三幕剧开演时,幕布被横梁卡住,无法拉开,演员不得不在幕外演出。中央领导人在观看了表演后,提出了不少修改的建议。 上海剧团在回到上海后,积极听取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对《智取威虎山》剧不断进行修改,力求尽善尽美。在修改过程中,该剧的演出阵容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到1966年6月基本确定了后来样板戏的架构。

  1967年5月,《智取威虎山》晋京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样板戏会演”。6月16日晚,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观看了《智取威虎山》的演出,并上台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毛泽东对这一稿的演出表示肯定,还亲自为《智取威虎山》修改唱词。杨子荣唱的‘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少剑波的唱词“同志们整戎装飞速前进”,改为“同志们整行装飞速前进”。

  身世之谜登上银幕

  1968年夏秋之交,北影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样板戏筹拍组京剧《智取威虎山》摄制组,由谢铁骊、钱江(摄影)、李文化等人筹备摄制事宜。1968年11月,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从上海进京。 修改、拍摄工作从1968年11月开始,至1970年10月,差不多两年时间,这段时间也风波不断。1970年夏天,终于完成了《智取威虎山》全片的拍摄。第一部革命样板戏影片诞生了。8月底,中央政治局领导在人民大会堂审看了《智取威虎山》。1970年10月1日,京剧《智取威虎山》彩色影片总算拍摄完成,并在全国公映。这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样板戏”,从此杨子荣等成了全国皆知的人物。

  杨子荣头戴大皮帽,内穿黑色衣裤,外罩虎皮坎肩,束腰带,脚下穿一双高挑毡靴,外加一件大皮领咖啡色大氅的形象成为了永远的舞台经典,也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