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是如何成为中国近代国葬第一人的(2)

辛亥革命网 2017-08-16 09: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邓江祁 查看:

今年的4月12日,是蔡锷国葬100周年纪念日,因此,100年前的这一天也是中国近代国葬制度的开始。

  12日,梁启超致电参、众两院议长:“谭督提议请政府为蔡公举行国葬,各督长多同兹希望,乞极力主持。”并致电副总统冯国璋和各省督军、省长,呼吁为蔡锷“赐予国葬,并于京师及立功省份建专祠铸像,益彰国家崇德报功,矜式来兹之至意”。

  14日,康有为也致电黎元洪、段祺瑞云:“四川督军蔡锷,德性清粹,文武兼资。昔督云南,威惠流布,吏民怀德,西南晏然。及见忌被幽,养晦燕京,抗袁逆谋,艰关出走,匹夫唱义,举国响臻,泊战艰难,功成不伐。微松坡乎,今为洪宪之世矣!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抑可谓鞠躬尽瘁,以死勤事。国葬大典,正为斯人。我国报功,礼亦宜之。公轸念元勋,伏希交国会议行。不胜大愿。”

  15日,张謇又致电黎元洪、段祺瑞等人呼吁为蔡锷举行国葬:“蔡公松坡,以义立人,以勇殉志,舍生负气,异口同悲。顷闻有人提议国葬,窃谓当今无愧此礼者,惟蔡公一人。愿俯恤众情,俾成此举,使海外知中国自有巨人,后世知今日克持公道。”

  16日,唐继尧、陈炳焜、刘显世、任可澄、吕公望、罗佩金等与蔡锷“始终共事,知之最深”者联名致黎元洪、段祺瑞,强烈要求为蔡锷“赐予国葬,并将事绩宣付史馆立传,准予京师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铸造铜像,以彰国家崇报之典,而为后来矜式之资”。

  在全国各界的强烈要求下,19日,黎元洪复电云:“蔡松坡民国良将,共和殊勋,积劳病故,理宜隆以国葬,以示崇报。史馆立传,自属当然。并建祠铸像各节,一并交院议办矣。”

  12月5日,黎元洪向国会提出《国葬法》案和黄兴(黄兴先于蔡锷于1916年10月31日逝世)、蔡锷举行国葬典礼案。两案均先后得到国会的一致通过。18日,黎元洪下令公布中国第一部《国葬法》。《国葬法》共八条,主要是,一、中华民国人民有殊勋于国家者,身故后经大总统咨请国会同意或国会之议决,准予举行国葬典礼。已经私葬者亦得依前项之规定补行国葬典礼。二、国葬经费五千元由国库支出。三、国葬墓地由国家于首都择定相当地址建筑公墓,或于各地方择定相当地址修筑专墓,或由死者遗族自行择定茔地安葬,均由国家建立碑铭以表彰之。四、关于葬仪及修墓一切事宜由内务部派员办理。五、予国葬典礼者由大总统亲往或派员致祭。六、举行国葬之日,所在地之官吏均往与祭,同时,全国官署及公共团体均下半旗设位遥祭。七、殡葬时所在地及经过地方之官署及公共团体均下半旗,并由国家派遣军队、军乐护送。

  22日,黎元洪又发布大总统令:“国会议决故勋一位、陆军上将黄兴、蔡锷,应予举行国葬典礼,著内务部查照《国葬法》办理。”

  1917年1月1日,蔡锷灵柩抵达长沙,次日由湖南陆军第一师师长赵恒惕、督军署政务厅长范治焕主持,隆重迎入城内,暂停设于陆军测量局蔡锷营葬事务所内。经湖南官绅议决并征得蔡锷遗族同意,蔡锷的国葬期择定在4月12日,墓地选定在岳麓山万寿寺后山。

  4月11日晚7时,长沙隆重举行蔡锷追悼大会,大总统黎元洪特派代表谭延闿、副总统冯国璋特派代表陈调元、国务院总理段祺瑞特派代表温寿泉,参众两院、中央各部、各省督军、省长特派代表,蔡锷生前友好李鸿祥、郭人漳、蒋百里、章士钊、胡瑛、季雨霖、石陶钧、谭人凤、孙道仁、程子楷、刘揆一、覃振、周道腴、欧阳振声等及梁启超、熊希龄、王芝祥、孙洪伊等人所派代表,湖南军政负责人并各机关、各道、各界代表参加大会。在哀乐声中,全体与会人员先向蔡锷遗像一鞠躬,接着谭延闿代表大总统黎元洪恭致花圈于灵前,行三鞠躬,并致祭文。

  随后,副总统冯国璋代表陈调元、国务总理段祺瑞代表温寿泉、贵州督军刘显世代表雷世魁逐一恭致花圈于灵前,行三鞠躬,并宣读祭文。追悼大会至深夜方结束。

  4月12日为蔡锷国葬典礼既出殡之日。是日,苍天垂泪,松涛啜泣,长沙“全城各乐户戏院一律停止开弦,民间停止婚嫁,无论何人均不许宴会,全城下半旗三日以示哀悼”。湖南《大公报》刊登总编李抱一撰写的时评《悼蔡公松坡》一篇:

  维民国六年四月十二日,元勋蔡公松坡国葬于岳麓山之阳,四方会葬者数千人。元首以次,国事鞅掌,不能行,亦各驰一介使来。薤歌相闻,素车属道;市民空巷观礼,亦相与欷嘘。呜呼,盛矣!

  虽然,国人报公者,即谓此已至乎。公只手挽定共和,还诸国人,谓国人当兢兢业业,永保康宁也,垂死,犹以立国至计相敦勖,则公所责报于国人者可知已。今朝野陧杌,国事日不堪问,国人负公,且滋深,曾谓是戋戋小节,即足报公耶。呜呼,国人曷自省也!

  上午八时起,长沙城内大雨如注,狂风怒号,人们纷传今日风雨太大,出殡将会改期。然而,九时,炮声隆然,接连五响,蔡锷出殡如期举行。大总统黎元洪特派代表、湖南省长兼督军谭延闿率文武官员与中央特派员、各省各处代表及来宾俱躬亲执绋,经大西门向湘江码头步行送葬。此外,各国驻湘领事及军、警、绅、商、学各界参与送葬者在五六千人以上。当天虽然大雨如注、泥淖没踝,但送葬队伍全然不顾,毫无倦容,秩序井然,沿途观者如堵。

  中午时分,送葬队伍行至渡江码头,河岸上早已白布扎成一坊,前书 “英雄逝水” 四个大字,后书 “天柱双倾” 四个大字;联云:“旧事重提,伯仲勋名怀击楫;万方多难,苍茫风雨泣同舟。”

  岸边停泊多艘军舰及各种小船,均为载运会葬官绅所预备,另有一艘经精心安排、运载蔡锷灵柩的大船,也已由白布围绕,上悬一额曰:“若济巨川”,联云:“四方来者,于此观礼;九原可作,知者是谁。”

  由于风雨交加,江水汹涌,为安全起见,蔡锷营葬事务所只得临时通知,原定运载送葬人员过江的小船一律停开,中央特派员、各省各处代表及长沙各机关主管长官乘军舰渡江,恭送蔡锷灵柩上山。其余参加送葬的各界人士只得临江而返。蔡锷国葬此后的盛况,当时有记者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移时,谭兼督至,即用南成船拖载柩船,放炮多响,解缆齐发,绕道上水陆洲,再由小河转下二里许,于岳麓书院对河冒雨上岸,先由一二师拨派军队数连沿途弹压,上岸布置,仍如原状。谭兼督披雨衣、着皮靴,率同外宾、各界代表徒步先遗族、灵柩而行,左右前后皆分布军队随护。二时许,灵榇抵墓地,由曾总办指挥妥厝墓内,设祭案、陈祭品如仪,旋由大总统特派官谭延闿率同各会祭官员计二十余人致祭,派范治焕为赞礼官,袁家普为读祭文官,曾总办率各军官立于案左,美领事詹森率同驻湘美国官绅四五人立于案右,鸣葬炮十七发,奏军乐,如仪行礼,礼毕,退位仍各乘原船而归。时已钟鸣五下矣。

  在长沙为蔡锷隆重举行国葬典礼的同时,北京政府及各省省城均设位致祭,以相呼应。当时报纸有《北京公祭蔡公盛况》一篇,对北京政府致祭的情况作了报道,特转录如下:

  12日为前四川督军蔡松坡君之国葬祭期,内务部特设祭坛于社稷坛大岁殿,门前扎松牌坊一个,上书“丰功伟业”四字,门内扎彩牌坊一个,上书“以劳定国”四字,殿中设松坡先生肖像,前列供品多件。两柱上仅挂挽联一副,上书:“师兴滇南,誓斩毒龙,不使神州留污点;兵泸捷水,力擒猛虎,那堪民国丧元勋。”此联为北京豫学会所赠。是日上午,代理内务总长范源濂为主席,先祭一坛,后由各机关特派员,如将军府徐保真、中国银行徐恩元、湖南同乡会代表黎尚雯、参议院议长王家襄(议员人数甚多,不及备载)。闻陆干卿(即陆荣廷——引者)亦到场祭奠。下午,随来随祭各界人士之与祭者,不胜枚举,殿中设警察乐队及乐舞生古乐,均奏极悲之调,闻之动人凄凉,颇足引起吾人崇拜英雄之念。

  就这样,为创立和捍卫共和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爱国者,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民主革命家蔡锷的遗体在举国同祭之中,以国葬典礼安葬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长沙岳麓山上,永远为后人所瞻仰和凭吊。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