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站 > 学术研究 > 回眸近代留日潮

回眸近代留日潮

辛亥革命网 2018-09-12 09:27 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叶兴艺 查看:20330
中国近代史上开始于1896年,结束于1937年的赴日留学浪潮,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和甲午战争的惨败后赴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开始于1896年,结束于1937年的赴日留学浪潮,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和甲午战争的惨败后赴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

  留日浪潮勃兴的根由:救亡图存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人们省悟到仅仅“师夷技”而不图政治上的革新改良,不足以救亡图存。时人认为日本的胜利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中国人应该向日本人学习,留学救亡成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将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留学生身上。他们指出,“当今之所谓老大之国,欲一线之生机而将来之基础者,非留学生其谁与哉”。有人甚至认为“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关头,唯游学外洋者,为今日救吾国唯一之方针!”这虽对留学的作用不无夸大之处,但人们将留学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许多留学生确实是怀着“忧国之将危亡,思有以挽救补救之策”的抱负,告别故乡远涉重洋的。

  从1896年开始,中国青年纷纷东渡扶桑留学,掀起了“可能是到此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时人描述到“北自北京,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舱满座。……总之分秒必争,务求早日抵达东京”,构成了一幅世界留学史上罕见的“留学热”的浪潮。中国学生之所以将日本作为留学最热门国度,除了路近费省、语言相近易通等诸多便利因素外,许多人更是将仿效日本作为中国学习西方、推进现代化的一条捷径。1903年第7号《大陆》杂志的言论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这些人的心声:“日本学习欧美,故其强同于欧美,吾若学习欧美如日本,则其强亦必如日本然。吾文学风习去欧美如甚远,势难直接为之,不若间接以学习日本之为便。”这正如吴玉章赴日留学时写的一首诗所表达的:“东亚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为求富国强无策,强忍抛妻别子情。”留学救亡构成了留日浪潮勃兴的政治社会基础,这一基础,是赴日留学浪潮经久不衰的最重要动力,也反映了留日学生想效法日本,变革政教,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愿望。

  留日浪潮勃兴曲折进程

  20世纪初,救亡图存,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青年的普遍要求,而清政府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实施的留学政策,也适应了中国青年寻求救国真理的愿望,加快了留学浪潮的勃兴。

  1896年,清政府驻日公使裕庚把13名中国学生带到日本留学,这是中国近代留日运动的开端。为对中国施加文化影响,1898年,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以国家的名义,邀请中国派遣留日学生,得到中国维新派的积极响应。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号召青年赴日追随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日本的留学生一下增至70多人,拉开了大规模赴日留学浪潮的序幕。据统计,1901年底,有280名;1902年9月,有614名;1903年11月,有1242名;1904年11月,有8000名,中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派出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形成了中国留日运动史上的第一次浪潮。

  1905年日本政府文部省颁布了《取缔留学生规则》,对中国留日学生有种种限制和歧视,引起留日学生极大愤慨,不少人愤然回国,有的国内学生也因此取消留日计划。武昌起义后,许多关心祖国前途和命运的留日学生,争相回国,投入革命洪流,使留日学生人数骤减到1000多人。1914年,因“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与一批国民党人流亡日本,从事反袁活动,又有不少青年追随孙中山,赴日留学,人数又有回升,出现了中国留日运动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然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日本归还山东权益的愿望遭到拒绝,中国学生的排日运动风起云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受这一运动的影响,留日的中国学生纷纷归国,留日学生数较二、三年前减少了八至九成。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进一步激起了留日学生的爱国热情,留日学生纷纷返国,以至于许多日本学校留学生部的教室和宿舍皆空无一人。1932年后,在经受了日本两次侵华事变的教训后,中国人加强了对日本的注意,“先学好日语,读通日文书,才好谈论中国问题”成了中国青年学生的新呼声,与此相一致,中国留日学生数又节节上升,1935年前后,留日学生数已达8000人左右,形成了中国留日运动史的第三次高潮。然好景不长,1937年7月7日,芦沟桥头的炮声,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奋起反击,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抗战。中国驻日大使馆和留日学生监督处关闭,留日学生全体归回,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宏大的中国人留学日本浪潮遂告一段落。

  留日浪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晚清兴起至抗战结束的赴日留学浪潮始终是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推进中国现代化这一中国近代社会的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留日浪潮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人民日益觉醒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发挥历史主观能动因素的象征,大批中国青年赴日留学,经受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洗礼,亲身体验了现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从而促使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革,并自觉地投身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拼搏,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

  首先,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推动了中国价值观念和社会的变革。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现代化相辅相成,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开创社会变革的理论,实现中国人价值观念的转换。留日青年从清政府统治下的腐朽、落后、闭塞的中国来到日本,一切都感到新鲜,周围的许多事情促使他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首先觉悟的成分”和思想启蒙者。几乎所有的留日生到日本后都会有两点突出的感受,一是对比一下独立自主的日本和世界发展大势,痛感祖国的民族危亡;二是眼观日本的飞速发展,愤恨清廷的一蹶不振。于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变革中国社会的心愿油然而生,认为要救亡图存就应“以西学为要图……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也在此。”他们创办了大量报刊杂志,翻译了大量西方书籍,严厉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政治制度,力图从精神上解除封建主义的束缚,对沉睡未醒的中国民众无疑起了呼风唤雨、振聋发聩的作用。

  其次,投身革命实践,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百余年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斗争,实质上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它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留日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思想,眼看祖国处于列强侵略之下,他们心中“感沧忧愤”,不甘心祖国的沉沦,便萌发出“殖系浚智以为挽救之计”,并逐步投身反帝爱国斗争走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留日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这一革命的洪流,通过组织团体,创办报刊、发动起义等形式,逐步把革命推向高潮。1902年冬,由留学生叶澜、蒋百里、冯自由等发起创立了“青年会”,这是留学生最早的革命团体,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质;在激荡的1903年,留日学生先后掀起了抗法运动和拒俄运动,并最终从单纯爱国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最后,引进了现代知识,构架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桥梁。中国文化在近代以后,表现出对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越来越大的阻力。因此,实现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换,是中国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留日学生,出于革命事业的需要,同留英、留法、留俄等各国的留学生一起辛勤译著,大量移植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基本上奠定了我国近代科学文化的科学门类。其中的日本著作被译为中文的占全部译作的60%还强,而且其他原本译作,也主要是通过留日学生从日本版翻译的,这说明我国留日学生移植西方文化是卓有成效的。留日学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转换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留日学生归国后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和转换中国的教育思想,在各地掀起了“兴教育,办学堂”的热潮,建立了日本式的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革命与建设人才。可以说留学生构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使东方封建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交融发展,从而提高了中华文化的科学水平,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繁荣。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