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后人专访

辛亥革命网 2015-12-28 09:11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李思娴 马雪荣 杜文蕾 查看:

现在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回顾百年前的护国运动,是为了要让护国运动的精神薪火相传,在护国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朱和平:用护国精神激励实现中国梦

  朱和平,朱德嫡孙,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空军少将、副部级。

  朱和平说,1909年初,爷爷步行70多天从老家四川来到昆明报考讲武堂,由于当时讲武堂只招收本地学生,爷爷只好谎报户籍,后来被人识破,是当时的讲武堂校长李根源亲自出面平息此事,爷爷的学籍才得以保留,如果没有昆明人民的热情和宽容,没有讲武堂的培养,也许就没有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1915年12月,爷爷参加了护国起义,在护国军第一军任支队长入川作战,整个战斗过程中,爷爷有勇有谋,由于战功卓著,时人称颂为“护国名将”。

  百年前的护国战争有何现实意义,如何用“护国精神”助力昆明发展?“走好未来的路,就要看清过去的路。”朱和平说,现在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注定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我们回顾百年前的护国运动,是为了要让护国运动的精神薪火相传,在护国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离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困难也就越多。这就需要发扬革命先驱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奋斗精神;发扬云南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勇于担当奉献,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锐意改革,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朱和平认为现在的云南、昆明今日不同往日,云南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昆明作为省会城市,更是大有可为,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景象,这与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一致的。如果革命先辈看到今日的繁荣景象,一定会觉得当时的抛头颅、洒热血是值得的。

  李赣骝:为民族复兴伟业尽心尽力

  李赣骝,李烈钧之子,民革第六届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民革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副主席、副部级退休。

  眼前的李赣骝随和谦逊,满脸笑容,在近半小时的采访中,他讲述了自己记忆中那个遥远却从未离开的父亲。其父李烈钧在护国军中担任第二军总司令,被后人称为“护国三杰”之一。

  李烈钧是江西人,却与云南、昆明结下了不解之缘。1909年,受老乡介绍,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归来的李烈钧来到昆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陆军小学堂总办(校长)。1911年10月17日,为呼应武昌起义,被推举为九江海陆军总司令。1913年7月12日在江西户口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就任总司令,揭开“二次革命”的序幕。

  1915年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同年12月,奉孙中山的指示赴云南开始争取西南各省都督的活动。与蔡锷、唐继尧共商讨袁事宜。决定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捍卫共和国体制为宗旨,组织“护国军”。父亲任第二军总司令,进军广西、广东。1916年,率第二军向滇桂边境进发,打败北洋军,取得护国战争的胜利。

  “每年到护国起义的那个日子,父亲都要在家请客,每次都请好几桌,都是当年参战的或是他们的后代。”李赣骝说,足以看出,父亲李烈钧对这次起义的重视程度,但父亲谈起护国运动时却根本不提自己。

  李赣骝说,父亲留给自己最大财富是他的爱国精神、坚持原则和为人正直的品格。父辈们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凛然正气的爱国之举和心系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赤子心愿,令后人景仰,激励我们后来人要为加快民族复兴伟业尽心尽力。我们的先辈在参加护国军时,也只是20多岁的青年。今天,作为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与时俱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