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山西起义始末(5)

辛亥革命网 2017-06-19 15:42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温寿泉 黄国梁等口述 李冠洋记录整理 查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全国后,各地革命党人莫不跃跃欲试。10月29日(即农历九月初八日)晨,太原武装起义爆发。

  临汾起义始末

  太原起义消息传到晋南后,临汾人侯少白即纠合同志,奔走接洽,密谋响应太原。先是山西巡抚陆钟琦,因陕西起义急电驻临汾的太原镇总兵兼南路巡防统领谢有功,调齐所部马步七旗兵,集中临汾候命,并令先带少数步队,视察黄河防务,电到起行,不得逗留迟延。后陆又急电潞安协台兼南路巡防帮统陈政诗,星夜赴临汾,招募马三步四七旗新军,于一个月内成军,开赴原防各县,巡防地面。公历10月29日,太原起义,陆钟钟琦为革命军击毙,陈政诗因军饷无着,由潞安迳赴运城,找河东盐法道余楶,接洽新军饷项。正当谢有功巡查风陵渡未回,陈政诗在运城接洽军饷未到的时候,前经谢下令所谓的巡防各县七旗全体官兵,尽数开到临汾,谣言四起,一日数惊。知府耆昌,早将眷属送回北京,衙门人役逃走一空,只剩耆昌一人。知县武树善,也因有兵无饷,躲避起来,城内所到军队,已经在市面自由行动起来,作变相式的抢掠,不听官长约束。侯少白和同志张志良,与防军官长进行商洽。步兵管带李家有、骑兵管带尹钦斋均同意部署队伍,在临汾准备起义行动,而骑兵左哨哨官陈子标,对于起义,尤为热心。适遇陈政诗由运城回到临汾,召集驻临的七旗官长,宣布说:“我已接到公事,南路巡防队完全归我指挥,我主张集中训练,保境安民,最近还要成立七旗新兵。”随即设新兵招募处,在临汾招兵买马,不一月募起2000余人,加上旧七旗2000余人,共4000余人,枪枝六成以上,对外宣称要积极准备进攻太原。此时太原军政府业已派出南路军正副司令刘汉卿、李大魁,带兵一营南下,只因人数太少,迟迟其行。过平遥县,该县县长即密函告知临汾县长武树善,说:“来兵不满500,形同乞讨,我县无兵,不能设法,临汾大兵所在,又有韩侯岭险要可守,派兵一击,必操胜算。”武县长将此情形,转告了陈政诗,陈遂派兵守住韩侯岭,一面又请侯少白及临汾绅士四人,赴介休阻止革命军南下。第二天,侯等即赴介休。临行前,与张志良接头,商定由张在临和防军驻临官长接洽,侯与张世吾、范若卿及洪洞苏甲名,赴岭北欢晤刘汉卿司令。这时,陈政诗司令部已移驻霍州,派尹管带骑兵驻灵石县水头镇,其前卫尖兵正是陈子标哨。尹钦斋驻韩侯岭,李家有营驻仁义、郭家沟一带。以上各地都是侯等前往介休必经之路,所到之处,侯与各带兵官长尹、李、陈都见了面,商妥表同情于省军。驻水头的陈哨,韩侯岭尹营、仁义李营,自动调开15里或20里,让刘汉卿的部队向南飞速猛进。当日,刘部后队队官王泽山全队,即通过水头,占领韩侯岭。陈政诗闻水头、韩侯岭不守消息,知所统率的部队不听命令,即退赵城,并命新调来的临汾童宝山营,暂驻洪洞,停止北进。陈本人又由赵城匆匆返回临汾,而临汾官兵,亦均不听其指挥,遂逃往绛州,而侯少白等见所谋顺利成功,无赴介休必要,亦由水头镇返回赵城。这时,临汾城内外驻有新旧防军九旗之多,知府耆昌早由陈政诗送走,经东阳关回北京,城内满清官员只剩知县武树善一人,坐衙待死,人心惶恐。侯少白随王泽山队由赵城开到洪洞,前队杨临洙亦到。但王、杨均受命到洪洞停止待命,不能前进。张志良一日内数函致侯,催军前进。侯与王、杨二队官接头,坚请部队速开临汾,王、杨均谓须等命令,不能冒进为辞。侯在洪焦急万分,最后才和王泽山说妥,抓紧时机速将全队开赴临汾,占领晋南要地,子夜半抵达城郊。侯先进城与张志良等布置一切,决定城内军队一律于明早移驻东关。王队进城后暂驻平阳女子学堂,武树善即来拜见王队官,并送酒席,为王队官兵洗尘。这样人民安堵,鸡犬无惊,未经战争,而占领晋南重镇临汾(时约辛亥年公历11月底)。第二日刘军左右队全到。第三日刘汉卿司令偕李大魁、郝富珍、叶滋初等,均到临汾,司令部驻贡院内。

  刘汉卿进临汾后,对侯少白等慰勉有加,并说:“我一二日内就要率军南下,临汾的事,由省城委王家骏、许志显为正副统领,统带新旧防队,开省整理,平阳府暂委刘拱璧署理,城防着张联升布置。牛如虎赴洪洞招募新兵,入伍训练。”侯建议两点:1、速派妥人将谢有功的眷属优待起来,谢某年老子幼。急欲回原籍。以此作交换条件,南路军事可迎刃而解。2、刘司令应在临汾多驻数日,一切布置妥当后始能率军南下。刘答:“我在太原受命赴河东,绝无半途停留之理。此间军事政治有王、许、刘、张、牛等负责,优待谢有功眷属事,我着刘拱璧、李大魁负责办理。不料刘、李办事粗率,只派兵四人,更换了镇台衙门的卫兵,没有膝视谢眷的行动,致谢眷于夜间携其十岁幼子逃出城去,不知下落。此与以后谢有功反攻临汾,平阳(今临汾市)得而复失关系甚大。再一件事是王家骏、许志显二人,接管临汾防军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波折,对临汾失守关系亦大。王、许到临汾之日,侯少白曾告知李、尹等各旗官长,率队到北门外欢迎,侯亦同往介绍。当后路防军全队齐集北门外关厢之际,忽见由南来一步一骑,便衣二人,携带步枪一支,骑者下马问兵士们:是不是革命军?详询此人来历,他答:陕西张都督派我来联络晋军,合击升逆(当时满清陕甘总督升允率甘军正攻西安)。侯与详谈晋省情况,目下恐难援陕,着即返陕复命。同时,侯迎王、许由晨至下午3时,尚未见到,本队回城后,才知王、许已于正午12时许,便装由南门回到家中(王、许均系临汾人)。各军长官士兵对此颇有烦言,甚表不满。侯回城即与王、许接头,告以临汾防军表同情于省方起义的经过,今后调省改编或回原防,均愿接受命令,但不可开赴南路同谢有功、陈政诗作战。“王、许初不同意,经再三说明,始首肯认可。遂约定第二日早8时,集齐全军4000余人,在城内关帝庙,听王、许二统领讲话。讲话前,由庙内僧房到讲话的戏台前仅十余步。而戏台下边鹄立官兵皆满。王统领却要在僧房门外上马,戏台前下马,摆此威风派头,已使官兵多人用目斜视。而王上台后,劈头第一名话就问士兵们,你们见了谢有功、陈政诗敢杀不敢杀,敢杀者举手。当时,台上的官长们面红耳赤,台下的士兵们亦无应声。侯少白恐由此发生意外变故,遂急向前,要讲两句话,说明接洽经过,台下士兵亦大喊,请侯先生讲。侯说:“入伍为兵,退伍为民,兵民一体,在省为陆军,在县驻防为防军,兵与兵更为一体。省军离北京近,知遭满清政府误国坏事,已经起义革命。防军驻在县、乡,知道得较迟,现在也欣然表同情于省军,参加起义,一致行动了。所要求者,谢、陈为旧日官长,能避开和他们不见面最好。我在前接洽时,已经答应此要求,并保证决不交付南路防军担任此项任务。王统领不知经过详情,我现在当众说明,并要求王、许二统领答应这种要求,开诚布公,昭大信于全队,革命前途实利赖之。”王、许见此情况均首肯,散会后,侯又尽二日之全力,说服各队官长始到王、许的司令部报到。刘汉卿司令在临汾匆匆驻了两天,即统兵南下,行至侯马南隘口山,与巡查河防返临汾的谢有功遭遇。谢查防时,由临汾带出的兵很少,但由河东盐法道余次呆处借得盐捕营一部,武装甚为齐全。两部相遇,展开激战。数日后,刘军因听到太原不守的消息,士气不振,刘气愤之余,亲赴前线督战,为敌所伤捐躯。余部退回临汾,而临汾又为叛将童宝山所据,兵众四散。原来,临汾所有军队归王家骏、许志显统率,向北开往太原。军队行至洪洞,恰好传来太原不利的消息,驻洪洞的童宝山,遂不遵命令,率其全营迳回临汾叛变,赚开东门,将张联升所派的守门士兵杀死,又赶到北、西、南各门将守兵俘囚起来。知府刘拱璧负平阳治安总责,城防责任派张联升担负,士兵均为新招,且仅l00余人。牛如虎在洪赵一带招募新兵,时来时去,张联升赴城西各村收枪收款尚未回城。刘知府突闻童宝山叛变占据城门,他未通知任何人,并将他邀请来临汾参加革命的贡生张成林撂在衙内,独自于夜间溜城而逃。张联升带枪款回至西门,尚不知城内有变。被童逆开城袭击,张抵抗至汾河岸,为童所获,带进城来,在海子边杀害。又将张成林由知府衙门捕去,交临汾县武树善杀死。牛如虎等在洪赵招募新兵,每日由公车送来临汾者,10人、20人不等,已到临汾约100余人,正在交知府查验,亦被童逆叛兵蜂拥而至,围困拉走,到海子边全数杀死。刘拱璧,牛如虎做事粗心,使临汾起义要地又陷敌手。而谢有功却大吹大擂再据临汾,并将刘汉卿首级割下,悬挂城内鼓楼示众。王家骏等收编防军,除李家有、尹钦斋、杨生阶三营开赴太原始终未变外,其余新旧防军,复归谢有功统率。谢占据平阳,在城内搜杀参加革命起义的志士,约有旬余之久。辛亥山西全省各地起义,临汾牺牲的革命志士和青年特多,后人于此,应将志之不忘。

  河东军政分府的成立

  温寿泉与杨彭龄、李岐山等由太原南下,在洪洞会合后,先商议进攻之计,但经考虑,临汾满清镇台谢有功尚有劲兵七旗两千数百人,武装齐全,并已集中力量准备应付革命党,故进攻临汾无把握。当时有两个主张:一个是硬攻临汾,另一个是绕开临汾先占运城。此时,河东的张士秀已与陕西革命党取得联系,陕西都督张凤翙派陈树藩带兵一个团渡河,光复了运城,河东的满清盐法道余次呆闻风逃走。温等最后决定,与台寿民等绕道襄陵、汾城,先到河津,以便与陕西联络。数日后到达,温等即着手整编部队,派台寿民为混成团长,辖三个步兵营、炮骑各一营、郝富珍、梁俊玉、谢得元、刘得魁等为营长。另由杨彭龄、李岐山整编所部,后来开往运城与张士秀配合,防守运城。不久,杨彭龄离开,该部完全归李岐山带领。

  这里应该特别提出的一件事是,此前山西军政府军令部长常樾,派往北京担任议和专使,因吴禄贞遇刺,第三镇兵攻入山西后,北京同盟会正遇汪精卫等出狱,遂决定常樾应速往河东,协同温寿泉在晋南进行革命活动。常取道东阳关到河东,途中被满清官吏捕获,解往临汾,路过曲沃侯马村时被杀害。常为山西辛亥革命运动杰出的领导人物之一,早期殉义,实为革命队伍中的极大损失,闻者惜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