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孙中山在澳门初会宋耀如?

辛亥革命网 2016-08-11 13: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晓平 查看:

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从何而来?很少有人留意到,孙中山共和思想的形成,曾受到宋耀如的启发。

  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从何而来?百余年来,从宫崎滔天到晚近的众多学者,曾殚思竭虑探讨这一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宏大课题,各人的观点既多元,认受程度也参差,似乎没有哪一种解释能够服众。很少有人留意到,孙中山共和思想的形成,曾受到宋耀如的启发。

  “二十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

宋耀如

  宋耀如是孙中山最早也是最坚定的革命同志之一。学界普遍认为他们是1894年在上海初次会面。复旦大学沈渭滨教授,依据1912年孙中山《致李晓生函》,提出1892年孙、宋在香港首次会面的见解。(《孙中山与宋嘉树首次接触考辨》,《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此说极新颖,但尚未得到广泛接受。

  笔者对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记》、1911年孙中山《我的回忆》作重新解读,认为他们两人初次会面的时间确是1892年,会面地点则是澳门。

  有关孙、宋早年关系的原始文献极少,最重要的始终是孙中山《致李晓生函》。1912年4月17日(一说为16日),孙中山从武汉抵达上海,给秘书李晓生写了这么一封信:

  宋君嘉树者,二十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者,二十年来始终不变,然不求知于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结果,此公不无力。然彼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则传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隐君子也。弟今解职来上海,得再见故人,不禁感慨当年与陆皓东三人屡作终夕谈之事。今宋君坚留弟住其家以话旧,亦得以追思陆皓东之事也。(《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342页)

  多数学者认为“二十年前”是约数,实际为1894年,也即孙中山北上求见李鸿章而经停上海之时。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孙、宋两人初次会面。孙中山写《致李晓生函》的目的,是通知党内骨干他要从酒店搬到宋耀如家暂住,以便“话旧”,也借此“追思陆皓东之事”。这种行文方式,容易导致误解,以为他们初次会面也是在上海宋宅。

  沈渭滨认为“二十年前”是准确数字,会面时间为1892年,地点是香港,宋耀如到香港办事而得以开始接触孙中山。沈文打开了我的思路。

  “那一晚我加入了Young China Party”

  1911年11月中旬,孙中山接受英国《海滨杂志》记者采访,谈话记录于1912年4月以《我的回忆》为题发表。孙中山回忆道:“一八九二年,我得到了一张准许以内外科医生行医的文凭。我多方设法寻找一个可以开业的地点,最后,决定到珠江口的葡萄牙殖民地澳门去碰碰运气。直到这个时候,还不能说我对政治有过什么特殊的兴趣。但是,正当我在澳门为开业而奋斗,而我的奋斗又由于葡萄牙医生的歧视而四处碰壁的时候,一天晚上,有一个岁数和我差不多的年轻商人来访,问我是否听到北京传来的消息,说日本人就要打进来了。我说我只听英国人谈过,并不很清楚。我又说:“我们都被蒙在鼓里,太遗憾了。皇帝应该对人民有点信任才行。‘天命无常。’我的朋友说。‘对’,我表示同意,并且引述一句帝舜的话:‘天听自我民听。’那一晚我加入了少年中国党(Young China Party)。”(《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547页)

  “天命无常”“天听自我民听”,均源自先秦典籍。前者,在历代注疏中多指向“惟德是辅”甚至“有德者居之”,即统治者的统治权来自天命,而统治权的巩固与否视乎统治者是否“有德”;后者之意,百姓的所闻即上天之所闻,百姓厌弃之,即上天厌弃之。这种天命观,很容易引申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为推翻无道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