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与辛亥革命(3)

辛亥革命网 2017-11-29 13:54 来源:中国粤剧网 作者:陈华新 查看:

辛亥革命时期,粤剧界在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对后来粤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反对封建迷信和烟赌陋习,对群众进行移风易俗的道德教育。如《盲公问米》、《周大姑放脚》、《与烟无缘》、《警晨钟》、《黑狱红莲》等。《盲公问米》是讽刺封建迷信的一出名剧,剧中借“请神曲”咒神骂鬼,嘲讽愚昧,庄谐杂出,痛快淋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大姑放脚》反对妇女缠足,提倡妇女解放。其他以反对烟赌为主题,也起了移风易俗的教育作用。

  第四,揭露贪官污吏的腐败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罪恶,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如《地府革命》、《骂城隍》、《奸官趷地》、《贼现官身》、《自梳女不落家》、《虐婢报》、《声声泪》等。《地府革命》借神界土地公不堪压迫奋起反抗,影射现实世界的不合理,虽语近怪诞,寓意实渊厚,暗示人们起来进行反封建斗争。《骂城隍》描写城隍勾引良家妇女,结果被打掉城隍庙中“正大光明”的牌匾。曲笔藏锋,言晦意显,曲折地反映了官吏的腐败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寓意也颇深刻。其他各剧也在不同程度上揭露官场的黑暗和封建地主阶级的贪残暴恶,对被压迫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尤其是潘达微自编自演的《声声泪》一剧,以男女爱情为线索,揭露社会的污浊、奸恶、诈伪,剧本打破因果报应大团圆的旧框框,女主人翁以悲剧结束,上演后受到各界的好评。据陆丹林《革命史谭》记载,民国初年广东警察厅长陈景华观看《声声泪》后,十分感动,特赠“天地不仁”四字给潘达微,自署“世界罪人陈景华”,表示“愤世嫉俗,把改造社会为己任”。陈景华,字陆逵,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前清举人,曾任广西桂平知县,因不满清廷腐败而加入同盟会,在暹罗(今泰国)、香港等地参加革命活动。广东光复后为第一任警察厅长,对禁绝娼妓颇为出力。又创办女子教育院,聘黄兴夫人徐宗汉为院长,专门收容被迫害的婢女、妾侍、尼姑、幼妓入院学习,授以谋生本领,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对妇女解放做了一些有益工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他不甘同流合污,1913年中秋节,龙济光以邀赏月为名,对他加以暗杀。这位自认无力改变“天地不仁”的社会现实,以“世界罪人”自贬的愤世嫉俗者终于死在军阀龙济光的屠刀下。顺便提一下,建平同志《四十年前省港话剧运动片谈》(1957年11月16日《羊城晚报》)说:“1921年潘达微(营葬七十二烈士于黄花岗的义士)也曾组织一剧团,……曾演过一出戏叫《声声泪》。”这是把时间弄错了,陈景华死于1913年,其观《声声泪》则应在此之前,可见《声声泪》在广东光复不久已上演。又《声声泪》剧本最早有癸丑版,说明在1913年已有剧本行世了。所以,它应该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剧作之一。

  从上述四类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特点:一是借古喻今,对观众进行爱国革命教育。二是演当代重大题材,以戏剧为武器,号召群众进行反清斗争。三是揭露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说明医国救民,舍革命而无良策,四是很少爱情题材,大部分是反映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内容的。正如冯自由《革命逸史》说:“或破除迷信,或刺讽时政,或表扬忠义,或排斥异族,均为有益世道人心之作。”又说:“此种剧团咸对腐败官僚极嬉笑怒骂之能事,卒能引起人心趋向于革命排满之大道。”这些新创作的剧本,在宣传革命,教育群众,打击敌人中,确是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的。

  三、志士班与同盟会的关系

  志士班的出现,一开始就与同盟会有密切关系,领导者和组织者多为同盟会员。所谓志士班就是革命志士的戏班。1908年11月中旬,清政府宣布国丧禁绝演戏,志士班的演员有两个出路一是走出舞台参加革命斗争,二是转移到南洋各地继续宣传革命。前者如一些志士班同志后来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有些同志如李文甫等并在起义中牺牲。有些则投到李福林部下参加民军,这些民军曾在广东光复立下了功劳。后者如振天声,由陈少白向香港筹赈八邑水灾公所建议,愿率全体演员同往南洋各埠巡回演出,为该公所筹款赈灾。一为灾民请命二则暗中向华侨宣传革命。结果,在黄咏台的带领下,开赴南洋各地演出。当振天声抵新加坡时,刚好孙中山先生为加强南洋各地同盟会组织的领导和筹办军饷,也到达新加坡。孙中山先生对振天声到南洋演出十分重视,亲自在“晚晴园”接见全体团员,该团未加入同盟会的,均在这次宣誓入盟。孙中山先生对他们勉励有加,大家深受感动。新加坡的保皇党机关报《南洋总汇报》得讯,“遂著论反对该剧团之筹赈水灾,谓该团员尽革命分子,华侨捐款赈灾,即无异赞助谋反大逆”(《革命逸史》)。革命党机关报《中兴报》针锋相对,与《南洋总汇报》展开了一个多月的笔战。通过这次笔战,许多华侨认清了保皇党的真面目,大大加深对革命的认识,使振天声所到各埠,上座率空前。新加坡同盟分会副会长陈楚楠观看了振天声的演出后,把振天声的戏票当作珍贵纪念品,一直留在身边呢。孙中山先生看了振天声的演出,特给缅甸仰光同盟会分会长庄银安(吉甫)写信,介绍演出盛况。笔者曾见过该信手迹影印件,这是一份珍贵粤剧史料。全文如下:

  吉甫仁兄大鉴:花月初六日并押初七日两函,已经收到。汉民兄想已到抵多日,当有一翻鼓振矣。来信云会底金不能改章,此事可与汉民详商,通融办理就是。

  振天声初到南洋,为保堂造谣,欲破坏。故到吉隆坡之日,则有意到庇宁演后就近来贵埠。乃到芙蓉埠之后,同志大为欢迎,其所演之戏本亦为见所未见:故各埠从此争相欢迎,留演至今,尚在太平、霹雳各处开台,仍未到庇宁。到庇宁之后,则必出星加坡,以应振武善社延请之期,现闻西贡亦欲请往。故该班虽不到贵埠,亦可略达目的矣。顺此通告,俾知吾党同人所在无往不利,可为之浮一大白也。此致,即候大安

  弟 孙文谨启 三月八号

  这封信写于1909年3月8日,吉甫即庄银安,福建籍侨商。信中的“花月”指旧历二月,庇宁即槟榔屿,又称槟城。信中提到振天声演出剧本“为见所未见”,说明当时带去的剧目为该团新编剧本。又提到“各埠从此争相欢迎”,一再延长演期,增加场次,“留演至今”等,均比有关史籍的记载详尽具体。末云“浮一大白”的“大白”指酒杯,意谓革命形势的顺利发展,值得干杯庆贺。说明孙中山先生通过该团的受欢迎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这封信是研究孙中山与粤剧、辛亥革命与粤剧的珍贵史料。

  振天声剧团到南洋演出盛况空前,许多华侨通过观看粤剧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大孤立了保皇党势力,扩大了革命党在华侨中的影响,粤剧宣传有功于辛亥革命,在此也可见一斑了。

  四、革命小生李是男

  前面提到同盟会员组织和领导志士班,也谈到粤剧艺人参加同盟会。但在同盟会员粉墨登场演粤剧中,虽然不乏其人,最有影响的还首推李是男。

  李是男,名吉棠,字奕豪,号公侠,广东台山人,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他的父亲佑宽,在美国开“和隆”号皮鞋店。是男少时入华童学校读书,聪明好学,“尤嗜本国戏剧,凡著名粤曲之小生唱本,皆能琅琅上口”。(冯自由《新小生李是男》)13岁时,佑宽命他回国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1905年反美华工禁约爱国运动爆发,他在台山发起组织“联志社”响应。1906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重渡美国从事革命活动,创办《美洲少年周报》,进行革命宣传。1909年冬,孙中山先生到美国纽约,得阅《美洲少年周报》,大加赞许。次年旧历元旦,孙中山先生抵旧金山,李是男热情欢迎孙先生住在粤东旅馆。孙先生告以准备发动广州新军起义,急需筹款5万元以供军费,是男力不从心,焦急万分,孙先生慰勉有加。几天后,便接到新军起义失败,急需筹款接济同志逃难,李是男便将其父亲鞋店所存千元捐出应急。孙先生又成立同盟会旧金山分会,任命是男为会长。1911年夏,孙先生倡议成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又称美洲洪门筹饷局,是男为局中负责人之一,发行中华民国金币票,由孙中山署名,是男以会计李公侠副署,为黄花岗起义筹备了不少经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