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风云1911》:新时代的复辟与反复辟之二

辛亥革命网 2017-04-07 09:54 来源:上海市档案局 作者:陆其国 查看:

正当革命军为定都和选举大元帅忙乎的时候,有一个人也正在殚精竭虑思考着这些事,此人即袁世凯。

  袁世凯的被贬与复出

  此时南方政局如此,北方情况又如何呢?

  正当革命军为定都和选举大元帅忙乎的时候,有一个人也正在殚精竭虑思考着这些事,此人即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读者就知道,戊戌变法期间,由于袁世凯没有与以光绪帝为号召的帝党站在同一条战壕,甚至还被后者视为“出卖者”,以致在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后,差点被光绪帝之弟、溥仪之父摄政王载沣斩首,后来虽然免于一死,但也被贬回河南老家,算是结束仕途了。

  回到家乡的袁世凯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一条命没有丧在载沣手上,却差点丢在他自己手中。

  还是近人刘禺生,在《世载堂杂忆》里记载了一件有关袁世凯的鲜为人知的史事。

  当年载沣想杀袁世凯,连上谕都拟好了,其中就有直指袁世凯“包藏祸心”这样足可置袁世凯于死地的用词。就在上谕发布前的那天晚上,载沣出于谨慎,嘱咐度支部尚书载泽,连夜拜访军机大臣张之洞,将这份上谕请张之洞过目。张之洞看后,认为现在时局危疑,务以宽大为怀,所谓王道坦坦,王道平平,建议且饶袁世凯一命,让他“开缺回籍”。

  摄政王接受了张之洞的建议,并在发出的上谕中,为了表示“宽大为怀”,将“包藏祸心”改为“足疾加剧”。这就是说,不是不想让袁世凯继续做官,而是他的健康出了问题――他脚上的毛病严重,只能回家疗养了。这一改,对袁世凯而言,顿时使一幕悲剧变成喜剧。但当时袁世凯本人并不知情,还因此差点自己断送了自己一条命。

  就在让他“开缺回籍”的上谕即将下达的当天早晨,袁世凯将被朝廷严惩的消息已传得沸沸扬扬,袁本人更是惶恐不安。

  事有凑巧,载沣每天早晨要召集军机大臣,共商处理朝政,袁世凯按例也得出席。这天还没等他迈入大殿,只见一个值日太监神秘兮兮地上前拦住他说,袁大军机可不必入内会议,今日摄政王怒形于色,听说严惩袁军机的谕旨即将下达,恐怕于袁军机大不利。

  原来这个太监平时曾得到过袁世凯的许多好处,所以宫廷里有什么消息,会及时向他透露。现在袁世凯听太监这一说,再也不敢迈进大殿,急忙抽身而出。袁回到锡拉胡同家里,紧急召集亲信与家人,告诉他们,他眼下恐有凶祸,打算去外国使馆躲避一阵再说。

  一个亲信向他指出,袁军机并非政治犯,外国使馆没有接纳和保护你的理由。这时,袁的手下张怀芝说:“怀芝保护袁公速往天津,依杨士骧,再作打算。”

  杨士骧时为北洋大臣,袁世凯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由张怀芝陪同,悄悄乘上三等火车。将到达天津时,张怀芝已通知到了杨士骧,说他陪袁公来津,请杨准备在督署迎接。杨士骧不愧是个消息灵通人士,他一定已经知道了袁不会被杀头。所以在接到张怀芝的通知后,他迅速回告,请张和袁不要下车,更不要来督署,据他刚得到的京城可靠消息,事情并没有张、袁想象的那么严重,并说他马上派心腹过来,照应他们马上回京事宜。这时候如果来督署,一来耽搁了时间,二来袁出逃之事一旦传到京城,只怕朝廷反而会认为他有异心,弄不好袁真的会因此招来凶祸。

  张当时听了这话,有点将信将疑。袁世凯则是一脸不快,他想当然地以为杨是以此为托辞,实际是不想引火烧身。为此他还在心里大骂杨没有良心。

  火车到站后,杨士骧的心腹也赶到了,并且带来了确切消息:朝廷对袁世凯只处以“开缺回籍”,袁公现在应速回京,越快越好,准备明晨入朝谢恩。杨的心腹还给张、袁换了节车厢,给他们暗中加强保护,为了彼此安全计,嘱咐他们千万别让人发现。此时袁世凯已无计可施,只得疑信参半、忐忑不安地踏上返京之路。

  杨士骧的安排果然不错。袁世凯离京后,在京城引起一阵议论,多说他有反叛之心,现已畏罪出逃。就在人们似乎要相信此事时,袁突然在京出现,令所有传言一下子不攻自破。事后袁世凯还真冒出一身冷汗。接着,他便聆听到了摄政王以宣统皇帝名义所颁谕旨:

  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承先朝屡加擢用,朕御极后,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

  袁世凯就这样回到了河南安阳洹上村过起了隐居生活。时为1908年与 1909年之交。但袁世凯清楚,他不会就这样离开中国的政治舞台。事实上,他的旧部心腹荫昌就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甚至荫昌在遇到一些大小事情时,还会向袁世凯请教。再则袁也一直在暗暗关注着时事,他人虽在彰德山野间,视野和消息却毫不闭塞。尤其是临近辛亥武昌首义的半年前,清廷一如日落西山,他已看得清清楚楚。这时候的袁应该有了预感:他的后半生不会继续在这里度过了!不过究竟会在哪里度过,接下来在他身上还将会发生什么,他一时还没有底。

  这时候,有一个人来到洹上村,验证了他的这一预感,来人就是前面曾经提到的南通人、立宪派代表之一、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的张謇。

  这天是1911年6月7日,张謇从汉口赴京,途中在河南彰德下车,特意到洹上村来拜会袁世凯。见了袁,张说他是代表江苏咨议局和士绅来恳请袁出山的。当时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省各界强烈反对,社会动荡,需要有人出来力挽狂澜。张謇他们觉得,此人非袁莫属。

  因为被贬,袁心里怨艾犹存,但张謇的拜见和一番诚挚的话语,让袁觉得好受了许多。两人相谈甚欢。临别,袁答应张,有朝一日,我袁某如蒙上恩,能够复出主事,一切当遵从民意和您的意旨而行。

  武昌首义爆发后,平日里盛气凌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满洲八旗、绿营兵勇们,临阵多不堪一击。清廷的王公大臣,自摄政王载沣、庆亲王奕劻而下,都拿不出处理军政事务的上策。清政府眼见政权已危如累卵,悬于一线,再一看,精锐的北洋军队竟然全掌握在袁世凯旧部手中,顿时觉得一阵尴尬。但尴尬过后,还是不得不想到了被他们贬谪回河南老家的袁世凯。

  奕劻、那桐、徐世昌三人在西太后垂帘听政时曾和袁世凯共同参与军政机宜,相处尚可,袁被贬谪后,他们同情袁的处境,并希望袁能“复出”。奕劻在武昌首义爆发后还与被贬谪的袁有私电往返,更派员去河南彰德和袁世凯进行联络,或以事相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