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驱廖名缙(2)

辛亥革命网 2017-02-22 16:30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作者:廖萱 李如喜 查看:

我们的祖父廖名缙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先驱。回顾祖父的一生,我们为有这样的先辈深感骄傲和自豪!

  创办百年学刊——《船山学报》

  1914年6月14日,“以道德为救世法宝,探寻振兴中华之路”的船山学社在长沙正式宣告成立。船山学社的创办人是谭嗣同的老师刘人熙,辛亥革命后,曾经担任过湖南省长、督军等职,由于刘人熙不愿意专社长之名,议定廖名缙、彭政枢、石广权三人为社长。第二年,即1915年8月20日,在刘人熙、祖父廖名缙等人倡议下,创办了《船山学报》,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何叔衡曾一度担任该刊主编,毛泽东曾长期利用这个阵地进行革命活动。建国后,毛泽东主席曾两次题写“船山学社”四个大字以示景仰。现在,《船山学刊》被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南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光荣称号,被列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期刊。再过4年,《船山学刊》就要庆祝创刊100周年了!据统计:从创刊至1917年8月,《船山学报》先后选登了祖父的8篇文章。1936年《船山学报》第2期的前题是选用祖父生前所作。

  才华横溢,誉称“湖南唐伯虎”

  在家中,我们经常听父亲(廖盛平)、姑妈(二姑妈廖盛杭、四姑妈廖盛慈)等长辈们讲,祖父为人豪爽,侠肝义胆,重情重义,才华横溢,极富魅力,高朋满座!......

  民国3年,祖父当选为第二届国会议员,常驻北京,祖父还曾兼任北京《平民新报》主笔。祖父一生淡薄名利,博览群书,工诗文,善绘画,誉称“湖南唐伯虎”。据二姑妈回忆:画家齐白石老人曾是祖父的好友,经常到祖父家(法通寺街故宅)与祖父切磋画艺,有时遇到祖父繁忙,齐白石老人就到旁边去指导二姑妈绘画,后来,二姑妈将齐白石老人指导的数十幅绘画都珍藏起来了。祖父著有《百槲溪堂文集》(2008年台湾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民国文集丛书》共150册,该文集为第131册)、《百槲溪堂诗集》、《西山枕石集》、《秋湖集》、《香山游览吟》、《五台山游记》及日文军事译作数种等。

  祖父晚年笃信佛教,潜心佛学研究,曾兼任9世班禅的秘书长。

  倾心奉献,开拓中国的慈善事业

  祖父是中华民国早期从事慈善事业的有识之士之一。

  1920年1月,革命烈士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先生逝世,杨昌济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蜡炬成灰泪始干”!去世后,他没给后人留下积蓄,其家属的生活难以维系,在杨家最困难的时候,作为杨昌济的留日校友,祖父不忍杨家的后人贫困下去,于是,祖父不仅积极倡导而且带头为杨昌济的家属捐款,令杨昌济的家属杨开慧等人非常感动。

  毛泽东与老师廖名缙先生等29人共同发表的启事(原文)如下:

  敬启者:湖南杨怀中先生,以本年一月十七日午前五时病殁于北京德国医院。先生操行纯洁,笃志嗜学。同人等问其逝世,相与悼惜。溯自先生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及高等师范学校,复留学于英国苏格兰大学;既毕业,赴柏林考察教育亦逾一年。辛亥冬季,全国兴革命之师,先生于是时归国,即回长沙任高等师范及第一师范各校教授,雍容讲坛,寒暑相继,勤恳不倦,学生景从,如是者七年有余。戊午岁,长沙被兵事,师范学校亦驻兵,教育事业将堕弃无可为,先生乃来北京,任国立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參稽群籍,口讲之暇复有译述,精神过劳,因遂致病。始为胃病,继以泛肿,养疾西山,逾夏秋两季。入冬以后,病势日剧,居德国医院受诊治。医者谓其脏腑俱有伤损,医疗匪易,而先生之病亦竟以不治。以吾国学术之不发达,绩学之士寥落如晨星,先生固将以嗜学终其身,天不假年,生平所志百未逮一,为教育、为个人均重可伤也。先生既无异于富贵利达,薪资所储,近具薄田数亩,平日生计仍恃脩俸,殁后遗族尚无以自存。先生服务教育近十年,揆诸优待教员及尊重学者之意,同人等拟对其遗族谋集资已裨生活,积有成数,或为储蓄,或营生产,俾其遗孤子女略有所依恃。浮冀诸君子知交,慨加助,此则同人等所感盼者也,诸维亮察不尽。名单如下:

  梁焕彝 梁焕奎 章士钊 蔡元培 范源濂 杨 度

  周大烈 胡 迈 方 表 李 穆 陈 介 李 傥

  范 锐 罗 超 刘棣蔚 薛大可 廖名缙 张缉光

  范治焕 向瑞芝 王志群 黎锦熙 朱剑凡 陈润霖

  陈恒恪 陶履恭 胡元倓 毛泽东 熊崇煦同启

  如蒙赠,请寄送宣外贾家胡同达子营十六号湘潭李倜君,或宣外什八半截西口沈篦子胡同胡彦远代收。

  (1920年1月《北京大学日刊》第五二一号)

  据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熊希龄与慈善教育事业》一书载:1920年,民国前总理熊希龄在北京创办香山慈幼院,熊希龄为院长,聘请北京著名有学之士为评议会会员的有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15人,聘廖名缙为副院长,担任评议会主任。据史料记载:香山慈幼院将近7000名贫孤儿童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如新中国第一任粤西行署主任兼西江地委书记郭清文就出自香山慈幼院,还有5位部长级人物等。祖父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民国16年(1927年)卒于任,终年60岁。

  熊希龄先生曾为祖父廖名缙讣闻照片题词:

  六十一年此幻身,

  生生灭灭劫中尘。

  君今已证菩萨果,

  犹显金身慰故人。

  祖父的《百槲溪堂文集》沉寂了80年后近日在台湾出版。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学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