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执信

辛亥革命网 2014-08-14 15:4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朱执信(1885—1920),原名大符,笔名蛰伸、县解,祖籍萧山。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
        朱执信(1885—1920),原名大符,笔名蛰伸、县解,祖籍萧山。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 

        1902年,朱执信入教忠学堂求学。1904年,赴日留学,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1905年7月,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评议部议员兼书记,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和重要骨干,跟随孙中山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1906年回国,在广东高等学堂、广东法政学堂和两广方言学堂任教,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07年,返回广东,四处奔走活动,发展同盟会组织,参与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10年参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次年4月又参加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朱执信联络发动广州一带民间武装起义,直逼广州近郊。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朱执信离开广州赴沪,旋即又至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中华革命军广东司令长官,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1914到1916年,他先后策划过反袁武装斗争、主持驱逐龙济光的军事活动、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讨袁筹款,以及在广东各地策划一系列武装斗争。与此同时,撰写了一批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的文章,反复指出“民心恶袁”,其政权的稳定只是暂时的,民主革命必然胜利。在护法运动期间,他一直是孙中山先生的助手之一。

        1918年5月随孙中山离粤赴沪。在沪期间曾撰写《建国方略》等,担任《星期评论》、《建设》杂志编辑撰述工作,参加新文化运动,赞扬布尔什维克精神,攻读俄文准备赴苏俄学习。1920年奉命赞助漳州护法区建设,敦促粤军回师驱逐桂系军阀,又赴广东发动各地民军。9月21日在虎门调停丘渭南部和邓钧部的矛盾时被乱枪击中牺牲。

        噩耗传到上海,孙中山对于这位忠实亲密战友的牺牲,十分痛惜:“使我党失此长城”,他一再称赞朱执信是“最好的同志”、“为中国有数之人才”。为纪念朱执信,广州成立执信学校,开学时,孙中山亲临致词,称颂其为“革命实行家,又为文学家”。 

        在辛亥革命前,朱执信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其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曾作过若干介绍。他同情社会主义,反对资本家剥削工人,坚信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进化的,封建制度必然进化为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也不会长久,人类社会必将进化到没有国家、阶级的平等、互助的“共产社会”。他鼓励青年学生到农村发动农民参加爱国运动,赞扬“五四”时期革命知识分子参加“打倒孔家店”的斗争,热情赞扬布尔什维克的刻苦精神,他还希望以苏俄红军为榜样来建立一支新的部队。从上可以看出,他像孙中山一样,对十月革命的成功怀着向往的心情,对中国革命充满了信心。

        陈独秀以挽联的形式高度评价了朱执信的人生价值:

        “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

        朱执信自投身革命起,便立下决死为国之志。在短暂的一生中,他曾参加过无数次战斗。每逢冒大险之前,他都会给家人留下“诀命书”,以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吾本东西南北之人,不自珍惜,亦不耐投闲,冒险杀贼,尚差足以自快,家中视吾已死可也。”这是朱执信在给家人和朋友的信中经常表达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胡汉民说:“执信先生生平不晓得一个‘险’字,只晓得主义,只晓得猛进。”

         他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感动和影响着所有熟悉他和不那么熟悉他的人,长久地为活着的人所赞颂、所学习,直到今天依然是那么令人肃然起敬,令人扼腕钦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仇亮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仇亮,原名式匡、字韫存、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