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紫东——为了忘却的纪念(2)

辛亥革命网 2017-03-08 10:23 来源:西部网 作者:杨波海 查看:

范紫东先生在戏剧创作上的卓越贡献已被载入中国戏剧史,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范紫东毅然弃教从戎,参加革命军,与本县赵时安先生奉命权知州事。

  范紫东致力教育,旨在发展民智,将健本小学发展为中学。民国十五年(1926),河南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长达八个月之久。他为健本师生及家人老小不致饿死,债台高筑,健本学校被迫关门。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一气之下,范紫东精神失常,几乎丧命。病愈之后,便安贫守志,以著书立说自慰了。为了启蒙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范紫东在易俗社担任了编辑主任、评议长等职,致力于戏剧创作事业。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难当头之时,范紫东坚决地站在反侵略斗争的一边,写出大量剧作,深刻揭露历史上投降卖国者的罪行,热情颂扬民族英雄。1916年编写了表彰民族气节的折子戏《苏武牧羊》,1927年又以明代史可法抗清事迹为题材,编写了大型秦腔剧《三知己》前后本。19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国民党反革命派采取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范紫东便于1930年写了反映我国人民和越南人民抗法战争,歌颂人民英雄刘永福的抗战精神,指斥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的大型剧作《宫锦袍》;1931年写出了反映八国联军入侵,痛斥《辛丑条约》的秦腔剧《颐和园》;1933年又写出了反映鸦片战争,歌颂林则徐和中国人民抗英斗争,痛斥《南京条约》的《关中书院》。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过六年浴血奋战,日本帝国主义受到严重挫伤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激励民众的爱国精神,争取抗战彻底胜利,范紫东于1943年以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驱逐日寇为题材写了大型历史剧《鸳鸯阵》前后本。

  为文化奋不顾身

  范紫东先生平生著述甚富,除69本剧作外,对语言、考古、民俗、音乐也颇有研究,著有《关西方言钩沉》、《关西周秦石刻摹本》、《乐学通论》、《地球运转之研究》、《西安市城郊胜迹志略》。此外,范紫东还乐于地方志的纂修,他曾先后主持编修了《永寿县志》、《陇县县志》和《乾县新志》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适逢解放盛典,范紫东喜出望外。他虽年逾古稀,却青春焕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改革,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他编写现代戏《志愿军人》,且以七旬高龄,粉墨登场,参加义卖,为抗美援朝筹款,捐献飞机大炮。

  建国后,范紫东历任西北文联及西安文联委员、西安市流行剧目修审委员会委员,从事戏剧改革工作,孜孜不倦。其时,范紫东年迈多病,又被选为陕西省及西安市人民代表,常常带病参加会议,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提出有关地方工作的建议。1952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聘任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领导全体馆员抢救、整理祖国文化遗产,推动研究工作。他不辞辛苦,曾对西安市郊名胜古迹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编成《西安市城郊胜迹志略》稿本。1954年春,他以76岁高龄进行古陵墓调查工作,为编纂陵墓志做准备。他自感垂暮之年,为时不多,便更加紧工作,亲赴临潼秦始皇陵、华清池、灞桥等地勘查,自握尺度,事必躬亲,缜密细致,一丝不苟。调查结束仅半月,范紫东先生便抱病不起,于1954年3月3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6岁。

  为了忘却的纪念

  据范紫东先生的外曾孙罗浑厚介绍,位于先生老家西营寨村的范紫东墓,经历历史的风云变幻,到1958年已夷为平地,后经他的外孙罗启瑞依据平坟时步量的距离找到了具体墓址。1992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三级人民政府与西安易俗社联合举办范紫东诞辰114周年纪念活动,并为范先生树立墓碑,碑正面为冰心题字“范紫东先生之墓”。

  2007年,乾县成立了范紫东研究会,创办《范紫东研究》杂志,罗浑厚任副会长、副主编。在此之前,乾县政协曾编辑出版了文史资料《著名剧作家范紫东》,罗浑厚拿出了他多年搜集的有关范紫东的资料。范紫东遗存的大量手稿、书画等珍贵资料,文革中都被当作“四旧”化为纸浆。在《范紫东研究》杂志的组稿中,罗浑厚他们多次到西安走访易俗社的老前辈、范老的学生、家人等,向他们约稿。在各方的支持和不懈努力下,《范紫东研究》第一期于2008年出版,至今已出三期。

  罗浑厚说,他多年来坚持范紫东先生资料的搜集整理,源于亲情,始于爱好。对范紫东的纪念,他有一种民间自觉的意愿和情怀。从2000年起,他搜集到了范老所有剧本的复印件,还有字画、口头传说等文字资料10余万字,手抄本及复印件近10本。为此,他曾多次到西安艺术研究所、艺术资料室寻寻觅觅,孜孜以求。采访、组稿、送杂志等等,所有费用都是自己承担。每次杂志印出来,他就自带30到40本,给有关部门和人员送,至今用烂了三个背包。到编第三期《范紫东研究》的时候,就有许多学者和范老的崇拜者慕名写稿。西安四中退休教师朱庚逊仰慕范老,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仰紫斋”,创作了骈体长诗《紫东咏》,并专程来到乾县,拜谒范紫东墓,与范紫东研究会同志座谈。西安文理学院的研究生曾做过范紫东的专题研究。这些资料,罗浑厚都得以搜集整理。从搜集的资料中了解到,秦腔《三滴血》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演出,贺敬之观后曾说:“我在延安时就看过范老的戏,延安的马健翎和西安的范紫东是秦腔的双雄。”曹禺观后说:“《三滴血》的《团圆》一折戏,可以与莎士比亚喜剧媲美。”

  近年来,罗浑厚致力于主编《范紫东书画集》,近日,该书已由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采取竖排方式,全铜版纸印刷,净重1.1公斤,庄重、典雅、大气,是对范老逝世60周年的一份厚重的献礼。年逾九十高龄的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了书名,并题贺“秦文如秦岭,巍巍多奇峰,回望百年史,佼佼范紫东”。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先生从北京寄来书信,称:“范紫东,‘现代汤显祖’,然论者嫌少。礼泉人罗浑厚,范紫东的外曾孙,《范紫东研究》杂志的编者,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范紫东生平的追踪和艺术造诣的研究,罗氏此举,甚慰人心,因以贺之。”故赞曰:“戏翁诗书画陕人精气神”。《范紫东书画集》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和陕西知名文艺评论家李星作序。乾县人民政府对家乡先贤范紫东先生书画集的结集出版极为关注,原乾县政协主席黄琦先生积极申请专项资金以保证出版,同时陕西秦腔博物馆给予大力资助,玉成其事。

  据悉,2013年,乾县文化馆设立了“范紫东资料展室”,展出了范老的部分图片和复印资料,罗浑厚都予以全力协助。近日,西安文史馆编注出版了范紫东的遗稿《待雨楼诗文稿》,并将举办范老逝世60周年纪念活动。浑厚认为,范紫东生活在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交替的时代,产生他这样的“东方莎翁”的特定土壤和客观环境已不复存在,所以范紫东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他建议能否出一套《范紫东戏剧全集》,呼吁设立“范紫东纪念馆”,以永久缅怀这位伟大的剧作家。

  在记者看来,秦腔是秦人的血脉铸成,只要秦腔还流传不息,秦人就会永远怀念范紫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