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暗杀团

辛亥革命网 2019-06-25 09:54 来源:华兴时报 作者:华兴时报 查看:

100多年前,最省钱、最快捷的解决政治对手的不二法门是暗杀。

  100多年前,最省钱、最快捷的解决政治对手的不二法门是暗杀。

  时值晚清,朝廷丧权辱国。

  在理想主义的引导下,暗杀成了最流行的反抗手段,甚至和“暴动”被列为革命必备的两种手段。

  革命家黄兴说:“革命与暗杀二者相辅而行,其收效至丰且速。”

  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孙中山、黄兴、汪精卫、陈独秀、蔡元培、吴樾、徐锡麟、彭家珍、王金发、秋瑾、仇鳌、陈其美……都曾策划或亲身参加过暗杀行动。

  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筹组的暗杀团多达16个,知名的有方君瑛等人的“东京总部暗杀团”、刘思复的“支那暗杀团”、陈独秀的“岳王会”,等等。

  据老同盟会员柏文蔚的《五十年经历》记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亲自组建了同盟会暗杀团。

  暗杀团的“刺客”,大多数是热血青年,而非武艺高强的绿林好汉,成员可以拒绝参加行动,如鲁迅也曾是暗杀团成员,他拒绝的理由是,家中有老母需要奉养。

  大多数暗杀团成员,都能满怀救国之心和侠义之情,用自己的斑斓铁血,血溅五步,惊醒沉睡国人。

  冯自由《清末革命党人暗杀活动一览表(1900-1911年)》(《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册284页)统计,从1900年到1911年,几乎每年都有暗杀事件发生。

  暗杀风潮,弥漫于清末社会。

  蔡元培,研制暗杀武器

  蔡元培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京大学校长,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让北大成为中国最耀眼的高等学府。

  鲜有人知,这位教育家也曾是狂热的暗杀团成员。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定期举行演讲。

  同年秋,他又创立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

  同时,他组织了学生义勇队,进行军事训练。

  两年后,留日学生龚宝铨回到上海。在他的牵头下,成立了“光复会”。

  蔡元培被推举为会长。

  陶成章、章太炎、秋瑾、徐锡麟等知名人士都是会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张——以暗杀来推动革命进程。

  蔡元培走的是技术路线,认为暗杀需要自制方便而容易伪装隐蔽的武器。

  于是,他开始研制化学毒药。

  为此,他吸收两名化学老师为暗杀团成员,举行了“歃血为盟”的仪式。

  在其回忆录中,曾有描述:

  “开会时,设黄帝位,写誓言若干纸,如人数,各签名每纸上,宰一鸡沥血于纸,跪而宣誓,并和鸡血于酒而饮之。其誓言则每人各藏一纸。乃教授制炸药法,若干日而毕。”

  很快,一种液体毒药被制造出来。

  蔡元培弄来一只猫,灌下几滴,猫立即中毒而死。

  他认为液体毒药使用还不太方便,易被人发觉,如能改成固体粉末更好。于是,他急去书店买了一批药物学、生药学和法医学书籍,亲自研究试制。

  此后,他觉得还是用炸药实施暗杀更好,又研制出了一种体积小、威力大的炸药。

  他认为,由女子实施暗杀比男子更为隐蔽,因而在爱国女校特别注重化学课的讲授,以便为暗杀行动培养种子。

  陈独秀在《蔡孑民(蔡元培)先生逝世后感言》一文中就回忆:“我初次和蔡先生共事,是在清朝光绪末年。那时杨笃生、何海樵、章行严等在上海发起一个学习炸药以图暗杀的组织……住上海月余,天天从杨笃生、钟宪鬯试验炸药。这时孑民先生也常常来试验室练习,聚谈。”

  1904年10月下旬,黄兴的“华兴会”计划于慈禧太后生日之际,在长沙发动起义,因计划泄密,起义失败,黄兴等人逃到上海。

  在上海,黄兴和蔡元培等人取得联系,计划再次起义。

  未承想,起义计划又泄露了。蔡元培暂时躲藏起来。

  他的暗杀之举,亦暂告一段落。

  吴樾,开启暗杀风潮

  “手提三尺剑,割尽满人头”,这是吴樾立下的誓言。

  吴樾生于1878年,安徽桐城人,字梦侠,后改字孟侠,年少丧母,兄长将他抚养成人。

  年轻时,吴樾在江南游历,见多识广。

  1902年,他进入保定高等学堂就读,阅读革命书籍,结交同道中人。

  当时和他深交的知己,有陈天华、蔡元培,章炳麟、秋瑾、陈独秀等,都为大名鼎鼎的革命党人。

  在蔡元培的介绍下,吴樾加入光复会,成为“北方暗杀团”的一员,学会了制造炸弹。

  吴樾倡言:“夫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

  他的机会,终于到来。

  1905年9月24日,清政府五大臣(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为立宪做准备。

  清政府派员出洋考察虽然广受舆论赞扬,但在革命党眼中,此举实乃“假考察政治之名,掩天下人之耳目,于其归也,粉饰一二新政,以愚弄我汉人”。

  五大臣成了吴樾的刺杀目标。

  临行前,他留下遗嘱给另一位刺客秋瑾,“不成功,便成仁。不达目的,誓不生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