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前后汪精卫与袁世凯的暧昧交往

辛亥革命网 2018-03-26 09:11 来源:档案春秋 作者:邓宾善 查看:

袁世凯、汪精卫,似乎是冰火不相容的两个人。但就是这冰火不相容的两个人,在辛亥革命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却有过一段谬托知己、互为利用的暧昧交往。

  袁世凯、汪精卫,似乎是冰火不相容的两个人。但就是这冰火不相容的两个人,在辛亥革命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却有过一段谬托知己、互为利用的暧昧交往。

  “相见恨晚”

  汪精卫名兆铭,“精卫”是他在同盟会主办的《民报》上发表文章时用的笔名。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汪精卫等在什刹海旁的银锭桥埋炸弹谋炸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武昌义兵一起,东南各省相继独立,清廷为安抚人心,实行大赦,释放政治犯,两广总督张鸣岐专电奏请开释汪精卫。这样,经过一年半牢狱生活的汪精卫,于1911年11月6日被清廷开释。当时,北京各界人士聚集牢狱门口,争看曾在狱中留下名句“引刀成一快,勿负少年头”而名噪一时的汪精卫,途为之塞。

  武昌起义后,北方清廷统治摇摇欲坠,在河南洹上“养疾”隐居两年的袁世凯趁势复出。复出后的袁世凯想借用南方革命声势,压清室退位,并以此把持局势,来和革命党谈条件。

  汪精卫的出狱,在革命党人和袁世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袁世凯让亲信梁士诒在南北之间居中策划。由梁士诒和杨度介绍,汪精卫被邀到北京锡拉胡同见袁世凯。汪精卫于是成为革命党人和袁打交道的第一人。那年袁世凯53岁,汪精卫29岁。

  汪精卫于晚饭后七八时谒袁。袁、汪初次相见,宾主座谈,相见恨晚。袁世凯盛赞汪精卫“勇气可比荆轲,容貌可比潘安”,又称汪是“海内大文豪”,彼此互送高帽,谈至十一二时始告辞。次夜,汪精卫、魏宸组(魏与汪精卫、李石曾同为“京津同盟会”的核心人物)谒袁,讨论中国君主、共和何者适宜。汪、魏言:“中国非共和不可,共和非公(指袁)促成不可,且公非担任不可。 ”袁初谦让,后半推半就,双方相约里应外合,推倒清廷。

  为笼络汪精卫为自己效力,袁世凯还指令自己的大儿子袁克定和汪精卫结拜为兄弟。汪精卫后移天津租界旅馆居住,对外说是筹办报馆,暗地为南方革命党人通消息,袁克定往来京津,传达情报,汪精卫成为袁世凯的一枚重要棋子。那时候,孙中山尚在欧洲,国内革命大计由黄兴主持,黄兴赞同汪的活动,乃成默契。在袁世凯掌握了北方的军政大权之后,这一步棋对袁世凯攫夺大总统的宝座是至关重要的。

  暗通款曲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自河南彰德南下,进驻湖北孝感,亲自督促北洋军猛攻武昌,形成南北武装对峙局面。北洋将领冯国璋率部进兵汉阳,炮击汉口,南方革命军抵挡不住,革命军都督黎元洪欲兵退岳州,形势对南方革命军十分不利。为挽救危急的形势,黄兴急电汪精卫,汪精卫转告袁克定,嘱电其父令冯国璋停止进攻,否则取消合作。袁世凯心领神会,立予接受。隔江停战之后,南北和议开始。

  在南北和议期间,汪精卫和袁世凯暗通款曲,发挥其个人影响,有意无意地助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首先,在袁世凯的指使和革命党部分领导人的默许下,汪精卫和杨度于1911年11月15日联合发起成立“国事共济会”,并发表宣言。宣言的主旨是:要求南北两方停战,组织临时国民会议,议决君主民主问题。由于宣言中充满了“如果革命延续下去,必将招致外人瓜分或引起内乱”的谬论,因而招致革命党人的普遍反对。因此,“国事共济会”成立仅20天的光景,就不得不宣告解散。 但汪精卫和杨度在解散“国事共济会”后,仍暗中加紧活动,继续致力于实施“国事共济会”的主张。汪精卫拥戴袁世凯,可谓不遗余力。

  其次,1911年底至1912年初,北方的革命党人几次在通州、滦州发动武装起义,后院失火,袁世凯惊慌失措。汪精卫却以同盟会北方领导人的身份,派人四处阻止。他强调,现在正值停战议和之时,“吾党京、津、保一带同志,自应遵守诺言,不可有所行动”。在此时,汪精卫之庇护袁世凯,已到了不惜扼杀革命火种的地步。

  在和议期间,同盟会内部在让位给袁世凯的问题上是大有分歧的,1911年归国后被各省代表推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反对和议,认为“革命之目的不达到,无和议之可言也”。但南京临时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却乘时而起,大力渲染各国列强干涉的恐怖气氛,逼迫孙中山让步。孙中山在各方面舆论的包围特别是革命党内部一些领导人的催促下,为顾全大局,终于不再坚持己见。最终南北双方达成协议,清帝退位,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席位,袁世凯上台。

  终不反袁

  袁世凯的统治巩固后,凶相毕露,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也认清了袁世凯的狼子野心,对袁世凯不再抱幻想,认为“非去袁世凯不可”。李烈钧、黄兴在孙中山催促下,于赣、宁地区相继起兵反袁。当时响应孙中山号召的,还有湘、粤、皖、闽等五六省,史称“二次革命”。

  为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派北洋军第六师入江西,南北交战。在此革命生死关头,汪精卫不分是非曲直,貌似公正地呼吁停止用兵。“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李烈钧、陈其美等人被通缉,逃往国外。逃往日本的孙中山,在东京重新组建“中华革命党”,针对袁世凯的复辟帝制阴谋,策动第二次讨袁。汪精卫夫妇因滞留法国巴黎,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一切反袁斗争,自然与他无涉。

  在法国逗留两三年后,1915年汪精卫夫妇相偕离法返国。国内高涨的护法反袁形势,并没有激起他多少斗争热情,他依然置身于讨袁活动之外。直到袁世凯在举国声讨下,做了83天皇帝梦,羞愤毙命前,汪精卫自始至终不反袁,袁、汪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友谊,彼此心照不宣,余意绵长。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