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吉林

辛亥革命网 2017-09-20 17:30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李锋 查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满清帝国的丧钟,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篇章,此后反帝反封建的滔天浪潮迅速在全国掀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满清帝国的丧钟,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篇章,此后反帝反封建的滔天浪潮迅速在全国掀起。

  吉林地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物产资源丰富,又地处中国东北边陲,因此一直被侵略者所觊觎。1905年日俄战后,日本取代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并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当时吉林地区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危机严重,广大民众心中累积着愤懑的情绪,各阶层民众的反抗与革命的火种慢慢孕育。宣统三年(1911年)5月,吉林省城造纸工人罢工,此后吉林扶岔路河漕工罢工,长春人民为抗苛税集会砸毁清赋局,珲春商人抗税罢市,吉林民众觉醒的同时,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自身民主权利。

  其实,早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吉林地区的民主思想就已经广泛传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同盟会重要领导人之一宋教仁来到吉林,与同盟会员徐镜心成立了“木植公司”,并以此为掩护在省城的军、警、学界和开明士绅中积极展开活动,联系民间武装力量,争取他们支持革命。同年8月,林伯渠也受孙中山派遣从日本来到吉林,宣传民主思想。1909年,孙中山先生派挚友、得力助手廖仲恺来吉林,以吉林巡抚陈昭常幕下日语翻译的身份秘密争取各方人士。同年,革命党人吴禄贞来吉林办理延吉、珲春边务。吉林开明人士松毓虽为满清贵族,也积极投身民主运动,参加了同盟会,发起成立了吉林地方自治会。



革命党人熊成基被捕后的供词

  “革命之花需要鲜血浇灌才能绽放”。在吉林省档案馆藏中,一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吉林西路兵备道,奉东三省总督奉天巡抚徐世昌关于缉拿革命党人的电文中这样写道:“旨端方朱家宝电奏安庆兵变现虽剿平,但孙文有来华之说,难保非孙逆暗中主使,沿江沿海恐有逆徒响应……所属营队在于驻防界内严密侦察,遇有上项匪犯,即行拿获,禀送究办,毋稍疏忽”此文中提到的“安庆兵变”,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中著名的安庆马炮营起义,而这次起义的重要领导人熊成基由于叛徒的出卖,在辗转来到吉林后被清廷抓捕杀害。虽然受到残酷的镇压,但民主革命的救国思想,却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冻僵的大地。吉林的知识界,特别是青年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和广大城乡劳动群众开始觉醒了。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了中国黑暗的夜空,辛亥革命爆发了。吉林城乡民众纷纷展开了罢工、罢课、罢市斗争,以声援独立。省城吉林部分同盟会员和青年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土豪,欢迎共和。”很多市民还剪掉了发辫,改穿汉族衣服,在姓氏上冠以汉姓,民风为之一变。

  顽固不化的吉林省巡抚陈昭常却依然采取一切卑鄙的手段镇压革命。为了防止革命派在吉林起事,陈昭常派密探监视有革命思想的人士和进步青年学生,并指令禁止所属士兵与外地士兵交函通电,指令邮局对商民密电一律禁止收发。为了欺骗革命分子和人民群众,陈昭常根据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密令,通知吉林政、绅、商、学、军、警各界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陈昭常宣布强行成立所谓“保安会”。与会学界代表坚决反对成立“保安会”,“主张宣布独立,以定危局”。但最后还是成立了“地方保安公会”,订立《吉林国民保安公会章程》。原吉林巡抚陈昭常为会长,陆军二十三镇统制孟恩远、民政司使韩国钧、资政局议长庆康为副会长,总掌会中一切事宜。军政大权均被旧官僚把持,并宣布永不独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告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成为民国总统,吉林保安公会才被撤销。

  陈昭常见大局已定,无奈之下只好改吉林“巡抚”为吉林“都督”,改“吉林省咨议局”为“临时省议会”,并下令一律悬挂共和旗,改用新历,申明不再捉拿剪发易服之人。但他依然痛恨革命。陈昭常千方百计地对革命派进行镇压,利用个别革命党人的妥协让步,仍然换汤不换药地对吉林城乡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着反动统治,并对长春、公主岭等地聚集的起义人员予以遣散,并下令解散所有革命团体,否则就是破坏“共和”,反对“革命”,有敢于违抗者“格杀勿论”!

  虽然满清的旧官员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把持着吉林的军政大权,但却阻挡不了历史车轮的前进。觉醒的吉林省民众在革命党人高举“民主共和”革命旗帜的感召下,频频发起抗争,使吉林地区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潮高涨地之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