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乃锦

辛亥革命网 2012-08-25 00:00 来源:百度百科 作者:百度百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蒋徐乃锦,蒋经国长媳、蒋孝文的夫人。育有一女蒋友梅, 蒋徐乃锦小名南茜。,徐乃锦,

  人物介绍

  蒋徐乃锦, 蒋经国长媳、蒋孝文的夫人。育有一女蒋友梅, 蒋徐乃锦小名"南茜"(Nacy)。她的母亲徐曼丽是德国人,中西合璧的她,鼻梁高挺。她的祖父,是反清英烈徐锡麟。 她1949年随父母迁居到台湾。徐乃锦小学是在  

  女师附小就读,后来到台中静宜文理学院高中部念英文。中学毕业后,她到德国念法语,然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攻读心理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又进入华盛顿天主教大学进修戏剧。她精通中、英、德、法四国语言,为今后在"女青会"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徐乃锦的少年时期,其家与蒋孝文家是邻居,初次和蒋孝文见面。后来他俩又在美国旧金山求学相遇,并且相爱。在徐乃锦升大二时,二人结为夫妻 。返回台湾后,开始在"国际妇女会"服务。 1961年,生下了惟一的女儿蒋友梅。1962年,徐乃锦成为"台北女青年会"的会长。这一公益性的组织在她的领导下,经常邀请世界著名音乐家来台演出,希望以此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数度。经常代表"女青会"参加国际会议,为发展中国家捐助钱粮。在她的领导下,"女青会"不仅越来越壮大,她自己还竞选连任了由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世界女青年会"执行委员。 1971年,她的丈夫蒋孝文便因为糖尿病外加酗酒而突然昏迷,记忆力受损,病魔缠身,终因患咽喉癌救治无效,于1989年4月14日在台北去世。在这期间徐乃锦对蒋孝文进行照顾。 由于蒋经国去世后,经常陪伴在蒋方良身边的只有徐乃锦, 同时,她与蒋孝武、蒋孝勇妻小相处甚好,尤其在蒋经国逝世后,蒋家第三代打破过去的界线,开始形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于是,身为蒋家长媳的她便经常成为蒋家对外的代表。蒋家媳妇不能工作的规矩自动取消,同时蒋孝文庞大的医药费也须自筹,所以徐乃锦从此开始正式扮演一个职业妇女的角色,自食其力。她辞去了"女青会"会长职务, 转任理事长, 然后与朋友合办"公元投资信托公司"。

  2005年8月20日因长期罹患再生不良型贫血,引发肺炎等并发症,20日下午14时在台北和信治癌中心医院病逝,享年68岁。骨灰安葬在台北县三芝乡龙岩白沙湾安乐园,与夫婿蒋孝文双穴同眠。

  光彩人生

  光鲜沉重的人生 蒋家第三代长媳蒋徐乃锦

  蒋家第三代的长媳蒋徐乃锦,有一个看似光鲜却沉重的人生。在美求学期间,嫁给蒋孝文,但烟酒过度的蒋孝文,36岁就昏迷失智,蒋徐乃锦长达18年的时光,都在照顾病榻中的夫婿。 

  蒋家在这半世纪来的曲折历程,蒋徐乃锦都全程参与,而且因为先生早年失智,她除了长年照顾久病的夫婿外,更要担负起蒋家长媳的所有责任,这个沉重的宿命,任谁都难以承受;外传她曾一度挣扎过是否离开蒋家,寻求自己的人生,但终究还是留下来,继续守着蒋家。 

  虽然大多时间都在台湾,但蒋徐乃锦的生活非常低调、平静,守着独女蒋友梅成长,看着她出国成家生女,就是蒋徐乃锦人生中最快乐、满足的事。她惟一展现自己生命中的另一面,即是首创台北市女青年会,也曾任世界女青年会执行委员;而她人生正式的工作,就是在中视担任五年执行秘书,制作《民谣世界》、《音乐一、二、三》这两个音乐性节目。 

  22岁嫁入蒋家

这50年来,蒋家悲与喜的大场合中,都可以看到蒋徐乃锦的身影,坚毅且独立的个性,让她一生都肩负着长媳和大嫂的角色,从蒋经国去世、蒋宋美龄去世、蒋方良过89岁大寿、蒋方良过世,到两蒋移灵与官方协调,都有蒋徐乃锦的身影。 

很少有声音的蒋徐乃锦,让亲友最不舍的,就是她如何度过这段陪伴失智夫婿的18年?对这样的问题,她只是淡淡地说,因为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她对人生的看法积极乐观,再大的挫折都不会放弃,也认为上天总会给她一条路,对这段坎坷的婚姻,她也不曾后悔。 

  天造地设的一对

蒋孝文与蒋徐乃锦的爱情故事,虽然短暂,却曾留下美丽的画面。中俄混血的蒋孝文,是蒋经国、蒋方良的三个儿子当中,外表最英挺的一位,又高又帅,又有深邃五官,可说是年轻女孩心目中白马王子的形象;徐乃锦则是中德混血,美丽的外表加上良好的家世背景,从外表看来,蒋孝文与蒋徐乃锦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蒋徐乃锦的父亲徐学文留德,和德裔女子徐曼丽在德国相识相恋,婚后回家和蒋家比邻而居。因为家世背景的关系,蒋徐两家之间也互有往来,蒋孝文与蒋徐乃锦可说是青梅竹马,只是两人相差三岁,幼年时少有往来,直到她17岁时,两人才在舞会中正式相遇,赴美就学时陷入热恋;当时,才大二的蒋徐乃锦就嫁给25岁的蒋孝文。 

  当时蒋孝文与徐乃锦相恋,蒋经国为此欣喜不已,立刻致电蒋孝文,建议他好好珍惜。不过,没想到徐乃锦的家人反对这门婚事,认为蒋孝文是花花公子,嫁给他很难保证将来不会闹纠纷。蒋孝文与徐乃锦为了此事,均感到相当困扰。徐乃锦的家长要她休学回家,蒋、徐两家为此一度闹得有点僵。但是,蒋经国最后使出一个高招,使得徐家无法再反对。他轻车简从,提了一篮水果,亲自到徐家求亲,使得徐家大为惊讶,认为这实在担当不起,因此不看僧面看佛面,准许了这门婚事。

  一个是中俄帅哥,一个是中德美女,两人恋情、婚姻受到祝福,甜蜜的时光却短暂,这也是蒋家最深的痛。蒋孝文自小被宠爱过度,少年时代即已烟不离手,成年后,更是酗酒过度,令蒋经国夫妇头疼不已;原本以为结婚后会变好,但因身在“第一家庭”压力过大,依旧是烟酒过量,不到36岁便因病昏迷一段时间,经全力抢救清醒后,蒋孝文的智力也退化到幼龄。 

  罹患不良型贫血症

  蒋孝文究竟得了什么病,一直是个谜。早期有人传是梅毒,后来有半公开的说法,说是酒精中毒,再加上家族遗传的糖尿病等所引发的病变;只是病毒已侵袭到脑部,造成智力严重退化,则是不争的事实。蒋孝文病发后的18年,蒋徐乃锦一直照顾着像小孩、又是病人的先生,再加上长年与婆婆蒋方良相伴,蒋徐乃锦想不坚强都不行。 

  选择蒋孝文的那一刻,似乎也注定了蒋徐乃锦一生的命运。1999年,医生诊断她罹患不良型贫血症,蒋徐乃锦长期服用慢性头痛药,于1999年11月接受牙医治疗时,出现齿龈流血不止异常,经检验发现贫血和血小板异常偏低现象;后至和信医院就医,诊断为再生不良型贫血。和信医院副院长谢炎尧说,该病病因是骨髓丧失造血机能,无法产生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蒋徐乃锦依然承担蒋家重责,私下的她仍乐观坚强,很少人看到她虚弱的一面。68岁离开人间,对蒋徐乃锦来说,和蒋方良相同,也终于把蒋家长媳的重担卸下来。

  回乡祭祖

  蒋徐乃锦的祖父徐锡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光复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07年徐锡麟与秋瑾准备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这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枪杀清安徽巡抚恩铭,印发《光复军告示》,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因起义失败,被捕后英勇就义。徐锡麟的妻子王振汉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徐学文匆匆亡命日本,才幸免于难。1929年,徐学文留学德国,获药剂学博士学位,娶德国姑娘曼丽为妻。1946年抗战胜利后去台湾,任台湾樟脑局局长,在台生女乃锦、子乃强和乃达。乃锦适蒋经国之子孝文,从而徐家与蒋家结成儿女亲家。

  徐学文虽居台多年,仍念念不忘故乡绍兴,他曾于1988年10月5日,偕夫人徐曼丽和儿子徐乃达重返绍兴,祭祖扫墓。徐学文的思乡之情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1993年8月5日,乃锦、乃强夫妇随母亲回乡探亲,同行的还有乃锦之女蒋友梅。他们一行从奉化来到绍兴,在东浦老家徐锡麟故居,徐乃锦等仔细参观询问,寻觅先辈当年留下的遗迹,还在徐烈士像前伫立默哀,摄影留念。

  徐氏一行于8月6日上午来到由其祖父创办的大通学堂,认真参观了“光复会纪念室”和“徐锡麟生平事迹陈列室”,并不时询问有关情况。徐乃锦指着门斗上方的“大通学堂”匾额询问学校取名大通的原由,时任绍兴市城区文保所所长的王足介绍说:“因为徐锡麟原想办学于老家东浦大通桥畔北首的普济寺内,但被父亲梅生先生得悉后,即关照和尚,不准将寺房借给徐锡麟办学,于是他和陶成章商议后,另在城内觅址创办,仍取名大通。”当她看到第二进礼堂前的建筑又问:“为什么有个亭子?这是过去就有的吗?”王足告诉她:“这叫‘抱厦’,大通学堂一直作为徐锡麟的纪念地,现有建筑大部分都是当时留下来的,。辛亥革命后这里曾办过‘大通女子工艺学校’、‘锡麟小学’、‘绍兴一中’,1957年和1961年还举行过徐锡麟、秋瑾烈士纪念会和辛亥革命纪念会。1963年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抱厦’部分后来在办学时因扩建礼堂曾拆除过,现根据当年‘大通学堂第一期开学典礼’照片恢复的,也就是说徐锡麟当年创办大通学堂时就有‘抱厦’。”徐乃锦听后频频点头。

  礼堂后有一水池,徐乃锦颇感兴趣,当得知建大通学堂前这里原是清代豫仓,存放粮食,水池作为防火之用时,徐氏一行点头称是。当他们在“徐社”内看到“徐锡麟生平事迹陈列”中徐锡麟早年自制的地球仪和手绘的绍兴府城图时,乃锦、乃强姐弟由衷地赞叹祖父的天文、地理知识。在徐锡麟的绝命词和他的手枪、血衣前,徐氏一行伫立良久,不愿离去。乃锦悲痛地说:“虽然早就知道先祖父的革命功绩,但今天在实地看到实物,感觉就强烈深刻得多。”

  是日中午12点半左右,徐氏一行来到另一位辛亥英烈秋瑾的故居,他们边参观边听讲解,乃锦还不时地用德语将介绍的内容讲给母亲徐曼丽听。随后,乃锦在秋瑾的和服照前摄影留念。秋瑾故居的工作人员向徐氏一行赠送了内含徐锡麟纪念邮票和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首日封的纪念品。下午,徐氏一行离绍去杭、沪访问。

  事情虽已过去了12年,但岁月的流逝并未冲淡我们的记忆,如今乃锦已去,但她秀丽的容貌,温文尔雅的举止仍清晰在目,含泪记下这点点滴滴,以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