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难先与社会上层人物的亲与疏(2)

辛亥革命网 2017-11-22 09:2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铭玉 张铭淑 查看:

祖父张难先诞生于清朝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三月三十日,逝世于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一日,享年九十五岁,历经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

  新中国成立时,在张难先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后,周恩来关心张难先的工作安排,多次征询、并尊重他的意见,后来安排张难先到中南军政委员会任副主席,与邓子恢、张执一共事。看到他们一身正气,努力工作,生活简朴,张难先感到欣慰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对共产党人的敬佩。

  一九五四年张难先调北京工作时,李济深知道张难先严于律己,要求住房不大,够用就可,按照他的意思关心他的住房准备工作。张难先到北京后,两人来往更是频繁。

  文化大革命中,许多领导逝世后没有得到高规格待遇。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一日张难先逝世,周恩来亲自指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在人民日报发讣告、开追悼会、骨灰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当时很少人能得到这三项待遇。这突显了周恩来对张难先的友谊与尊重。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鱼龙混杂,邓演达与张难先的做人、做事的观念相同。特别是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们力求出污泥而不染,在一起时自不必说,不在一起时常通信互相鼓励、勉励。历经包括抗日战争在内的常年战火,张难先颠沛流离,始终保存几封邓演达的来信。这一段友谊,到一九五四年,张难先还念念不忘,在做一本纪念相册时,收集邓演达的遗照放到里面,并且在遗照两边题写“邓演达先生,在理论上帮助我者”。

  李书城是同盟会员,参加辛亥年武汉保卫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和平建国奔走。在武汉是有名的社会贤达。为迎接武汉解放,两人曾做白崇禧的工作,也携手怒斥白崇禧。为保卫武汉不被国民党溃军破坏,李书城赞成张难先倡议,两人领衔成立“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创造了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李书城出任农业部部长。一九五四年张难先调北京,两人往来更多。

  辛亥革命前,董必武曾参加日知会。抗日战争初期,他在武汉利用合法身份和自己在湖北广泛的社会影响,大力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与时任湖北省政府委员的张难先有了接触。张难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与共产党人有过良好的合作,现在受董必武影响,逐步调整对共产党的认识,转向支持共产党政治主张。为他在抗日战争后主张和平建国、反对内战,直到迎接武汉解放奠定基础。一九五四年张难先调北京,董必武在国事繁忙中常抽空到张难先家做客,关心他的健康。张难先自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起,鉴于机关有秘书处,一般秘书的工作有秘书处完成,看文件、批文件等,他认为自己应该亲力亲为,不需要秘书代理。因此,直到一九五八年,他多次谢绝相关组织要为他配秘书的安排,他身边一直没有自己专配的秘书。一九五八年,张难先眼睛患白内障,那时的医疗水平还把白内障看成难以手术治疗的病。张难先看文件日益困难。董必武来张难先家看到他的视力日益下降,回去后与相关部门联系,要为张难先配秘书。由于当时大家都忙于政治运动,这件事没有及时办,董必武亲自过问、督促,为张难先配秘书得到落实。解决了张难先参与国事活动的困难。

  张难先十分重感情。对于患难与共的更是如此。刘静庵参加组织科学补习所,失败后组织日知会,宣传革命,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四川,甚至辽宁、新疆播撒革命种子。在科学补习所失败时,张难先与刘静庵有生死之交;在日知会初创时两人频频商议。丙午党案,刘静庵被捕,受酷刑不屈。不幸在辛亥起义前病逝,遗体是教会收殓。张难先痛心不已。一九二八年冬,张难先任湖北省财政厅长,在湖北省务会议上提议,会议决定公葬刘静庵于武昌伏虎山麓,张难先作墓志铭;一九二九年正月,张难先将刘静庵烈士迁葬伏虎山麓卓刀泉。一九三六年,张难先决定在珞珈山麓购地建房,为的是以后站在门前就可遥望卓刀泉刘静庵烈士墓;默诵刘静庵烈士墓碑碑文,缅怀辛亥革命老友。只因门前可遥望卓刀泉刘静庵烈士墓,将珞珈山的房子取名“思旧庵”,有感而名之,并为此撰一门联:

  看山感旧欣先死

  筑土为庵当活埋

  张难先收藏有刘静庵画像,“思旧庵”很小,在小堂屋悬挂的是刘静庵画像,天天都面对刘静庵画像追思。抗日战争后回到武昌,张难先把“思旧庵”更名为“耻庐”,仍然在小堂屋悬挂刘静庵画像。

  一九三八年,由欧阳瑞骅、张难先等倡议建日知会纪念碑,由欧阳瑞骅撰文,张难先书写。纪念碑刻妥后,立于日知会旧址。后来还为刘静庵写传,意欲将刘静庵的事迹传承下去。

  张难先在国民政府时期,取得了不小政绩,这些政绩与共事的人分不开。在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调整湖北省政府成员,严重(立三)、石瑛、张难先入湖北省政府。张难先任财政厅长。他们的政绩在湖北留下良好口碑,被称为“湖北三杰”。由于他们办事常与当时官场作风相悖,也被称为“湖北三怪”。以后他们成为好友。一九三一年,石瑛已经不愿涉足政坛,决心隐身于武汉大学教书,张难先被任命浙江省主席,函邀石瑛来浙江省任建设厅长,石瑛竟应邀来浙江省,尽力辅助张难先。一九三七年七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八月,已经隐居庐山不问政事多年的严重走出庐山,与石瑛、张难先商议如何面对日本的侵略,他去南京面见蒋中正,蒋中正正决定改组湖北省政府,将严重(立三)、石瑛、张难先三人纳入新湖北省政府,为抗日,三个人放弃不再进入官场的心愿,携手共事。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四日,石瑛先生病故于重庆中央医院。张难先痛苦不堪。与居正一同料理他的后事,决定暂时安葬于歌乐山之东麓。张难先撰联挽之:

  哭君祗有泪;

  提笔竟无言。

  石瑛先生生前好友编集他的言论作为纪念。胡忠民、贺葆三先后给张难先来信,请他为该书作序。张难先于六月七日半夜完稿:

  “石蘅青先生言论集序

  卅三年六月七日半夜

  石蘅青、严立三、张难先,鄂人所称为三怪者也。其实彼三人者皆以守常见恶於世。知守常之太愚也,笑甚;太迂也,怜甚。可笑可怜之人,当然为世所怪!三怪名词於此成立,而不知彼三人实极端守常者也。蘅青大父某习儒术,笃伦常,教授乡里。蘅青幼承其训,弱冠列胶庠,登贤书,无科名习气,守常者也。旋留学欧洲若干年,无白人习气,守常者也。乙巳入同盟会,为总理所器重,无党人习气,守常者也。归国屡任要职,交游尽显贵,无官僚习气,守常者也。世复震於迂愚之人亦能致通显,号闻人。或又以三杰目之,此三人之所以益悲也。去年蘅青病,来陪都歌乐山就医。

  余亦就养于此。蘅青竟没於是。余为联以挽之曰:哭君祗有泪;提笔竟无言。盖明余素拙文词也。顷蘅青之故旧集其言论以为纪念。胡君忠民、贺君葆三先后来书索序。私念蘅青非以言见于世者,余亦不文,奚以来,岂胡、贺两君亦三杰我辈耶!因写此归之。”

  一九四四年四月卅日严立三先生在恩施病故。“湖北三怪”又走了一人。张难先沉重的心情是难以想象的。他追思好友,更想到民众遭受涂炭,撰一挽联:

  哭终旧雨来新雨;

  痛念生人忘死人。

  时匪寇充斥,生民涂炭,四万万同胞真有乐子之无生之情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