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宜昌情结

辛亥革命网 2019-05-29 09:18 来源:宜昌市政协 作者:宜昌市政协 查看: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为统一中国,实业救国,与宜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久前,广东省志办来函为《广东省志·孙中山》征集文稿——宜昌中山路街名由来,笔者作了撰述;又有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摄制组到宜昌了解中山路及孙中山开发三峡水电的构想,在中山路当街采访笔者也仅作简介。于是我把多年来查阅研究孙中山与宜昌的相关情况撰写成文,以飨读者。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为统一中国,实业救国,与宜昌结下了不解之缘。

  护法靖国,组织攻打宜昌北军

  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妄图建立独裁统治。孙中山为维护民主政治和国家独立,于这年7月毅然发起护法运动,在广州组建护法军政府,与北洋军阀政权相对抗。孙中山被推举为军政府大元帅,支持和推动粤、桂、湘三省组成联军,积极筹备北伐。同年10月,联军与北军在湖南衡山一带交战,揭开了护法战争的序幕。另有唐继尧领导的川滇黔三省靖国军,赞同孙中山护法之举,准备出川攻打盘踞在鄂西宜昌的北洋军阀。湖北的鄂军各将领也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鄂军第一师师长石星川在荆州宣布独立,就任湖北靖国军副总司令、第一军军长。鄂军第六师师长王安澜也在襄阳宣布独立,与石星川靖国军会合,准备进攻宜昌北军。

  孙中山对湖北寄予厚望,这是因为湖北武昌、宜昌是辛亥革命发源地。荆襄独立的消息传到广州大元帅府,孙中山特别高兴,两次急电靖国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先配合荆襄独立军攻打宜昌,然后,“迅出宜昌东下,进据武汉”。

  石星川率靖国军第一军西征宜昌。石部官兵作战勇敢,击溃北军,一度推进到宜昌郊区伍家岗白马山,致敌很大伤亡,敌团长负伤。又激战宜昌城郊磨盘山,双方伤亡惨重。孤军作战的石星川靖国军陷于困境,只得返回荆州。

  1918年1月,孙中山对唐继尧靖国军迟迟未动大失所望,为了迅速拿下宜昌,孙中山委任蔡济民为靖国军总司令,由其率兵迅即占领恩施各县,向宜昌挺进。与石星川部汇合,在宜都、长阳击退北军。经过数日激战,一度攻战了宜昌城。接着靖国军黎天才部、王安澜部分别与北军交战于当阳、秭归等地。由于北军不断增援,各路靖国军寡不敌众,只能退走湘西、鄂西南。

  靖国军在宜昌失利的消息传到广州,孙中山甚感不安,加上广州军政府内部妥协派操纵国会,架空了孙中山,1918年5月下旬,孙中山愤然辞去大元帅之职,离开广州到上海。但鄂西靖国军依然高举孙中山的护法大旗,分兵向盘踞在宜昌的北军发动攻势。11月16日,正当靖国军节节取胜之时,南北政府达成妥协,通令休战,护法战争结束。

  实业救国,著述构想三峡水闸

  早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年轻的孙中山上书清廷重臣李鸿章,叙述自己曾“游学外洋”,见西方重视“天算地舆”、“格物化学”,中国可以借鉴:“电风水火皆为我用,以风动轮而代人工,以水冲机而省煤力,压力相吸而升水,电性相感而生光”,“水力以生电”,是“用之不竭者也”。孙中山远见卓识的上书,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最终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1918年初夏,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在上海深居简出,埋头著书,把“奔走国事三十余年”的经验,从理论上作了总结。他认为拯救中国,一方面要坚持护法事业,另一方面要实行实业救国。潜心研究并着手撰写《实业计划》,勾画实业救国的宏伟蓝图。这部巨著分篇写成,1919年2月以后在上海《建设》杂志上陆续发表。到1921年10月,以《建国方略》为书名出版。书中提出在三峡修建水闸的计划。

  孙中山在书中说,“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此宜昌以上……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孙中山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关注三峡宜昌,提出建水闸堰其水的构想。

  此后不久,孙中山回到了广州,在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举办讲座,讲解其专著《三民主义》,又讲到三峡的水力问题:“像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干余万匹马力的电力,像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让这么大的电力来替代我们做工,那便是很大的生产,中国一定是可以变贫为富的”。

  孙中山开发利用三峡水电的构想,直到他百年后,在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重视下已变成现实。

  川湘援鄂,鏖战宜昌城内城外

  孙中山1921年4月在广东正式成立政府,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为抗衡北洋军阀政府势力,孙中山支持南方一些省份提出地方自治的主张,并多次派出专使联络湘、川各省,以支持广州革命政府,相机出师北伐。

  首先充任孙中山使者的是辛亥志士潘正道,携带孙中山亲笔信,到四川重庆拜会刘湘。刘湘表示愿意支持孙中山事业,拨出一部分人马帮助组建鄂军西路军,与川军一道进攻湖北。潘正道旋即返回复命,孙中山委他为鄂西军总司令。

  接着是有识之士李书城、蒋作宾、何成浚带着孙中山的密札,赴湖南长沙见督军赵恒惕,要求赵督军支持广东政府,出兵夹击湖北。

  湖北是北洋军阀在华中统治的支柱,王占元统治湖北多年,罪恶昭彰,尤其是他克扣军饷中饱私囊,而引起两次宜昌兵变,宜昌城区遭受变兵抢夺烧杀,老百姓对其深恶痛绝。孙中山倡导北伐,联络川湘军队援鄂,矛头直指王占元。

  是年7月下旬,湘督赵恒惕调集4万大军向湖北王占元开战。孙中山看到湘军开始行动,又派遣潘怡如、王守愚等赴川敦促川军尽快出兵。此时出席中共“一大”的董必武由沪返汉,为助孙中山一臂之力,受中共武汉地方工作委员会派遣赴川请兵,与路过武汉的潘、王两人相遇,便结伴而行。董必武等完成任务后留在鄂西军司令部襄助军机。

  7月26日川军各将领公推刘湘为援鄂川军总司令,调集2万大军东下进攻湖北。8月7日,川军先遣队进至鄂西地区,攻占领了建始,川军援鄂战争序幕揭开。

  援鄂川湘两军进攻鄂境,鄂督王占元被迫下台。接任鄂督萧耀南为了抗击援鄂川军和鄂西军,加派了宜昌地区的兵力,使驻宜昌及其周围的北军人数达2万余人。

  川军、鄂西军沿途攻关夺隘,8月21日占领了巴东。孙中山接到报告鄂西战事甚是欣慰,电令嘉奖。接着鄂西军北渡长江,向宜昌方向推进。8月31日,川军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团刘伯承率部挺进到宜昌三斗坪,次日向宜昌南岸之曹家畈要隘的北军发起进攻;鄂西军渡江后占领了秭归,迅即推进到南津关一带要隘,并把司令部行营由南沱移驻三游洞。9月1日,川军、鄂西军共2万余人分由宜昌南北两岸之点军坡、晓曦塔等地三路围攻宜昌。北军不支,其主力龟缩于城内固守,战斗持续两昼夜。

  恰在此时,鄂西军接到大总统孙中山9月7日发来的嘉奖电,全体将士士气大振。此刻,刘伯承指挥部队对宜昌南岸之顽敌实施包围攻击,在点军坡、安安庙一带全歼北军一个团。捷报赞刘伯承“指挥有方,官兵效死”,立下战功。英勇善战的刘伯承三十多年后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9月中旬,北军头领吴佩孚接到宜昌吃紧的消息,急忙抽调重兵水陆兼程驰援宜昌。他亲率北洋海军多艘兵舰到宜昌督战。两军在宜昌城外的樵湖岭、营盘岗一带鏖战,战况惨烈。后来潘怡如回忆说,川军与北军“血战十余日,屡进屡退,旋仆旋起,尸横遍野,血肉狼藉,仍相持数日”。到9月27日战事急转直下,鄂西军司令部行营被迫从三游洞撤出,川军也开始向兴山后撤。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和援鄂战争,虽因最后南北媾和而告失败,但他为拯救中国所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千古传颂,特为宜昌史册添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寄托哀思,隆重集会追悼伟人

  1924年上半年,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讲授《三民主义》,进一步阐述利用宜昌到万县三峡水力发电的重要性不久,接北京直系将领冯玉祥等电邀,11月偕夫人宋庆龄北上共商国是。在京期间,积劳成疾的孙中山病情恶化,医治无治,于1925年3月12日溘然辞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痛失导师,噩耗传开,举国哀恸。

  据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4月20日、29日的两次报道和当事人的回忆,孙中山逝世的噩耗传到宜昌后,宜昌各社会团体、 学校等自发组织小型追悼会。但有人认为,这不能足一寄托宜昌民众的哀思,于是宜昌新闻记者联欢会发起,准备举行“宜昌各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消息一经传出,各团体代表响应加入者很快达到90余人。4月12日下午3时在商埠公园(今中山路、珍珠路、四新路、四新横路环绕处)醉鸿轩召开筹备会,到会者74人。会议推举县自治筹备员罗大澄为筹备会主席,新闻记者联欢会代表10余人为干事,各团体代表为各该界招待员。筹备会设立收支股,由商会和律师公会组成,商会副会长蔡云程和袁福祥律师事务所律师袁福祥为收支股经理,负责钱银收支事务。筹办大会经费由各法团自愿捐助,限两日内送交到商会筹备会收支股。还商议了与之有关的其他事宜,并成立筹备处即设于醉鸿轩内。追悼会定于20日在商埠公园举行。

  20日这天,宜昌城区各机关均下半旗,并停止办公一日,各学校亦放假一日,以志哀悼。公园路(即今中山路)口用竹木和柏树枝扎一座高大牌楼,牌楼上用白棉絮缀成“宜昌各界追悼中山先生大会”十二字。公园门口亦扎有一座“八”字形牌楼,追悼大会场用白布围成栏杆,两旁悬挂宜昌各界敬献的挽联约800余副,园中竖立高竿上挂青天白日旗。会场又扎一座牌楼,上以各种鲜花缀成“四海同悲”四个大字,中间悬挂孙中山先生炭精画像,是为宜昌美术俱乐部艾德榜所绘,画像两旁俱摆置花圈,像下的白竹布上书写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嘱,布置非常整齐。公园大会会场气氛肃穆。

  上午9时,大会开始。驻泊宜昌港的兵舰鸣放礼炮,公园内举哀奏乐,全体肃立,各公会、法团、学校代表共170余人,每人胸前佩戴一朵白花,行三鞠躬礼。礼毕,由大会主席报告孙中山先生生平业绩。介绍他奔走海外,联络同志,发动和领导辛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创建中华民国的奋斗历程。辛亥革命以后,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汲取经验教训,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的光辉业绩。主席报告完毕后,各界民众分班进行致祭,参加者达1万人。这天,宜昌人山人海,颇盛极一时。追悼礼毕,各代表到各街头即行讲演,并散发印刷品,宣传孙中山业绩和中山主义。

  为了永久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1926年12月,按照孙中山遗愿进行的北伐战争占领宜昌后,便将商埠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公园内的商埠图书馆改名中山图书馆,公园路改名中山路。以后,每年的3月12日,要举行宜昌各界植树运动暨孙中山逝世纪念会。1930年“总理逝世五周年宜昌各界纪念大会筹备处”还在中山路东口处(今儿童公园大门旁)竖立方柱型石碑一块,碑上镌刻“中山林纪念碑”六个大字。抗战爆发后,中山公园和图书馆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战后中山路在废墟上重建,街名沿用至今。

  (作者系宜昌市政协文史委原副主任)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