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福建船政

辛亥革命网 2016-11-29 09:06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刘传标 查看: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孙中山一生与福建人,尤其是与船政毕业生关系密切。

孙中山与福建同盟会会员合影,前排右一为林白水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孙中山一生与福建人,尤其是与船政毕业生关系密切。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宣告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一个月后回到香港,将兴中会与福建海澄人杨衢云领导的辅仁文社合并为在香港的兴中会总部,以领导武装起义。在随后的第一次广州起义、惠州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广东钦州、廉州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中,闽籍华侨出钱出力,贡献良多。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福州人成为主力军,在死难的100多位烈士中,有姓名可查的福州籍人士有林觉民等37人,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的福州籍人士就有19人。

  船政人在武昌首义

  1894年,孙中山给李鸿章一封“求强”的万言书,经由李鸿章的幕僚、船政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生罗丰禄引荐,向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四项富国强民的纲领性意见。

  1895年,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五届驾驶班毕业生程璧光等因甲午战败被清政府革职遣返。程璧光因在威海卫保卫战中腹部弹伤未愈,经其胞弟程奎光(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七届驾驶班毕业生,时任“镇涛”炮舰管带)引荐,到孙中山开的诊所就诊治弹伤,常与孙中山讨论时局,“引为同调”。程璧光兄弟参与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九重阳日(1895年10月26日)孙中山等人在广州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乙未广州起义),因起义计划泄露,起义机关被破,程奎光被捕遭残害致死,程璧光流亡香港(后得友人相助避居南洋槟榔屿)。这是孙中山与福建船政人第一次合作抗清。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连克武汉三镇。清廷派巡洋舰和长江舰队赴援武昌,以福州人为核心的海军将士同情革命,纷纷率领舰艇易帜起义,炮击一二道铁桥,切断清军援兵线,协助光复;在革命局势尚不明朗时,成立海军总司令部,公推程璧光为海军总司令(程时率“海圻”号巡洋舰赴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加冕典礼尚未回国)、长乐人黄钟瑛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福州人黄裳治为参谋长、福州人毛仲芳为参谋次长。

  1912年1月8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海军部正式成立,孙中山委任黄钟瑛为海军总长兼总司令、大将军。1月11日,孙中山任北伐总指挥,黄钟瑛调拨“海容”“海筹”等舰组成北伐舰队,运载兵员1500名,从上海出发。2月12日,宣统被迫宣布退位。

  孙中山参访福州

  1912年4月7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将赴武昌慰问辛亥首义同志,黄钟瑛派“联鲸”舰(舰长许凤藻,字伯翔,福州人)护送。4月12日,孙中山再乘“联鲸”舰到上海。离舰前,孙中山手书“海天一色”四字横匾并签名照赠许凤藻纪念。

  孙中山南下回广东的消息,经由时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林森电告福建都督孙道仁,福州各界人士闻讯后,会同船政局局长沈希南等筹备接待事宜,并派“元凯”舰驶往上海迎接。4月17日晚8时,孙中山及胡汉民从上海登上“泰顺”号轮船南下。

  4月20日晨抵闽江口。11时,“泰顺”号停靠马尾码头。午后1时,孙中山从南台码头登岸后赴仓前山,在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的机关)接见福建同盟会会员并合影,亲书“独立厅”三字留作纪念。在致辞中,孙中山勉励:“广州之役,黄花碧血,七二英烈,闽有十九,居全国冠,壮哉!意洞(林觉民)、广尘(林文)、无我(林尹民)、子明(方声洞),八闽先驱楷模,汝当起而效之。”

  随后,孙中山到福州南门内明伦堂,出席福建国民协会等20个团体和各界代表的欢迎会,接见陈更新烈士的夫人王碧并赠五百银元以示抚恤。继而赴至公堂参加政界欢迎会,会后视察了都督府和政务院。晚餐后赴浙江会馆,出席福建共和实进会的欢迎会,晚上出城住在行台(外交分所)。

  4月21日晨,孙中山接见各国驻闽领事及税务司官员,后赴天安堂出席耶苏教(即基督教)的欢迎会。其后,孙中山偕胡汉民至福州广东会馆(今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内),接受旅闽广东同乡会欢迎款待,手书“戮力同心”四字赠予。

  当天下午,孙中山在孙道仁等官员的陪同下乘船到马尾参观船政局。在沈希南的引导下,孙中山一行从铁水坪码头登岸,先后参观了轮机、锅炉等十三厂,继至工程处小憩并接见在局人员。船政局在储才馆设宴招待孙中山,沈希南致颂词,孙中山发表答词谓:“文以解职旋粤,便道过闽,既感闽政府暨社会诸君子欢宴迎送矣。到马江船政局,又荷船政局长沈君希南尽礼欢迎,邀观制造轮机、铁胁、锅炉等厂十余所,乃知从前船政缔造之艰,经营之善,成船不少,足为海军根基。惜乎甲申、甲午两次挫败,兵船毁失殆尽。而满清政府既不能整顿于前,复不能补救于后,一蹶不振,日趋腐败。今幸民国光复,以此任属之沈君。沈君在欧美习学制造有年,办理必能称职。且当时此局,系沈君令祖文肃所创设。从此沈君绳其祖武,勉力进行,兴船政以扩海军,使民国海军与列强齐驱并驾,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则文所厚望于沈君也。”至夜,主客尽欢而散,送孙中山一行登上“泰顺”号,于22日清晨启轮赴粤。

  1919年,孙中山将《实业计划》与1917年写的《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合成为《建国方略》。在《建国方略》中,他为福建在海港建设方面规划了“一个二等港福州,一个三等港厦门,两个渔业港福宁(即霞浦)和湄洲”,还规划福州镇江线、福州武昌线等六条铁路。强调厦门的侨乡优势及与龙岩等腹地矿区的联系,认为“吾意须于此港之西方(方位即为海沧)建新式商埠,以为江西福建南部丰富矿区之一出口。此港应施以新式设备,使能联陆海之运输,以为一气”。

  孙中山对福建所作的规划,既重视海洋资源优势,又关注内陆的物产资源优势,颇具前瞻性。他在百年前为福建勾勒出的发展蓝图,囿于当时存在的种种历史局限,没能真正付诸实施,而今福建迎来了大发展,这可以说是对中山先生的最好告慰了。

  闽系海军铁血护法

  1917年,段祺瑞以“再造共和”自居,公开宣布“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孙中山决心“以海陆力量,为国民争回真正共和”,并与时任海军总司令程璧光和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福建侯官人,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第九期驾驶班)等闽系海军将领达成“联合护法”的共识。7月10日,林葆怿指派参谋长饶鸣銮携密函,护送孙中山等人从上海吴淞口登“应瑞”舰赴汕头,又由“海琛”舰从汕头护送孙中山到广州,揭开了护法运动的序幕。

  7月21日,程璧光、林葆怿等发表《海军讨贼檄文》通电全国,宣告海军独立。8月5日,“海圻”舰等10艘会合广州,总吨位占当时中国海军的44%(1918年5月20日,“肇和”舰长林永谟接受林葆怿邀请,从厦门驾舰到广州参加护法,总吨位占当时中国海军的51%)。由于海军最大的巡洋舰“海圻”滞留广东护法,使“北洋海军舰队轻易不敢向南窥视”,避免了广东护法政府“腹背受敌”之局面,因而护法海军被视为“护法革命之重臂”。

  在广州各界欢迎会上,林葆怿发表《海军护法宣言》:“我海军将士,既以铁血构造共和,即以铁血拥护之。”孙中山在会上高度评价林葆怿等人“向来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此次(孙)文率海军主力舰队南来,已操制海权矣”。

  林葆怿率领海军主力舰南下护法,壮大了西南护法运动的声势,国会议员相继云集广州。9月10日宣告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委任程璧光为海军部部长,林葆怿为海军总司令。

  在北伐决策中,孙中山于11月27日委任林葆怿为征闽海军总司令、陈炯明为征闽粤军总司令、林虎为桂军总司令、方声涛为滇军总司令,分四路讨伐福建督军李厚基。12月7日,林葆怿率领“海圻”等5艘主力舰艇从广州黄埔、白鹅潭启航向潮汕进发,12月14日攻占汕头、潮安等地。由于盘踞在琼州的龙济光投靠段祺瑞,孙中山令林葆怿等率领北伐舰队回师讨伐。12月19日,林葆怿派舰进驻要地,切断琼州海峡龙济光军的海上交通……以“海陆联动”“以海制陆”策略平定龙济光叛乱。

  以闽系海军为主体的护法海军,成为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主力,为护法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