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祖母-秋瑾

辛亥革命网 2017-04-06 20:0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学东 查看: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巾帼英雄”,她的精神感人,她的英名永存!

  秋瑾,1875年11月8日出生,浙江绍兴人,原名闺瑾,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生于福建一个仕宦人家。1893年随奉调湘任职的父亲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入湘,1896年5月与湘潭首富王黻臣((1849-1907)58岁)儿子王子芳((廷钧1879-1909)30岁)成婚,1907年7月15日(阴历六月初六)就义。年仅33岁。  

   一、秋祖母的祖爷  

  王宝田(1808-1882)74岁。名冠玉,字金声,号宝田,湖南省湘乡(双峰县)荷叶塘神冲老铺子。秋瑾婆家在湘潭发财,与曾国藩有一定关系。王黻臣与曾国藩的外甥王瑞臣(冠圭)是堂兄弟。王黻臣的婶娘是曾国藩姐姐曾国兰。一百多年前,1858年王家就从湘乡迁到湘潭。从曾国藩姐姐开始,到曾国藩长孙曾重伯,王与曾两家世代友好。    

  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执政初期,慈禧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曾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1953年王宝田与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打开南京发迹。也随着做官发财,王宝田的夫人肖氏为皇亲国戚,一品夫人。王宝田与曾国藩弟弟曾国潢在湘潭十四总开钱桩,乡下仅田地就有几百亩,是湘潭有名的巨商。  

   二、秋祖母的公公  

  王黻臣(王宝田次子),讳华冕,字国华,绰号明二胖子“王十万”。以商业起家,富甲一郡的举人,王黻臣的屈夫人是一品夫人,家族为皇亲国戚。在汉口、长沙、湘潭开钱铺、当铺、做红茶生意等,在荷叶塘神冲老铺子开设过“王大兴”豆腐店,以卖豆腐和造纸为业。    

  王家有田地、农舍遍布湘潭、株洲市郊,住宅数栋,如湘潭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当和湘潭梧桐街一栋二层楼的洋房,(梧桐街“梧桐别墅”),株洲清水塘太冲九郎山下“槐庭”,独资合资店铺厂矿多家。王沅德(重民)(王子芳儿子)任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湘潭膏盐矿董事长等职务,开办裕大绸布店、同庆祥绸布店、协和油盐号等商号。为纪念母亲秋瑾,曾筹建“鉴湖中学”,王沅德拟任董事。王家仅当铺就有四家,即湘潭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当(今湘潭市立福街红卫巷湘潭市开关厂所在地)、在湘潭十总、“瑞昌当铺”、渌口等地都有。  

  三、秋祖母的姻缘   

  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1891年随父亲到台湾。父亲秋信侯任台湾巡抚文案,1893年随父亲调到湖南常德、湘乡厘金局。  

  光绪十七年,1893年,秋瑾的父亲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任湖南湘潭厘金局总办(相当于税务局长),父秋信侯(名寿南)(1850—1901)字益山,号星侯。肄业于杭州紫阳山东南麓之紫阳书院,受业于宿儒朱端甫,曾任台湾巡抚文案,也就是台湾省委秘书长。还当过湖南常德厘金局总办,也就是税务局长,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取同治癸酉科举人。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中举后进入官场,曾赴台任职,担任台湾巡抚文案,后就职于福建厦门海关。后官至湖南郴州、桂阳知州。结识了曾国藩的长孙曾重伯(字广钧),经曾重伯的介绍,湘潭义源当铺老板王黻臣又结识了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照媒妁之言,将女儿秋瑾许配给了王黻臣之子王子芳(廷钧)。秋氏乃书香门第,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光绪二十年,1896农历四月初五,秋瑾与王子芳在湘潭十四总顺泰栈正式结了婚。婚后,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湘潭,但也不时回到荷叶塘婆家和株洲清水塘太冲“槐庭”。  

  婚后,秋瑾来到“大冲别墅”。秋瑾虽说生性刚烈,但饱读诗书,知情达理,她仍企望丈夫能不负她的心愿“琴瑟和鸣”,故将“大冲别墅”改名为“槐庭”。在秋瑾心中,槐之于庭,象征门户的兴荣和尊贵,其伟岸挺直,堪为人表。

  在槐庭居住期间,秋瑾辗转湘江两岸城郭、乡村、古道,行吟岳阳楼、屈子祠、贾谊宅、定王台、马王堆,还去浏阳结识了谭嗣同、唐才常。这一切让秋瑾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人世的炎凉,百姓的冷暖,大地的苍茫。她入贾谊宅归来,心潮难平,赋诗道:“贾谊祠前载酒回,新声才赋管弦催。他年书勒燕然石,应有风云绕笔来。”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其浏阳老家被查封,秋瑾冒着危险女扮男装,从槐庭骑马去浏阳看望嗣同夫人李闰,并将谭嗣同的诗词、信札和《仁学》孤本带往北京,交给谭嗣同的挚友梁启超,《仁学》才得以明世。  

  时政变化    

  1.当时形势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    

  光绪十九年(1894)慈禧六十寿辰,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之语。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由于形势日益紧张,面对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她无法再一意孤行,大摆排场,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缩减了生日庆典的规模。在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次年2月7日,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遭失败,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强干涉下,后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2.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旧势力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围园杀后,杀死荣禄时,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人。    

  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对列强宣战(并未下宣战诏书)。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灭义和团,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慈禧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并将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列强谈判。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