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北上前后的河南政局

辛亥革命网 2016-11-24 13:39 来源:团结报 作者:徐有礼 查看:

孙中山先生北上及逝世前后河南政局的动荡波折,反映了国民革命运动由南方向北方推进的趋势。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广东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和策源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河南度过“二七惨案”的低潮,革命形势开始走向复兴。中山先生北上及逝世前后河南政局的动荡波折,直接反映了国民革命运动由南方向北方推进的趋势,对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治”下的三民主义传播

  1923年2月,吴佩孚制造了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的“二七惨案”,备受打击的中国共产党在蛰伏中秘密恢复组织,国民党人则以“自治”为掩护将三民主义理论传向中原地区。

  “地方自治”是北洋政府承继清末新政的一项社会改良举措。1923年初,被誉为“河南民党翘楚”、“负有推行党务之使命”的刘积学应邀出任全省自治筹备处处长。到任之后,他汇聚进步势力筹建组织,在推行“自治”活动中传播新的理念与思想。在人才方面,他裁汰卑劣,重用“富有革命精神,愿为自治努力之人员”。在立法行政方面,他“注其全副精神,立法美备,计划周详,以副全省人民喁喁之望”。在他主持制定并经省议会通过正式公布的《河南市乡自治条例》、《市自治条例》、《乡自治条例》等文件中,渗入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精神:从训练民众运用民权着手,于选举权外,规定罢免权;对公民资格根据男女平等之原则明文规定;严格被选举资格;公民对于自治机关享有监督权;对于违法越权之议会或自治员,可要求解散或撤回等。时人评论说,“军阀政府监临之下,封建社会环境之中,崭然作出此三民主义的自治法规,讵非破天荒之创举耶”!在这样的氛围下,自治筹备处第四科科长杨仪山以个人名义,翻印《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简明读本,分赠政学工商各界。“一时留心研究党义者,莫不以先睹为快”,在省垣等地形成了新的思潮波澜。

  然而,刘积学等人“服务乡邦”的活动特别是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引起自治系统、省议会中少数人的忌恨。他们或匿名“举报”,或亲赴洛阳,向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提出控告。一方面诬称刘积学“处世不合时宜”,“自治办理不善”;另一方面则称刘回豫,“志不在小,不即剪除,滋蔓难图”;特别是以三民主义引导地方自治,“恐河南自治实行之日,即中山征服河南之时”。8月13日晚,刘积学在私寓被捕。河南督军张福来、省长张凤台发表吴佩孚发来的电报,诬称刘“树党谋乱,着即严密看管,并将自治筹备事宜,从缓办理”。9月4日,省长训令自治筹备处办理结束事宜。所有一切自治措施及活动全部陷入停顿之中。

  1924年底,胡景翼率国民二军进驻河南。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已经形成,政治开明的胡景翼应允国共两党入豫开展工作。国民党要人于右任、张继、李烈钧、柏文蔚等先后到开封宣传党义,协助重开“自治”。次年2月,省教育会设立“三民主义讲演会”,每次讲演都有数百听众参加,“不久所谓选举权罢免权以及创制复决权各名词,在一般普通市民均能道出”。而由10余个社会团体组成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则组织各学校、各商店出售《三民主义》、《建国大纲》等,“党义书籍,已充牣于各书肆,于是知识阶级,头脑一新”。

  4月,胡景翼下令恢复自治筹备处,并批复说“民主政治,以人民得到完全自治为指归……中山论政,军政时期之下,接以训政,各言至理,千古不磨”。豫籍国民党人张善舆继任处长后,要求各县设自治讲习所,一律加授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民权初步及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等课程。12月,在开封举办河南省市乡自治筹备员训练所,嵇文甫等知名学者分别讲授建国大纲、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三民主义、民权初步等课程。此后,1700多位学员遂将三民主义传向全省城乡各地,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建国豫军”孤军北伐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践行反直三角同盟之约,决定发起北伐,“与天下共讨曹、吴诸贼”。18日,中国国民党发布《北伐宣言》,表示“此次爆发之国内战争,本党因反对军阀而参加之,其职任首在战胜之后,以革命政府之权力扫荡反革命之恶势力……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以造成自由独立之国家也”。20日,孙中山在韶关主持北伐誓师,各军分向湘赣进发。

1924年9月20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