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祖母秋瑾

辛亥革命网 2017-06-23 13:43 来源:湖南省政府参事室 作者:王学东 查看:

秋瑾 1875年11月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闺瑾,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1907年7月15日(阴历六月初六)就义。年仅33岁。

秋瑾

  秋瑾 1875年11月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闺瑾,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 1893年随奉调湘任职的父亲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入湘,1896年5月与湘潭首富王黻臣((1849-1907)儿子王子芳(廷钧1879-1909)成婚,1907年7月15日(阴历六月初六)就义。年仅33岁。

  1891年秋瑾随父亲到台湾。1893年随父亲调到湖南常德、湘乡厘金局。后官至湖南郴州、桂阳知州。结识了曾国藩的长孙曾重伯(字广钧),经曾重伯的介绍,湘潭义源当铺老板王黻臣又结识了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照媒妁之言,于光绪二十年(1896)四月初五,将女儿秋瑾许配给了王黻臣之子王子芳(廷钧)。秋氏乃书香门第,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婚后,秋瑾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湘潭十八总,但也不时回到荷叶塘婆家和株洲清水塘太冲“槐庭”。

  秋瑾虽说生性刚烈,但饱读诗书,知情达理,她仍企望丈夫能不负她的心愿“琴瑟和鸣”,故将“大冲别墅”改名为“槐庭”。在秋瑾心中,槐之于庭,象征门户的兴荣和尊贵,其伟岸挺直,堪为人表,夫妻和谐相处。1897年6月27日,儿子王沅德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当。

  秋瑾经常在槐庭骑马、射箭,辗转湘江两岸城郭、乡村、古道,行吟岳阳楼、屈子祠、贾谊宅、定王台、马王堆,还去浏阳结识了谭嗣同、唐才常。这一切让秋瑾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人世的炎凉,百姓的冷暖,大地的苍茫。她入贾谊宅归来,心潮难平,赋诗道:

  贾谊祠前载酒回,新声才赋管弦催。

  他年书勒燕然石,应有风云绕笔来。

  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其浏阳老家被查封,秋瑾冒着危险女扮男装,从槐庭骑马去浏阳看望嗣同夫人李闰,并将谭嗣同的诗词、信札和《仁学》孤本带往北京,交给谭嗣同的挚友梁启超,《仁学》才得以明世。 

  光绪十九年(1894)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秋瑾革命思想在心头萌生。秋瑾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她看到了外国侵略军的野蛮暴行,激起了她的满腔义愤。1898年一次在湘乡婆家,秋瑾慷慨激昂地向大家朗读了她自己作的《杞人忧》诗:

  幽燕烽火几时休,闻道中洋战未收。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銮。 

  光绪二十四年(1900),王廷钧(子芳)21岁进京,先后在京城任清朝皇宫工部主事(清文官正六品)相当于建设部主管、户部郎中(清文官五品)。秋瑾随夫带着刚满3岁的王沅德(重民)入京。在晚清社会中,秋瑾也算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上流社会的官太太,但她毅然决然地走上排满反清的光复道路。在进京途中,船到天津塘沽,洋人要中国人无论男女脱光衣服检查,名为检疫,实则趁机猥亵、污辱中国妇女,秋瑾坚决据理力争、拒绝检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