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与中山陵

辛亥革命网 2016-11-03 14:52 来源:团结报 作者:经姗姗 查看:

中山陵自1929年6月1日建成以来,一直是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圣地”。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中国共产党人才第一次来此谒陵。

  10月3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拜谒中山陵,向孙中山致敬,促进了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历史上,国共两党领导人都曾多次拜谒中山陵,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中山陵自1929年6月1日建成以来,一直是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圣地”。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中国共产党人才第一次来此谒陵。

  周恩来与中山陵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1946年4月30日,中国国民政府在重庆发布“还都令”,宣布5月5日在南京举行“还都大典”。

  1946年5月3日上午11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与其夫人宋美龄从武汉飞抵南京。下午,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邓颖超、陆定一、廖承志及随员45人,乘美国特使马歇尔的专机,从武汉飞抵南京。5月5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隆重的“还都大典”,南京城里处处张灯结彩,旌旗招展,一派节日景象。上午9时整,约5000多名军政官员到中山陵,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建立广州革命政府25周年典礼”,进行谒陵、献花、默哀等活动,告慰九泉之下的中山先生,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已洗刷民族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各界代表一道,参加了谒陵、献花、默哀等活动。此后的几个月,他们就与国民政府当局进行艰巨的“和谈”。在此期间,他们曾多次晋谒中山陵。1946年11月20日,在和谈失败、中共代表团即将离开南京的前夕,周恩来及中共代表团成员共30多人,特地集体前往中山陵谒陵。他们沿途亲手采集了鲜花,扎制成花圈,敬献在孙中山的灵前。献完花圈后,周恩来并没有立即走开。他发现身后一直跟着个人,就问:“你是什么人,做什么的?”身后的那人回答:“我是看护中山陵的,叫范良。”周恩来微笑着和范良握手,亲切交谈。谈话结束时,周恩来先掏出自己的名片,送给范良;接着,他又拿出40万元纸币交给范良,说:“你把这40万元,分到每一个守护中山陵的战士手中,让他们尽职尽责的保护好中山陵。”周恩来的这个举动感动了许多人。

  随着国共内战形势的发展,1949年4月初,解放军即将渡过长江,占领南京。这时,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在离开南京前,对担任总理陵墓代理拱卫长的范良说:“毛泽东、周恩来对孙中山总理是很尊敬的,你们不要跑开,他们是不会为难你们的!你们的枪可以交掉。”

  果然,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渡过长江时,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给先头部队写下了“保护中山陵”的手令,并派人送到中山陵。中山陵守陵人员把这条手令用镜框装起来,放置在中山陵的陵堂里。1949年4月24日清晨,解放军的一个营部队来到中山陵,和平接收。原陵园的卫队和解放军一起站岗护陵。中共南京市的第一任市长刘伯承特地派人从湖南、贵州等地调来2万多株梧桐树、杉树的树苗,亲自带领军队官兵,种植在中山陵园四周,使中山陵园更加美丽庄严。

  1961年,中山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的岁月里,周恩来以他的威望和才智,全力保护了中山陵园。

  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山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人,都先后来南京中山陵,谒陵瞻仰。

毛泽东主席拜谒中山陵

  1953年2月,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来到中山陵谒陵。因当时谒陵的群众很多,有关方面从安全保卫的角度考虑,为毛泽东拟定了一条秘密谒陵路线,从旁边开辟一条小路进入陵门。毛泽东听后,笑着说:“堂堂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祭奠革命先辈,走小道成何体统嘛,我就要走大道!”随之,毛泽东在众人的簇拥下,大步走向陵园正门大道,登上了中山陵。

  邓小平同志生前曾三次到过中山陵。邓小平第一次视察中山陵是在1975年4月22日,陪同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党政代表团谒陵。当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刚刚恢复工作不久,就以过人胆识,领导全国开展整顿工作,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与创伤,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期间,他陪同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党政代表团访问南京,并到中山陵谒陵。邓小平的出现赢得了谒陵群众的阵阵掌声。

  邓小平第二次来到中山陵,是在1983年2月初。邓小平第三次来到中山陵,是在1985年2月3日。当时,他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以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正式视察中山陵园。那天风和日丽,中山陵园景区里,中外游人如织。上午9时,邓小平乘面包车,身着深灰色中山装,在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以及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的陪同下,首先来到园区内的灵谷寺一带,健步走向无梁殿。当时担任中山陵园管理局党委书记的郭浩等人忙迎上去,紧握小平同志的手。他们指着无梁殿内的“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9个大字,告诉邓小平,说:“无梁殿建于明代,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将它改为国民革命军烈士的祭堂,殿内各面墙上镌刻着1926年至1931年阵亡将士姓名,其中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中,有很多是共产党人”。邓小平边听边看,炯炯有神地望着陪同人员。因为邓小平听力有困难,陪同人员提醒郭浩说:“你讲的声音高一点,小平同志刚才未听清楚。”郭浩便重新高声讲了一遍,小平同志微微颔首。邓小平到了中山陵“博爱”石坊前,郭浩正要介绍,邓小平笑着说:“我知道。”郭浩等人听到这句话,心中顿时感到十分欣慰。邓小平庄严肃穆地进入中山陵堂,拜谒了中山陵。

邓小平在中山陵亲切地和大家握手

  这时,正在中山陵游览的中外游客,听到邓小平来到中山陵,激动得一片欢呼,争先恐后拥到邓小平的身边,邓小平亲切地和大家握手,中山陵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连接海峡两岸与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纽带

  在改革开放岁月里,中山陵焕发了青春,更加阳光明媚,每天都迎来成千上万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与中外游客。198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20周年,11月7日,港澳各界人士中山陵参谒团130多人来到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时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的霍英东任团长。

  2005年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首次来到中山陵谒陵。

  2009年6月1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由台湾飞抵南京,主持国民党自1949年后在大陆首次操办的孙中山奉安80年“纪念大典”。

  如今,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到南京,必然都要到中山陵。很多人虽是到其他城市,也会绕道来南京,看望中山先生。这里安息着一位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不朽灵魂,铭刻着海峡两岸与世界各地无数炎黄子孙的乡愁。“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的崇高愿望与中山陵一道,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与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血浓于水的纽带。(作者系南京工业大学教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