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孙中山南下护法后十年间粤局之演变(5)

辛亥革命网 2017-02-07 15:4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罗翼群 查看:

从1917年孙中山先生率海军南下护法以迄1926年蒋介石夺得党政军大权止,这十年间,广东军政局面事变纷呈,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情形复杂。

  四、援闽粤军开赴潮梅地区补充整训

  自中山先生炮击莫荣新后,表面上虽尚能相安一时,但与桂系之间裂痕已日渐加深。中山先生为维持援闽粤军向外发展的默契,亦决定命陈炯明率所部克日离开省垣开赴潮梅地区补充整训。莫荣新正深虑援闽粤军在省垣久驻,有变生肘腋之患,对此当然求之不得。出发时间约在1918年1月中旬,我随陈炯明、邓仲元及总部部分人员乘坐宝壁舰离开省垣前往汕头,大部分总部人员和一部分军队则另乘“福安”号运输舰前往。总部在广州只留一后方办事处于惠州会馆,由副官长黄强(后改任总参议)主之。援闽粤军抵汕时受到潮梅镇守使刘志陆、潮循道尹吕一夔等及地方人士的盛大欢迎。刘志陆为广东梅县人,虎门陆军速成学生出身,辛亥光复后曾任广东陆军混成协司令部执事官(中尉级),民国二年(1913年)讨袁失败后投效桂军,据说曾拜莫荣新为义父,以后迭受莫的提拔,升任至桂军军长,并与林虎、马济结为金兰兄弟,同有桂军少壮派之头目。吕一夔为广西陆川人,向有些“名士”气,后曾任广西财政厅厅长。刘、吕二人虽属桂系,但为人皆作风圆滑,对援闽粤军表面上还算敷衍,我在总部工作时,亦颇得些协助便利。

  援闽粤军总部行辕驻碕碌,所属部队均陆续开往指定地点集训,暂以三个月为期(2月至4月)。由于原日之省防军二十营多数装备殊劣,每营亦仅有枪两三百支不等,合共不过五千支枪,自改编为援闽粤军后,莫荣新除拨过少数开拔费“送客出门”之外,对于械弹方面绝不予以补充。虽由“长于交际”之黄强在省垣奔走呼吁,亦毫无效果。当时陈炯明、邓仲元等均感到实力单薄,不足以膺此援闽一方面重任,鉴于向莫荣新呼吁无效,遂决定实行中山先生在穗同意的一项计划:即一方面向惠潮梅地方人士借枪,另一方面向海内外热心赞助革命人士募捐筹饷。经过三个月的分头奔走商借枪械,共借到各种什枪两千余支,子弹数万发。当时向地方人士借枪曾订有鼓励办法,规定能募得人枪二百即任为营长,人枪六十任连长,人枪二十任排长,其不愿当军职或零星枪支则估定枪价,借用后如有损失照价赔偿。根据这一办法,当上统领的有黄凤纶(陈炯明亲信),当上营长的有张化如、陈炯光(陈炯明之弟)等。援闽粤军在就地获得人员枪械补充后,开始扩编了约有十营。至于筹饷借款,在惠潮梅地区收效不大,主要是当时地方经济凋敝,有钱者不愿革命,有志革命者多是穷人。向华侨方面筹款,因已由中华革命党统一办理,总部遂不直接在海外进行。

  2月中旬,第二支队司令许崇智抵汕头,旋在潮安设立司令部。许鉴于自己与副司令关国雄及各营官长均素未谋面,军中合作恐有困难,乃商请陈炯明、邓仲元调我担任该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帮助他协调内部人事和策划军事工作,同时,又向陈、邓请调吴忠信以总部上校参谋名义到第二支队参赞戎机,陈、邓均予同意照办。许随率第二支队开赴蕉岭集训。当时该支队共辖四营:第八营营长关国雄兼;第九营营长刘茂棠;第十二营营长邹武(邹旋辞职,以徐军雁继);第二十五营营长谢文炳。此外,我顺道经兴宁借到什枪五十支,加以总部拨来三十支,新编成一个卫士连,以邓刚为连长。当时支队军费限于编制,异常拮据,而许之旧部官佐多来相随,于是除正式编制人员八成支薪外,其他额外人员则仅给微薄之津贴,计分二十元、十二元、八元三级。但由于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感召,不仅许崇智旧日闽军旧部纷纷来归,海外华侨亦多闻风报效,如美洲华侨蔡鹤朋、吴泽理,南洋华侨张民达、罗立志等皆其著者。他们来部队后,都分别受委为参议、委员、差遣等职。

  在援闽粤军整训期间,中山先生在粤环境日趋恶劣,桂陆(荣廷)滇唐(继尧)始终不就军政府元帅之职,而政学系岑春煊等又阴谋从中捣乱,使中山先生备受掣肘。胡汉民先既被阻不能继朱庆澜为省长,海军军费及国会经费亦难如期筹到。在军事方面,桂系对拥护或接近中山先生之部队均力图离间或加以压迫,陆荣廷并电邀海军总长程璧光赴武鸣晤谈以破坏孙程间的关系(程之被刺而死,闻与此事有关)。继又拘禁滇军师长时兼任大元帅府军政部长之张开儒而夺其军,使中山先生日感孤立。至于粤籍军队方面,援闽粤军开赴潮梅后,尚留省垣之魏邦平、李福林所部力量有限,且他们着意保存本身地位,动摇顾盼。桂系至此遂进一步嗾使非常国会议员中之动摇投机分子酝酿改组军政府。中山先生因形势恶劣,遂于5月4日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大元帅职,并留书告别粤中父老兄弟,随即赴汕头视察援闽粤军,随行人员有胡汉民、朱执信等。此时陈炯明已率总部人员前进至大埔三河坝设立行营,准备进攻福建。中山先生抵汕后,即经潮安而至三河坝对陈炯明面授机宜,前方各重要将领均奉召至三河坝谒中山先生备受勖勉。中山先生并曾亲至松口梅县视察,大大鼓励了当地的民心和士气。约一周以后,中山先生即离汕头道经日本返沪。5月17日,援闽粤军开始向福建全线总攻。

  五、回忆粤军援闽各役

  蒋介石任援闽粤军总部上校参谋后,颇得陈炯明、邓仲元之信任,一切作战计划,均交由蒋一手草拟,蒋所拟计划经陈炯明批准后由总部编印装成一册,分发至各支队司令执行。按照所颁作战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兵力二十余营,以许崇智支队所属四个营任左翼,集中蕉岭,向武平、上杭进攻,俟占领后进窥长汀、连城。中路分两部,以李炳荣支队、熊略支队共五营,从大埔方面进攻永定以进窥龙岩;以邓本殷支队、罗绍雄支队共六营(交由叶举指挥)从饶平方面进攻松柏关以窥平和。右翼则由参谋长邓仲元指挥洪兆麟三营及其他两营集中澄海、黄冈以监视诏安、云霄之敌。在行将开始总攻以前,蒋介石还曾奉命至蕉岭大埔前线视察,并与各将领交换意见,随即下令于5月17日全线总攻。左翼许崇智支队进展最顺利,不三日已占领武平、上杭,由于许崇智在闽颇有虚声,且事先曾派旧部运动驻武平、蕉岭边境之福建省防军谢某一营反正过来(编为第三十一营),同时,又运动武平、上杭民军蓝玉田、钟大辉各一大队归附,因此,驻武杭敌军无甚抵抗而败退。中路我军进攻永定数日不克,陈炯明急令许崇智派队协攻,许偕我亲率谢文炳、徐军雁两营前往,而命副司令关国雄率原辖八、九两营留守上杭待命。许部到后协攻一日夜,谢营最为奋勇,连占数个山头阵地,俯瞰永定城猛射,黎明驻永定之敌师长某狼狈而遁,许部遂先进城,缴获一些武器和不少弹药、服装、粮秣。我奉命乘所获敌师长大轿到三河坝总部报捷,陈炯明、蒋介石大喜,立下令提升谢文炳为统领,并犒赏许部银元若干。饶平方面部队进攻松柏关亦顺利得手。

  第一阶段攻势取得计划中的进展后,各部队略事休整,即拟进行第二阶段进攻计划。原定许部分两路,一路从上杭进连城、永安以取沙县;一路略长汀、清流、归化、将乐,以取顺昌,然后会攻延平;李炳荣、熊略、徐连胜等部进攻龙岩、南靖;邓本殷、罗绍雄两部进攻平和、南靖以窥漳州;洪兆麟等部进攻云霄、漳浦以会攻漳州;若两路得手则将以钳形阵势以进取福州。但敌军亦已调集兵力企图全线反攻。盖其时闽督李厚基深恐粤军深入,动摇其福建地盘,已向北京政府请援,增加了兵力。在反攻之际,计诏安、东山方面有臧致平师,平和方面有浙军童保暄师,龙岩方面有段系边防军王永泉之第二十四混成旅,连城方面有周永桂旅。援闽粤军面对绝对优势的敌军,众寡悬殊,苦战失利。左翼上杭被周永桂攻陷,我军退守上杭蕉岭交界之岩前;中路永定被王永泉旅攻陷,且进逼大埔,是役我游击司令徐连胜在下洋阵亡。三河坝总部亦大感威胁,幸因大水,敌尚观望未敢深入,我军孤注一掷再反攻,其后又夺回上杭、大埔、永定,乘胜以趋龙岩,浙军童保暄师以所属陈肇英团阵前反正的影响,被迫后撤,我军遂克漳州,是役以洪兆麟、熊略两部战绩最佳,因以洪为汀漳镇守使,熊略为汀漳道尹。诏安、东山方面敌军臧致平师闻风而撤回厦门。未几,援闽粤军总部遂进驻漳州。左翼方面,因许崇智已亲率一部主力策应中路,进驻龙岩,副司令关国雄率第八营留守上杭,乃命罗翼群以参谋长率第九、第三十一两营及民军兰玉田、钟大辉两大队自上杭进取长汀、连城、清流、归化,除长汀、河田稍有战斗外,由于沿途得群众协助,各地军事进展异常顺利。克清流、归化后,即以兰玉田、钟大辉为该两县县长,以固后方交通接济。我继续率领第九、第三十一两营进至沙县之富口,与孙本戎所率厢建民军卢兴邦部自永安会攻沙县。一面复由吴忠信以左翼总指挥名义率新编之蒋国斌(湖南人,许崇智任福建师长时的旅长)一个支队(大部分系由闽西省防军改编)及陆学文营进至将乐、顺昌,拟俟沙县攻下,即会攻延平。但沙县城坚,守军有驻延平姚建屏师所属的一团,由于我军缺炮兵,只靠步兵,无法攻下,虽迭次以云梯登城及坑道爆破,均不得手。相持凡两月,正当敌我两军在闽南江东桥、同安方面,闽西沙县附近与顺昌洋口方面相持之际,蒋介石自告奋勇,领奇兵径袭福州,陈炯明即以梁鸿楷、丘耀西两统领所部六营编成一个支队,命由蒋介石率领攻占永泰,距福州仅一百二十里。闽督李厚基急集其在省所部大力反扑,蒋部不支而后撤。

  此时北京方面,徐世昌已继任大总统,拖延几达一年之南北议和至此暂达成协议。约在1919年七八月间,援闽粤军亦根据南北停战协定与北军在福建前线就地停战划界。闽南方面,双方在江东桥附近某地签字,南方代表似为叶举及某某等,北方代表为某某某等(名字已忘却)。闽西方面,双方代表在沙县之三元(抗日战争时曾作福建临时省会)签字,南方代表为罗翼群、邓刚,北方代表为郑步准(姚建屏师师参谋长)、高维岳(王永泉旅的团长,后曾任热河都统)。由于协议规定,中间地带双方皆不驻兵,划界签字后,停战局面已成,粤军援闽战事至此遂告一段落。

  六、援闽粤军扩编后回师广东之胜利

  停战期间,援闽粤军开始进行整训扩编。由于援闽各战役,我军缴获北军械弹不少,沿途又添招士兵,此时实力已大有增加。扩编结果,全军分为两个军,陈炯明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军部未另立),许崇智为第二军军长,邓仲元仍为总司令部参谋长。两军仍以支队为编组单位,第一军有李炳荣、洪兆麟、熊略、罗绍雄、邓本殷等各支队及梁鸿楷、黄凤纶、丘耀西、陈炯光等各统领(相当于团长)。第二军有吴忠信、关国雄、蒋国斌、谢文炳等支队及孙本戎所率之卢兴邦民军(卢部始终在尤溪、大田、德化等县驻扎,不肯外调)等。陈炯明原任蒋介石为支队司令,但蒋当时自视颇高,认为陈家将领出身与素质复杂,大有“羞与为伍”之意,故辞不肯就,又改委以炮兵司令,蒋仍不就,旋去上海(直至翌年粤军回粤进至东江附近始来就第二军参谋长职),人谓其赴沪系为从事交易所投机买卖云。扩编完竣不久,许崇智来永安设第二军司令部,初以其旧部黄国华为参谋长(后粤军回粤,改以蒋介石为参谋长)。当时援闽粤军兵力已不下两万人,分驻闽西、闽南十余县进行整训,唯所占地盘不大,且多属贫瘠地区,筹饷十分困难。此时中山先生虽在沪迭向华侨募款并遣廖仲恺携款赴漳州慰劳及接济,但所得究属有限,月饷往往不能依时发出。当时陈炯明曾命军需处设造币厂铸造低色毫洋搭发所部军饷,但终以成色太低,往往为市面拒用。陈又令所部砍伐樟树制造樟脑出售,得款以补助饷项,以致驻地数百年的老树均被斩伐殆尽。有时总部为了济急,甚至以种鸦片及贩卖鸦片为筹款手段。凡此种种,虽迫而出此,但均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且大大影响部队纪律。陈炯明虽感到长驻福建,不仅丧失民心,且使部队腐化,但犹顾虑实力不足,对回粤尚乏信心。中山先生在沪洞悉援闽粤军处境,乃命朱执信、廖仲恺等一再赴漳州鼓励陈炯明率师回粤,并允负责筹拨回粤开拔费,至此,陈炯明始下回师广东的决心。

  自1918年5月中山先生离粤后,广州的政权在桂系操纵下,已改组军政府为以岑春煊为首之七总裁政权,中山先生虽被列为七总裁之一,由于国会派代表赴沪敦劝,勉强接受总裁证书,表面上暂不与桂系破裂,但一切均不过问。此时北洋军阀直皖两系斗争激烈,皖系段祺瑞内阁被直系吴佩孚等推倒后,仍力图挣扎。由于一时利害关系,逐渐形成孙(中山)段(祺瑞)之间暂时性的谅解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中山先生既决心以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自然有利于皖系收回已失的闽南、闽西地盘。因此,在段祺瑞指使下,闽督李厚基一面与粤军很快达成停战划界协定,并进一步对粤军回师采取支持态度。此时闽南方面尚有浙军陈肇英师及地方军队张贞、杨子明等数千之众,皆与岑春煊方面有所勾结,可能使粤军回师受到一定掣肘。1920年春,陈炯明为了解除粤军回粤后方的威胁,决定对陈、张、杨各部进行扫荡歼灭。当时会调第一军、第二军中战斗力较强的五六千人由许崇智指挥对陈、张、杨各部予以先发制人之袭击。我当时率部驻连城,亦曾奉命率所部第九营及临时拨归指挥之陈修爵营(原邓本殷支队)担任一路,其他为李炳荣、邓本殷等支队,双方激战于泉州溪尾、官桥等地。此次扫荡结果,陈、张、杨等虽败而退入山地,但我军亦难深入。于是由许崇智函约他们三人当面言和,说明大家都是同盟会同志,应该服从中山先生,并许以较富庶之永春等地为彼等防区,问题遂告解决。与此同时,粤军方面复派邓仲元、吴忠信和李厚基及其参谋长张哲培(清末曾任广东新军协统)秘密协商,由李暗中监视陈、张、杨等部,使不至为粤军回师的后患。李厚基亦乐得答应,还接济粤军子弹若干万发,作为孙、段合作“送客出门”的人情,当时并由李厚基派张宗英、黄干甫二人随粤军表面为联络人员,实则暗中观察军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