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孙中山革命的思想摇篮和大本营

辛亥革命网 2016-08-01 08:59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孙幸 查看:

十九世纪末,香港已是一个世界大都会,亦是珠三角人走出国门必经之地。1879年孙中山随母亲赴檀香山及五年之后返国,两次途经香港,香港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九世纪末,香港已是一个世界大都会,亦是珠三角人走出国门必经之地。1879年孙中山随母亲赴檀香山及五年之后返国,两次途经香港,香港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孙中山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里他知晓天下,在那里他学贯中西,在那里他萌芽革命思想。香港也成为他革命的大本营。

  1879年5月,孙眉将孙中山和母亲接去檀香山。12岁的孙中山经澳门到了香港,在那与哥哥招募的第二批120名移民劳工一道登上了开往檀香山的两千吨轮船“格兰诺克”号。

  孙中山初次踏足香港,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五年之后,孙中山因信奉基督教、撕毁关帝像而被兄长送回老家“严加管教”。从檀香山返国时,孙中山再次途经香港。返乡后他看不惯乡村中的旧俗、愚昧和迷信,他砸坏了“北极殿”的神像,结果被驱逐出村。他只好离开家乡避往香港。歪打正着,反令孙中山开始了在香港的求学生涯。

  ●中西兼修

  1884年4月,孙中山转入香港中央书院继续学业 (即今皇仁书院,香港歌赋街44号,“孙中山史迹径”第五站)。中央书院是香港官立中学,该校实施英国教学制度,注重西方科学及历史教育,老师均来自英国名牌大学,教学严谨,思想开放。孙中山在学校认真上课及努力攻读中外文书籍,加深了对西方科学、社会及政治制度的认识。

  此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孙中山看到香港华人为抗议法国侵略而拒绝给法国货船卸货,以至各行各业的罢工、罢市等行动,对照于清政府的屈辱求和,进一步萌发了他的革命思想。

  求学期间,哥哥孙眉得知孙中山在乡间的反判行为及加入基督教,曾用“成亲”及再召他去檀香山“助业”的办法来束管孙中山,但婚姻和家庭仍未能束缚住具有强烈求知欲望和反判精神的孙中山。1885年8月,他再赴香港,重返中央书院复学,并于1886年夏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

  在继续深造方向上,孙中山曾对军事、法律、医学方面有兴趣,最后选定学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经教会人士推介,入读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学堂学习。次年,他得悉香港西医书院(香港荷李活道77-81号,“孙中山史迹径”第十站)的开办,认为该校的课程较完备,而且香港的言论较自由,方便鼓吹革命,于是他再次回到香港读书,直至189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通天晓”与“最优异”

  孙中山在香港读书期间,勤学好问,他曾说:“学问学问,不学不问,怎样能知!”在整个求学期间,孙中山始终是一个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深得老师赞许。

  孙中山是香港西医书院首届学生,5年的学习,他除学好医科大学的所有课程之外,还潜心研读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以及西方的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物理学、农学等书籍,尤其爱读《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由于涉猎群书,知识广博,同学们送他一个“通天晓”的绰号。

  学医期间,历史档案显示,13名学生中,孙中山第一学年考试,他获全年级第3名;从第二学年起,他便一直名列全年级第1名了。毕业考试12门课程中获优等10门,总成绩为“最优异”。1892年孙中山获发西医书院第1名毕业执照,被授予的医科硕士学位。

  在香港西医书院存在的28年间,先后有128人入学,在通过考试获得毕业的51人中,孙中山各科成绩是最优异的。

  在香港,孙中山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中学学业,而且度过了整个大学时代,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积累了广博的学识,并且开始萌生了争取民族独立与社会进步的思想和愿望。

  ●志同道合的“四大寇”

  孙中山在美国及香港接受的是西方及殖民教育,但并没有模糊了他的爱国思想。在他香港读书期间,目睹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凌辱,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和卖国,使孙中山非常气愤,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改革现状的思想。而香港各阶层的反帝爱国斗争,更深深鼓舞着孙中山。虽然所学的课程是医学,但孙中山更进一步表现出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极大关注。他用“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而自救”的言词来唤起人们的觉悟。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与友人合影

  陈少白、尤烈、杨鹤龄是与孙中山志同道合的三位年轻人。由于孙中山与这三人同住香港,又志同道合,所以来往密切。他们四人常常聚在杨耀记商店,谈论天下大事和中国的前途,抨击清朝的黑暗政治,提出“勿敬朝廷”的口号,倡言革命。由于当时革命尚未开展,人们尚未觉醒,听到他们高谈造反,往往认为是大逆不道,故而把他们称为“四大寇”。他们四人亦“居而不辞”。后来,孙中山回忆当时情况时说:“四人相依甚密,非谈革命则无以为欢,数年如一日。故港澳间之戚友交游,皆呼予等为‘四大寇’。此为予革命言论之时代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