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得悉武昌起义胜利后

辛亥革命网 2018-10-17 09:41 来源:团结报 作者:陆茂清 查看:

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华侨中宣传革命,募集资金。武昌起义的第三天,他适行于丹佛城,中午去饭店用膳,经过报摊买了份报纸,一则醒目电讯映入眼帘:武昌为革命党占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的胜利,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工程第八营起义领导人熊秉坤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华侨中宣传革命,募集资金。武昌起义的第三天,他适行于丹佛城,中午去饭店用膳,经过报摊买了份报纸,一则醒目电讯映入眼帘:武昌为革命党占领。

  黄兴报告武昌新军

  此前,孙中山曾收到黄兴从香港来电,报告武昌新军必动。而今果然举义,胜利消息令他兴奋又欣慰。此时此刻,他考虑着一个重要问题,拿他的话来说是:予以后之行踪,是否马上回国,亲与革命之战以快生平?

  思量再三,决定暂时留在国外,为未来的新政府争取国际支持,对此《孙中山选集》有载: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为更大也。故决意先从外交方面努力,俟此问题解决而后回国。

新军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

  暂留国外展开外交活动

  他马上付诸行动,在与中国最有关系的美、英、法三国展开外交活动:

  ——10月13日到达芝加哥后,与当地留学生、工商界侨胞开会,庆祝武昌起义成功,预祝中华民国成立,行将建立中华民国的消息,迅速传播美国各地。

  ——10月18日,在华盛顿致书美国国务卿诺斯克,要求作一秘密会晤。

  ——10月20日到纽约,对华侨演讲共和政治,向美国朝野介绍中国革命宗旨,以图博得他们的同情与支持。

  ——在纽约发表《通告各国书》,宣布新中国政策,旨要为满政府于我军起事以后所开之条约、租界及借款,一概永不承认;各国如有助满政府以攻我军者,即视同敌人;各国如有以军械供给满政府,一经查获,即行充公……

  ——11月中旬抵达英国伦敦,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主任会谈,磋商停止向清廷的借贷。

  ——向英国政府与四国银行团提出,贷款给中国革命政府。

  ——发表演说,反对君子立宪,向世界宣布新政府未来的一项重大政策:行开放主义。他说,共和成立之后,当将中国内地全行开放,对于外人不加限制,任其到中国兴办实业,外资当大集于中国。

  ——11月21日自伦敦到巴黎后,会见了法国朝野领袖,及《政治星期报》、《巴黎日报》记者,重申新中国政策,呼吁外资输入。

  ——与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经理西蒙会晤,谋新政府贷款。

  ——访问法国众议院,提出法国政府承认中华民国的要求,各议员均答应自当竭力为之。

  孙中山在美国与欧洲的外交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政府迫切需要的财政援助,则并未完全如愿。

  期间,欧美报章多有报道: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武昌军政府还以孙中山的名义发号施令、布告安民。

  上海的《民立报》等报章,频频报道西方国家对于武昌革命之看法,并借外电之口提出“总统大约孙逸仙充之”。

  然孙中山的态度是:余于共和政府大总统毫不介意,唯维持中国前途之责任,余可担当。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对此极为赞赏:我们问他愿意就总统职务吗?经过一番小考虑后,他答道:“‘是的,倘若同时找不到更适当的人,我愿意就的。’他的思想,绝对寻不到一点利欲心,为国谋利益就是他唯一的顾虑,绝不计较其他。他不但没有顾虑到荣誉、地盘、地位和报酬,而且没有梦想过,总统重职的去就,他不管,万事以国家的改造为前提。”

  辛亥革命已成燎原之势,2个月内已有14个省宣告独立,然大好形势中隐藏着危机。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屡屡得逞,湖北军政府在北洋军强大炮火攻击下连连失利,主张与袁世凯“议和”的呼声越来越高,除了那些混入革命阵营中的清廷旧臣外,革命党内部也有相当赞成者,商讨筹建共和政府的光复各省代表会议,有过如下决议:如袁世凯反正,当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革命党人盼孙中山尽快回国

  面临革命成果断送的危险,众多革命党人与社会有识之士相信,欲挽救危局,除孙中山外无第二人,他们热诚呼唤、翘首盼待孙中山尽快回国。

  武昌军政府建立之初,就曾电请同盟会转电孙中山从速回国主持大计。

  11月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致电光复各省,请孙中山回国组织民国临时政府:大局初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

  对革命前途深为担忧的同盟会黄兴、宋教仁、胡汉民、陈其美等,不断向孙中山汇报国内形势,再三请他疾速归来。

  东南巨埠上海,于全国局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沪上的数十种大小报纸,自武昌起义爆发后,热诚报道、宣扬全国各地光复独立,脱离清朝专制统治,他们都把未来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也因此特别关注孙中山的行踪,纷纷热诚呈请孙中山早日回来。即使一些商业性各立宪派政治背景的报纸,也开始转变立场,在革命浪潮和民心向背的推动下,倾向于孙中山。

  密切注视着国内时局的孙中山,在为未来中国谋外交与经济支持告一段落后,于1911年11月24日由法国马赛登轮东回。这位在海外奔波飘泊了16年的革命先行者,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1月29日发表《致上海〈民立报〉电》,通报了自己已经踏上了回国的旅程。《民立报》即于次日在醒目位置刊发了这则电文,消息传处,于沪上及全国稳定人心的作用不言而喻。

  12月25日,在“虚位待袁”的喧嚣声中,孙中山安抵上海。

  孙中山的回国,扭转了混乱局面,使阴暗形势一变光明,总统之争也随之烟消云散。全国各省军政首脑,以及公团、党派的函电,如雪片般飞来,表欢迎敬仰而外,切望举为总统。

  12月29日上午10点钟,各省代表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赴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