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里的革命:从辛亥革命到北伐

辛亥革命网 2016-05-06 09:11 来源:《粤海风》2012年01期 作者:张文涛 查看:

也许是清政府半个多世纪丧权辱国、贪腐不堪的执政记录,业已将其“奉天承运”的神话消解殆尽。“革命”的口号,一经革命党人借助报刊等喊出后,就再也无法被遏制了。

  1894年6月,学成归来的孙中山,北上天津,向掌权的李鸿章上书建言改革。此刻,天朝的上空难得笼罩着一层祥和之气,满朝的臣工忙着给太后老佛爷筹办甲子诞辰大庆。康有为、梁启超等才俊在准备来年的乙未科会试。震惊朝野的甲午战争还没有打响。可能来得并不是时候,孙中山的建议,并没有被一代改革能臣李鸿章所接受。他“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决绝地走上暴力推翻清廷的道路。

  革命万岁!

  “革命”,语出《易・革・彖辞》中“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名句。

  孙中山究竟在何时何地在何意义上自称“革命党”并以“革命”作为反满的口号,这是一个可以让学者们继续争论的话题。据国民党元老冯自由《革命逸史》所载,孙中山1895年赴日本,“登岸购得日本报纸,中有新闻一则,题为《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总理语少白曰:‘革命’二字出自《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人称吾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可也”。我们可以从当事人陈少白的著作《兴中会革命史要》中找到类似的说法,且他对冯说有所补充,“我们从前的心理,以为要做皇帝才叫‘革命’,我们的行动只算造反而已。自从见了这样的报纸后,就有‘革命党’三字的影像印在脑中了”。至此,“革命”,这个夹杂了中国古典和日本及经其转手的西文“revolution”意涵的词汇,便与孙中山领导的政治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许是清政府半个多世纪丧权辱国、贪腐不堪的执政记录,业已将其“奉天承运”的神话消解殆尽。“革命”的口号,一经革命党人借助报刊等喊出后,就再也无法被遏制了。上自公卿大臣,下自贩夫走卒,或主动支持或被动反抗,大家都开始竞言革命。

  《朝野新谭》一书记有一则八旗才子裕庚的女儿谈革命的趣事,这位满族千金竟称“以个人意见言,吾亦赞成革命”。更有趣者,1910年4月汪精卫刺杀摄政王不成被捕,清政府欲判处死刑以儆效尤,不料肃亲王善耆竟然以“革命党人遍天下,旦夕且暴发”为由,示意法部尚书廷杰从轻处罚。此举之出乎意外,以至鼓吹革命、人称中国卢梭的章太炎特意致书善耆,劝其加入同盟会,合谋革命。以上虽为稗官野史,也足见“革命”口号的影响之大。同时,“革命”也“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孩童的课堂。有同盟会入会第一人之称的曹亚伯,壬寅年间(1902年)任教湖南新化中学,“虽教博物及数学,然处处引发学生革命之思想”。所教加法一节,谓“清兵入关时,大杀汉人,在扬州十日,杀八十万人。在嘉定屠城三次,杀二十五万人”,“又杀十八省同胞几三百万人,共杀汉人若干云云”。

  在众口一词的口号鼓动下,革命成为众人追随的时髦。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他以为革命党就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对革命是深恶而痛绝。然而,不料,革命却使威风八面的举人老爷害怕不已,于是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当口号之下的革命成为时髦,也就渐渐挣开了“排满”革命的藩篱。辛亥革命前后,“家庭革命”、“婚姻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乃至于“宇宙革命”,都成为国人的谈资。   

  1911年10月10日,一次意外,使得孙中山都不知情的武昌起义提前打响了,数月之间清王朝土崩瓦解。早先,年轻的革命党人曾预言“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辛亥这一年,全球的革命浪潮虽还未到来,但中国的革命却将皇帝拉下了马。从此,国人一致山呼“皇帝万岁”的时代过去了!革命万岁!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1912年,原本君临天下的皇帝退回到方圆数里的紫禁城,一个被称为“中华民国”的新政权出现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浴血奋斗十多年的革命党人,也似乎觉得告别革命的时候到了。走下临时大总统宝座的孙中山,认为他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主义俱已实现,于是决定致力于民生主义建设,并当选为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黄兴则在他39岁生日时的自题诗中写道:“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好一番功成身退、老于林泉的心境。

  武昌起义之后,各政派领袖纷纷回国,筹划中国的未来。1911年11月,章太炎从日本归来,在回复武昌革命党人谭人凤的函电中集中表达了他的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天下为公,乃克有济。今读来电,以革命党人召集革命党人,是欲以一党组织政府,若守此见,人心解体矣”。太炎先生反对同盟会革命党人一党组织政府,主张多党互竞。这是典型的欧美近代政党观念,也是辛亥革命所刻意追求的民主、共和的体现。由是,“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提出后,迅速得到各派政治势力的认同,孙中山对此虽有不同看法,也未能改变局面。1912年8月25日,作为革命党的同盟会被改组为宪政政党国民党,原同盟会成员大多加入。当然,也有如章太炎组建、加入其他政党。那时的中国政坛,可供选择的机会实在太多了,一时间竟然冒出了百余个政党。“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无疑顺应也刺激了民国初年的建党热潮。

  政党政治的观念甚至渗入到了偏远的乡村。2004年第四期《湖南文史资料》刊出作者署名李实的《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一文,一读之下,竟然把我们带回了100年前的历史现场。作者所描述的是一个湖南的穷乡僻壤,在辛亥革命后居然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一下子似乎又找到新的出路。他们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参加了。在他们看来,革命了,反正了,参加一个什么党,才能升官发财,这个机会不能错过。如此建党参政的盛况可谓空前绝后了,以至于我们今天听来都好像是海外奇文。但这确实是民国初年的实况,“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生逢其时,也与闻其事。

  然而,革命党人在政党政治框架中设下的架空总统的议会内阁制,并没有困住手握重兵的袁世凯。1913年1月20日,代理党魁的宋教仁被刺杀于上海,国民党通过赢得议会大选进而组阁掌权的希望落空了。革命党人以此事为袁世凯主使的名义,再次起兵,是为二次革命。不料,由于国民党自身的散乱,二次革命很快失败。孙中山有鉴于此,于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革命”不仅未能告别,反而写进革命党的名称。短短的两年间,对革命党人而言,却有若天渊,辛亥革命由成功而至失败。从此,被国人称为中国拿破仑的袁世凯一步步走上帝制,中国的华盛顿――孙中山也就无法待在他所缔造的民国,被迫流亡海外。“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这一个口号被孙中山此后当作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再提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