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杂谈:从十八总到秋瑾公公大官之由来

辛亥革命网 2017-04-12 19:5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学东 查看:

以米、药等商品的转运贸易为基础,湘潭在明清十分繁盛,明朝时为“工商十万,商贾云集”的商埠,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称。

  湘潭市雨湖区窑湾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从湘潭市区域划分与演变,不难发现,湘潭市雨湖区面积两年内,由原71平方公里至451平方公里,是原来的五倍。

  纵观历史,清末,湘潭市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该境内率先投入斗争者刘道一、刘揆一,为黄兴引荐了湘潭(绿口,朱亭一带)哥老会党首领马福益,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筹划了“甲辰起事”,不料事泄流产,次年,马福益牺牲。光绪三十二年,湘乡人禹之谟发动湘乡学生反对知县陶福曾,掀起一场震动全省的学生运动,不久,禹之谟冤死狱中。同年,刘道一奉命发动“萍浏醴起义”,会党活动在一总(码头)朱亭,九总(码头)绿口至湘潭十八总(码头)。湘潭哥老会党成员参加者众多,起义坚持近月,后遭湘、鄂、赣三省五万余官兵反扑,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刘道一牺牲。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军阀连年混战,多在境内进行拉锯战,弄得兵灾不断,民众叫苦不迭。

  明清时期

  以米、药等商品的转运贸易为基础,湘潭在明清十分繁盛,明朝时为“工商十万,商贾云集”的商埠,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称。至鸦片战争之前,湘潭是广州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重要中转站,也是连结上海、汉口和西南地区的商业枢纽,是湖南最重要的转口贸易城市。“湘潭亦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见外国运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又非独进口货为然,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以故湘潭及广州间,商务异常繁盛。”当时的湘潭发展为湖南最大的商业与经济中心。明清两代繁盛的商业带动了湘潭城市的扩张。在城市人口方面,据学界研究考证,湘潭是明朝及清朝时期湖南省最大的3个城市之一,清末县城人口约20万。”明清时期,湘潭的实际城区规模甚至超过了长沙。“城市街衢三重,长十五里,三乘之,四十五里”,湘潭外城街区由三条主干街道组成,从滨河起依次为河街、正街、后街,每条街长15里。而每条街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河街汇聚了牙行,店铺则在正街,居家一般集中于后街以及城内。这个城区结构大致延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

  晚清民国时期

  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湘乡人曾国藩办团练、建湘军,与太平天国战,与捻军战。湘军名噪一时,仅湘乡一县以战功敍官见于地方志的达7800余人,文官知府以上86人,武官副将以上1153人。秋瑾丈夫王子芳爷爷王宝田就是湘军中一员,封二品,荣禄大夫。秋瑾公公王黻臣同封二品官员,荣禄大夫,还有王黻臣哥哥王黼臣也被封为二品,荣禄大夫。湘军的中、上级军官,湘乡人几达半数,时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湘军在反对外来侵略中亦多立战功。尤以刘锦棠为前敌总指挥,蒋凝学以布政使兼理粮台专司粮秣供应的西征军最突出。两个湘乡人配合默契,率“老湘营”扫荡阿古柏、白彦虎匪帮,为收复新疆建立了赫赫战功。从此,部分湘军留守新疆、甘肃、宁夏一带,其后裔有的定居于此,甚至自成村落,保留湖湘习俗、方言,故有诗称“湖湘子弟满天山”。

  湘潭县境内民国时开始修筑铁路,粤汉、浙赣、湘黔交汇在县城以东30公里的株洲。

  湘潭的桥梁

湘潭的地理位置

  曲折的湘江将湘潭城区自然地分为了三部分:河西、河东与易俗河,因此过江通道对于城区交通尤为重要。自从1954年湘黔铁路湘江大桥通车后,湘江上陆续建成了十多座跨江大桥,它们也成为了湘潭城市的景观,从上游起,依次为:京港澳高速公路大桥(跨湘潭株洲界)、芙蓉大桥(五大桥)、二大桥、杨梅洲大桥(六大桥、筹建)、一大桥、三大桥、沪昆铁路桥、沪昆铁路复线桥、长株潭城际铁路桥(在建)、莲城大桥(四大桥)、沪昆高速公路桥、昭华大桥(七大桥、在建)、沪昆高速铁路桥(跨湘潭长沙界)。另外,干支流上有小型桥梁若干,例如建于清初的唐兴桥,还有一些用于组织陆路立体交通的桥梁,如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主要为湘潭特大桥,共长12.95公里、双马互通立交桥(在建)。

湘潭的桥梁

  (作者王学东系秋瑾曾孙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