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辛亥革命中的陆军小学和新军

辛亥革命网 2018-05-11 09:05 来源:贵州都市报 作者:管飞 查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地处偏远的贵州于11月4日在自治社的领导下举行革命,建立了大汉军政府,陆军小学和新军在革命的过程中,首先在贵阳举义,对推动贵州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地处偏远的贵州于11月4日在自治社的领导下举行革命,建立了大汉军政府,使贵州成为继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之后较早光复的省。陆军小学和新军在革命的过程中,首先在贵阳举义,对推动贵州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组建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仿效外国,编练新军(即新式陆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相当于师),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新军为地方军,借以巩固其垂危的封建统治。按清政府的要求,在统治中心省份要编练新军四镇,对贵州则明令编练新军一镇,但实际上直到辛亥革命前夕,也仅建立—标(相当于团),称贵州常备步兵第一标,亦称新军第一标。新军第一标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驻贵阳南厂兵营,标统袁义保。下辖三营,每营500人,营设管带,辖四队(分左、右、前、后队),队设队官,一队三排,排设排长,一排三棚(班),棚设正副目。另设炮队。全标官l07人,兵1846人,共1953人。新军的训练,仿效日本、德国,以留日士官生为教练官,主张“应习操法,分门教授,由浅及深,均以实用易学为主。”以《西法类编》、《德国陆军操典入门》等为教材,内容分兵法、军器、测绘、数学诸门。对官兵除通晓上述诸门外,还要求学习有关认识世界、亚洲、沿海口岸地图等。贵州新军每日内堂功课,外场操课各3小时,盛夏酷暑,未尝间断,训练状况较绿营有较大改进。

  在组建新军的同时,清政府也效法日本,在全国各地创办新式的陆军小学,为新军培养军官。贵州陆军小学堂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地址在原武备学堂,由江南陆军学堂优等生赵均胜充当监督并提调事务。学生是由各府、厅、州、县保送,旧绿营的武官也可以保送子弟。年龄大都是十五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并且都受过一定的旧式教育,如原系武备学堂的学生,年龄可放宽到20岁。定额二百一十名,每年限收七十名。学制三年,学业期满后保送陆军中学。陆军小学采用西式教育,所设课程有兵学、格致(物理)、日本语、算学、图画等,聘原武备学堂的日本教习官清官宗亲、岩原太三郎任教。

  当时,在陆军小学和新军中,民主革命的思想都得到广泛的传播。新军士兵和陆军小学学生都是青年,易于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08年初,陆军小学成立“历史研究会”,表面上就是研究历史,实际上是宣传《民报》所倡导的革命理论,参加的学生人数众多,陆小总办刘安农(泽沛)得悉后严令禁止。其告示牌上写到:“查本堂学科无一不关重要,该生等何独专研历史?盗外界之虚声,干军人之律禁,为此严加禁止。倘敢故违,定予严办不贷!”其后,“历史研究会”表面上假装服从,而暗中活动比从前更为积极。同时,陆军小学的爱国青年也认识到,要使革命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新军广大群众的支持。在当时军队中,大多数都是哥老会的成员。不加入哥老会,在军队中很难以立足。为加强和新军的联系,陆军小学又特别设立了“皇汉公”(哥老会组织的名称),专门和新军打交道。利用这一组织,很快吸引了新军中一些思想进步的官兵,二者以前的隔阂也荡然无存,彼此以兄弟相称,感情相当融洽。这为后来在革命中的联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举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消息传到贵州,陆军小学和新军都非常兴奋。巡抚沈瑜庆对陆小、新军内部不稳已有所闻,并采取防范措施,借口新军第3营捣毁警察分局,下令全部遣散,另征新兵营;调第1营赴赤水布防,省城只剩新军第2营左右两个队和一个炮兵队,驻城新军由1500余人骤减至800人。同时令新军隔日作一次实弹射击,以消耗子弹,最后令标统袁义保将枪全部收缴,陆小学生的枪弹也同样全部收缴。l0月30日,云南新军发动起义的消息传到贵州,贵阳革命形势空前高涨,陆小师生摩拳擦掌,南厂新军跃跃欲试。沈瑜庆防范更严,加调最反动的兴义黄草坝团防刘显世(如周)营来省城,至多不过十天就能到达。如果再不行动,可能就会错过最好的时机。

  陆小学生立即赴新军联系,决定乘新军野外演习之机(通常的野外演习时间是星期六至星期日的上午),先派一排新军协助陆小夺取枪支,再开赴南岳山与新军汇合,解决南门外的防营,攻城起义。计划安排好后,陆军小学群情激奋,大家喜形于色,一时间忘记所有顾忌,这天(11月3日)晚上,在晚间自习时三三两两地互相议论这个事情。不料为值星学长(区队长)毛风岗所窃听,他随即将为首的学生肖道生、莫季莹、赵龙骧、谷正朝等带到值星室,拍桌怒骂大家造反作乱,并立即报告总办、巡抚加以严厉惩办不可。事已至此,大家只好实情相告,并劝其认清形势。毛风岗见事情严重,马上逃去飞报姜若望。此时已经成了骑虎难下之势,就此罢手,也万万不可能了。学生们也立即开始行动,一面破库取枪(无子弹),早作准备。一面派江务滋等去新军方面告急。同时全体同学都剪去发辫,表示革命决心。

  姜若望得到消息连忙赶到陆小,其时局势已经失控,学生们一齐涌向办公室,将其扣押,逼迫他表明态度。眼见形势不妙,姜若望才勉强假惺惺地说:“一、你们既然与陆军第一标协商好了一致行动,我主张等候新军先行发动,你们作为附和,我就赞同,否则万万不可。因为你们人数太少,没有子弹,危险很大;二、希望大家暂时安静,等候江务滋交涉回来,不要轻举妄动;三、准许我与新军杨前总办柏舟通电话询问,再来共同取决。”大家答应了,派人跟他到电话室,因为电线已剪断,仍然转回办公室。这时,队长阮俊斋(德炳)、学长邝质夫(龙俊)也先后来到学校。同时又发现校外有巡防营军队,情况紧急。由于阮俊斋思想顽固,出言不逊,反对革命,激起了大家的愤怒,结果也被押解到总办室,与姜一同被看守着。邝质夫则当下表示愿与同学们共同行动,并将他的假辫子取下来,表明他早有革命思想,遂被推为临时领队长,带领大家准备随时应变。

  晚上九时左右,新军得到陆小的求援消息,全标立即骚动起来。标统袁义保闻讯,命令全体官兵集合训活,开口便使用压制的语气说“近来外面谣言很多,军人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应当严守军纪。今晚上你们深夜不睡,已犯了营中禁令。

  “总值星官应该立即……”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杨树清即从队伍中“砰”的一枪,对空射击,并喊道:“我们就是不能再‘绝对’了!”登时队伍哗变。这个时候,已调任新军的杨荩诚出面说:“请大家不要闹,有事可以商量,我绝对负责任帮助解决。”于是杨树清等就向杨荩诚提出:“现在武昌、云南已经先后起义,我们贵州不能再坐着等待,让人家来打我们。今晚巡防营胡锦棠部为什么去包围陆军小学?是否胡部还要来袭击我们,也不见我们作什么准备。袁标统还说我们妄听谣言,不守军纪。我们有责任去保卫治安。况且陆军小学的同学们与我们谊同手足,更不能见死不救!我们已经得了全体同意,即刻出动,援助陆小,共同起义。”杨荩诚表示说:“陆小方面的情形,我已有所闻,因为有好几个官长和头目请假未回,不便作出决定。现在大家既有这个表示,我愿意与大家共同行动。各营快把队形排好,听候命令!”

  午夜时分,巡防营派了二个哨官(连长)来到新军营,称他们是奉了抚台的命令,监视陆军小学,一切与新军无关,不要误会。新军派正目谭仁甫回答他们说:“明明是你们在造反,你们还要说陆军小学造反。我们奉命令来监视你们的部队,现在只有理照命令办理,不知道什么误会不误会,也没有什么交涉可办,请你们二人回去,就这样的代为答复。”二人离去后不久,巡防营开始撤退,新军也立即开始行动。一队由赵全德率领,直奔军械库,获得步枪八百多枝,子弹数箱,一部分送往陆军小学。这一切处理完后,已近拂晓,杨荩诚遂率领新军和陆军小学人马入城,会同各进步团体及革命人士,组成“大汉军政府”,并推杨荩诚、赵德全为贵州军政府正、副都督,宣布独立。

  消亡

  陆小入城后,负责防守西门至大南门,注意防御已到达安顺的刘显世团防营。后又调守藩库及其他的机关,将近一月,才奉命回学校。1912年1月,军政府改陆小为军官学堂,命邝质夫、程毅筹备扩大,给学生正军校(上尉)军衔,并每人奖白银十两,又特许携枪回乡省亲。后来时局变迁,这个军官学校并未成立。贵州陆军小学前后共办五期,后停办,毕业学生共五百余人。而由陆小一部分学生所组织的“历史研究会”和“皇汉公”两个革命机构亦随着消逝。

  贵州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军第l标为基础,扩为四标,驻贵阳。第1标标统叶占彪,辖杨树清、肖规等三营;第2标标统肖鸿宾,辖艾树池、马繁素、赵荣三营;第3标标统鄢元发,辖曾广义、胡刚、郭润生三营;第4标标统刘显世,辖王文华一营。共有官兵27643人,实力大为增强。

  1911年12月,第1标奉命援川,标统叶占彪为先遣司令,黄泽霖为援川各路总统(未成行),第1标后驻防重庆。12月24日,第2、3标编为混成旅,由都督杨荩诚率领北伐援鄂,军至湖南,南北议和,部队进驻常德、辰州。民国元年(1912年)2月2日,宪政党人与刘显世发动兵变,刺杀巡防军总统黄泽霖,逐走枢密院院长张百麟(自治学社首领),引滇军入黔,陆军第1标奉命回救,2、3营先抵贵阳,驻南厂兵营。3月2日晨被滇军包围,被俘官兵与自治党人、哥老会群众七八百人(一说千余人),被杀于螺丝山。1营事后返回,管带杨树清被诱杀,所部遣散。2标艾树池营在黎平平息清吏叛乱,3标胡刚营在思南、石阡、印江、沿河布防,闻讯不敢返回。后艾营遭滇军袭击,残部投席正铭;胡营被改编为东路巡防军,管带胡刚退隐铜仁。

  贵州援鄂北伐军,奉命编为陆军第42旅,旅长田宗帧(未到职)。第2标改编为83团,团长席正铭,后为团荆荣、肖健之;第3标改编为84团,团长官宗汉,后为赵文彬。民国元年(1912年)7月,袁世凯命周燊儒接管第42旅,杨荩诚调任。10月,北伐黔军愤于唐继尧、刘显世破坏“滇军回滇,黔军回黔”的湖南洪江议约,黔军在湘黔边境发动讨唐,拥席正铭为总司令,率83团及84团响应的队伍,于10月3日从辰州出发,11月3日占领松桃,继攻铜仁,因装备低劣,久攻不下,后因滇军援军赶到,众寡悬殊,孤军无援而失败,残部退入四川秀山,于11月24日被袁世凯令湘、鄂、川三省派兵弹压解散。84团蔡霖营为川军收编。周燊儒率84团一部回贵阳,亦于1913年1月29日被唐继尧遣散,贵州新军至此全部瓦解。

  (原载《文史天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