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孙中山的青岛之行

辛亥革命网 2018-01-02 08:49 来源:山东档案信息网 作者:周兆利 查看:

1912年孙中山先生短暂的青岛之旅,对欧韵小城的青岛却是一件大事。事过境迁,却因档案资料的散佚和匮乏,使本不复杂的史实模糊成了碎片。坊间各种版本的流传,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间。

  1912年孙中山先生短暂的青岛之旅,对欧韵小城的青岛却是一件大事。事过境迁,却因档案资料的散佚和匮乏,使本不复杂的史实模糊成了碎片。坊间各种版本的流传,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间。作为曾经是青岛租借地宗主国的德国,总不会不遗蛛丝马迹吧?

  历史常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个惊喜。笔者在弗莱堡军事档案馆,无意中发现了胶澳末任总督麦耶-瓦尔德克1912年10月上呈的一份报告,这份编号为RM3/6723档案,记录恰恰是 1912年孙中山来青岛的行状。正是这份不起眼的档案为我们揭开了孙中山青岛之行的诸多谜团,佐证了这段历史的本真。

  关于青岛之行的缘起

  1912年青岛之行,是孙中山先生的事先计划还是临时决定?广泛流传的说法是,青岛的学界和市民闻知孙中山先生访问济南,即邀请他来青岛,但当时驻青岛的德国当局惧怕孙中山,不予同意。孙中山得到这个消息后,毅然表示说:“我本来不准备去青岛,既然德国侵略者不喜欢我去,我就非去不可”。这更象一个革命者的追忆,却不是一个依据充分的记录。麦耶-瓦尔德克在他的报告中说,考虑到忠于清廷的“辫帅”张勋一直盘踞在兖州府,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孙中山,放弃了原先从北京沿津浦路返回上海的意图,转道青岛。这一点为几天后孙从海上由青返沪的路径相契合。很显然,这与孙的革命思想发展轨迹合拍,此时的孙显然已认为革命可以暂告一段落了。

  关于青岛之行的下榻地

  9月28日傍晚,中山先生偕夫人卢慕贞、秘书宋蔼玲抵达青岛火车站。当孙中山先生走出站台时,车站广场上聚满了欢呼雀跃的人群,2000多人的迎接者中,除了寓青的广东同乡外,更多的是来自青岛各学校的莘莘学子们。意外的是欢迎的现场没有见到青岛官方的身影,尽管山东省都督事先已经电告了胶澳总督府。

  孙先生在车站广场做短暂的停留后,就乘德式四轮敞篷马车前往下榻地。对于孙中山先生来青的确切下榻地点,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2000年7月8日,青岛的栈桥宾馆(原亨利亲王饭店)甚至在门前的苍松翠柏之中树起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半身雕像,面对大海,凝目远眺,以示伟人曾下榻此处的荣耀。

  麦耶-瓦尔德克却在他的报告中多次提到,孙中山下榻的是“沙滩宾馆”(Strandhotel)。这是一个位于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旁边的假日型宾馆,而非青岛本地盛传的“亨利亲王饭店(Prinz-Heinrich Hotel)”,随行40多人,总共包住了16个房间。同年10月11日上海的《德文新报》也报道说,9月28日孙先生在青岛停留了2天,家眷随从等一行人员共入住沙滩宾馆客房的16个房间,这一数字超过了旅馆所有房间的一半。建于1904年的沙滩宾馆是青岛最早的假日旅馆,面对美丽的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海湾(今汇泉湾),旅馆前宽大的阳台,可以凭栏远眺美丽的海景和沙滩上的人群。旅馆背面是一个设有看台的大型跑马场,激烈的奔腾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宁静的海湾形成鲜明对比。

  总督麦耶-瓦尔德克并未到火车站迎接孙中山先生,包括他在内的德国海军行政当局,似乎还未从瞬息万变的南北权力格局中间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不情愿卷入到复杂的政治旋涡里。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识时务。尽管如此,在随后招待中,德国人还是没敢怠慢,给予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以相当高的礼遇,不过这种礼遇不是以官方,而是以私人资格进行的。

  翌日傍晚,麦耶-瓦尔德克到沙滩宾馆回拜了孙中山先生。此时的麦耶-瓦尔德克目睹了一个不同的孙中山。此时孙中山一改先前之拘谨,其幽默健谈表露无遗,除纵论中国形势之外,对青岛在14年的发展作了恰当评价。孙说德国在青岛的造林、港口建设、市政建设使他印象深刻。他认为青岛是城市建设的一个范例,中国人完全可以按此榜样来建设自己的祖国。在听了麦耶-瓦尔德克介绍的德华大学以后,孙中山认为德国的教育体系比英美的更适合中国,更可作中国未来的典范。

  关于青岛之行的演讲

  接下来是孙中山最紧张的两天,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先后参加了三江会馆集会,继而赴广东会馆的茶会、到青岛基督教青年会和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参观,并发表多次演讲。中山先生的演讲之多,很多后来研究者不免张冠李戴,有的居然把孙中山在全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演讲,搬到孙中山参观青岛基督教青年会的演讲上。演讲的内容也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孙中山在青抨击德国侵略,要求归还青岛。我一直很怀疑,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伟人,会不顾主人的颜面而大声予以谴责?还是这份档案让我们看到了伟人深邃的目光,一个民族宽广的襟怀。

  在广东同乡会的宴会上,中山先生说:民国肇建,需要全体国民的努力。中国人必须破除夜郎自大的心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只有把中国文化的精华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中国才有希望产生质的飞跃。青岛的建设就是一个极好的明证,中国人当以此榜样。最后他强调中国要实现这种发展必须迅速建设通达全国的铁路网,在铁路建设上需要商界的全力支持,同时也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国资本的参与。

  虽然青岛的商人对他的铁路规划似乎没有我们现象的想像得那么热烈,但来自德华大学学生的激情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德华大学礼堂,面对那些敬仰他的莘莘学子,孙中山并未大声谴责德国的侵略,相反却作了意味深长地演讲:“这两天看到的,使我认识到中国尽管有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却没有创造出与德国在青岛短短12年间所作出的相媲美的业绩。街道、房屋、海港、卫生设施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显示出德国人的超常勤奋和努力精神。学生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东西应该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使自己树立这样的目标,就是把这个范例推广到全中国,把祖国建设的同样完美。这是莘莘学子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意味深长的演讲被一些莘莘学子所牢记,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几天后,上海国民党的《民立报》报道说,“孙中山对于青岛海港工程、森林事业及大学均异常嘉许,又言青岛足为德国文化及制度模范云”,使史实更加确凿。

  余生也晚,今天已无法瞻仰先生的伟人风范。但挑剔的德国人还是以其不吝赞美的笔触记录了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麦耶-瓦尔德克在报告中说,“在所有与他接触的人中,他都给人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他的克制和谦虚,他的理想主义和能言善辩,无不昭显着伟人的风范”,特别是在中方某些随员的劣根性行为反衬下,先生人格显得更加完美,这也是档案给我们留下的另外一大收获!

  (青岛市档案馆编辑研究处 周兆利)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