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太原起义与首义门

辛亥革命网 2017-11-14 09:42 来源:太原道 作者:太原道 查看:

1911年10月29日凌晨,山西新军第85标第一营、第二营一千余名官兵在狄村军营誓师,誓师结束后,两营官兵向太原城进发,拂晓时分,起义军赶到承恩门,埋伏于吊桥附近,不久,已被同盟会争取的巡缉队警官李成林打开城门,起义军趁着微露的曙光一涌而入,攻入太原。

  十九世纪末,腐朽专制的满清王朝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惨痛的失败之后,决定建立近代化的军队和与之相适应的军事教育制度。1898年,山西武备学堂在太原应运而生,但仅仅一年之后就被山西巡抚毓贤裁撤。1902年夏天,重新设立的山西武备学堂向全省招生,第一期文化考试的题目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论。两年后,山西地方政府从这120名学员中选拔了24人留学日本,以便将他们培养成为用现代军事思想来保卫专制王朝的中、上级军事人才。临出国之前,有关官员专门教育他们不得与革命党人接触,然而,不论是后来加入了同盟会的阎锡山、温寿泉、乔煦、张瑜、马开崧,还是没有加入同盟会的姚以价、黄国梁等人,他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接受了革命思想,并成为日后太原起义的领导力量,阎锡山、温寿泉、张瑜、乔煦四人,更是成为同盟会中仅有二十八位成员的秘密军事骨干组织“铁血丈夫团”的成员。

  1909年,山西武备学堂第一批留日学生陆续回到太原,很快就取得了山西新军的实际领导权,按照同盟会“南响北应”的初步战略构想,山西同盟会开始为响应南方起义积级准备。当时的山西旧官僚中,山西巡抚丁宝铨素称能吏,他的主要助手夏学津管理军队极为严厉,同盟会决定扫除这两个革命的主要障碍。

  早在两年前,山西各校留日学生陆续回国后,创办了山西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晋阳公报》,这一舆论工具成为宣传革命思想、推动革命运动的重要武器。夏学津的妻子姿容美艳,据说是拜认丁宝铨作了义父,时常出入巡抚衙门,与丁宝铨的关系似乎有些暧昧,此事被《晋阳公报》曝光之后,丁、夏二人声名狼籍。不久,夏学津奉命率领两营官兵协助文水、交城两县禁烟,在遭遇农民抵抗时处置不当,激化矛盾,以至酿成血案,四十余位农民被军队开枪打死。当时似乎还没有新闻检查制度,这一惨案被《晋阳公报》批露,全国多家报社转载,一时间舆论哗然,夏学津等一批当事官员被革职,丁宝铨受到降职处分,调离山西,同盟会的“倒丁运动”获得成功。

  丁宝铨去职后,江苏布政使陆钟琦被任命为山西巡抚,有孝子之誉的的陆钟琦是光绪十五年进士,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曾负责直隶赈灾事务,在湖南任上整顿司法工作,澄清积案,用封建社会的眼光看可以算得上一个比较称职的官员。虽然陆钟琦较之晚清那些腐朽的保守派还算开明,但仇视革命,极端顽固,当时剪发的男子已经很多,陆钟琦已经剪发的次子陆光熙每次见父亲却都要戴上一条假辫子。

  10月6日,陆钟琦抵达太原,四天之后,也就是永载史册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湖南、江西先后响应,陆钟琦忧心忡忡,预感到革命的风暴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开始与他的下属们研究对策,采取预防措施。10月22日,邻省陕西爆发革命,宣布独立,对山西产生强烈的冲击,陆钟琦紧急下令平阳清军布置河防,预防陕西革命军进入山西。

  就在这个时候,陆钟琦在北京任职的次子陆光熙突然来到太原,陆光熙为什么归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受其父之召回来商议对策,二是山西的中间派希望利用他来说服陆钟琦“和平让渡”以避免革命。

  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留学国外的官宦子弟一样,曾留学日本的陆光熙并没有被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所羁拌,而是以一腔热血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了同盟会。做为同学,陆光熙虽然与阎锡山没有深交,但他不仅知道阎锡山是同盟会会员,而且是山西革命的关键人物,因此,陆光熙回到太原的第二天就拜会了阎锡山,从阎锡山和陆家后人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见,而是一次秘密谈判,双方甚至初步达成了某种意向。

  我们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革命都难以避免激进的暴力和盲目的破坏,和平过渡,无疑是实现共和的过程中将暴力与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的一个途径。就在陆光熙为此积级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对阎锡山等同盟会同仁的身份始终都守口如瓶。陆光熙既没有因为自己的革命信念而抛却人伦,也没有为了父子亲情而背叛事业,然而,如此优秀的一个热血青年,他的建议却得不到父亲的采纳,自己也最终倒在了起义士兵的枪下永不瞑目,而他同盟会员的身份直到几十年后仍然有人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阎锡山与陆光熙之间当时难免存在着猜疑与戒备,如果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运作,在山西实现和平过渡并非没有可能,但陆钟琦的顽固与愚忠却将这一希望化为泡影并促使山西革命提前爆发。

  当时山西军队分为新军和旧军两部,驻扎于太原的山西新军正式成立于1909年12月,番号为暂编陆军第43协,协相当于现在的旅,共约4500余人,协统谭振德虽然是一个顽固分子,但并不直接掌握兵权。43协下辖两标,标相当于现在的团,第85标驻扎于城外狄村和岗上村一带,标统黄国梁,他虽然不是同盟会员,但一向同情革命,而且是阎锡山的结拜兄弟。85标下辖三营,第一营管带白文惠和第二营管带姚以价都是革命同情者,只有第三营管带熊国斌是顽固分子。第86标驻扎于城内后小河,标统为阎锡山,除了第三营管带瑞镛为满族人外,另外两个营的管带乔煦、张瑜均为同盟会会员。山西旧军共约四千余人,主要驻扎在全省各地,太原的旧军共有巡防马队、满洲城护卫旗和巡抚亲军卫队三支,共约六七百人,城内另有巡警约千人。

  同盟会极为重视在新军中发展力量,从下级军官到基层士兵普遍支持革命,陆钟琦对此也有所察觉,当10月22日陕西发生革命之后,陆钟琦决定调用旧军回太原驻防,而将太原新军调往外地以分散革命力量。

  10月25日,陆钟琦命令第85标在10月28日分批开赴蒲州。新军力量一旦被分解,将对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增加太原起义的难度,阎锡山立即召集同盟会主要成员在黄国梁寓所召开秘密会议,商议对策。清政府为了防止军队革命,平时部队不装备子弹,只有在调防或临战前才能领到弹药,一旦领到弹药,也就意味着新军有发动起义的可能,同盟会决定等85标领到子弹后由85标先行发动起义。

  按照陆钟琦的命令,黄国梁率领标本部和直属骑兵营在10月28日下午开拔,其它即将出发的各营也在当天领到了子弹。与此同时,同盟会员们向新军部分下级军员和基层士兵传达了起义指示,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在争取高级军官时,第一营管带白文惠已经回到城内寓所,督练官苗文华表示响应,考虑到曾留学日本的第二营管带姚以价向来同情革命,在军队中威望较高,同盟会员们将起义的计划通知了姚以价并推举他为起义军总司令,姚以价当仁不让,慨然允诺。

  1911年10月29日凌晨,山西新军第85标第一营、第二营一千余名官兵在狄村军营誓师,姚以价声泪俱下地痛斥了满清王朝的腐朽专制,并以民族主义激励士气,同时申明军纪布置了作战任务。誓师结束后,两营官兵向太原城进发,途经东岗村第三营军营时,部分事先得到通知的官兵加入了起义军。

  拂晓时分,起义军赶到承恩门,埋伏于吊桥附近,不久,已被同盟会争取的巡缉队警官李成林打开城门,起义军趁着微露的曙光一涌而入,攻入太原。

  承恩门是明初展扩太原城时修筑的两座南门之一,民间将迎泽门称为大南门,而将承恩门称为新南门,不过,这座城门却长年封闭,直到1907年正太铁路峻工之后,因为太原火车站建在新南门外,封闭了数百年的大门才重新被打开,由巡缉队一个排的警察守卫。辛亥革命胜利后,承恩门改名为首义门。解放战争期间,首义门在炮火中受到损伤,建国初年被拆除,原址改造成为五一广场。

  按照既定计划,苗文华率领第一营攻打满族人聚居的满洲城,杨彭龄、张煌率领第二营攻打巡抚衙门,姚以价进驻东夹巷教会医院指挥,同时安抚外国人。

  当第二营跑步冲到北司街口时,从满洲城方向已经传来了枪声,起义部队快速赶到巡抚衙门,用石条砸开大门,击毙门卫马八牛后冲入巡抚大院,从睡梦中惊醒的巡抚亲军卫队未作抵抗即四散逃逸。相形之下,一省长吏陆钟琦身上充满了旧式官僚的迂腐之气,面对蜂拥而入的起义士兵,他愤然责问道:“我刚来一月,有何坏处,尔等竟出此举?!”一片枪声响起,来太原仅二十三天的陆钟琦和他的仆役李升饮弹身亡,这时,身穿军服携带手枪的陆光熙怒斥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又一片枪声响起,同盟会成员陆光熙就这样倒在了革命同志的枪下。起义士兵冲入内室,陆钟琦的妻子唐氏和仆役万春先后被杀,陆钟琦十三岁的长孙陆鼎元也被刺伤。

  起义士兵从巡抚衙门出来后,协统谭振德闻声赶来,厉声问道:“你们是哪一营的,谁叫你们造反?!”起义士兵回答道:“我们是起义的革命军,你随不随?”谭振德怒道:“我不随!”,说完扭头就走,起义士兵开枪将他击毙。事后,同盟会出于人格上的尊重,对陆钟琦父子与谭振德均予以礼葬。

  当年清军攻入太原之后,为保证驻防清军和满族人的安全,在太原城中修筑了满洲城。满洲城在光绪年间被洪水冲圯,满人全部迁出,在今天的新城街一带另建新满洲城,原满洲城从此被称为旧满城,也就是今天的旧城街。起义军在满洲城遇到旗兵的顽强抵抗,一时难以攻取,炮兵营将火炮从承恩门拉上城墙,拖到小五台城墙处,居高临下向满洲城轰击,几声炮响之后,满洲城守尉增禧竖起白旗,缴械投降。

  当时太原的满洲人大约有五六千人,他们虽然享受国家拔给的田产,但不事农桑的民族传统使得他们的境遇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八旗子弟”那般逍遥纨绔。由于山西同盟会执行的是平等的民族政策,因而在革命期间并没有象一些地方那样出现过滥杀满人的现象。满洲城守尉增禧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生物系,辛亥革命后退出政界,在太原一中教授生物和美术。增禧早年擅长工笔画,后来因为视力原因而改画写意,1929年,冯玉祥将军暂居晋祠时,曾聘请他教授国画。抗日战争期间,日伪政府希望增禧担任“山西省教育厅”厅长,他坚辞不受,一名日本军官向他求画也被婉拒。增禧后来以行医为生,有人曾见到过他保存的傅山先生的医学著作。

  从拂晓五时到清晨八时,随着巡抚衙门、满洲城以及弹药库、军装局、藩库等要害部门的攻取,效忠于清室的旧军的溃散投降,太原起义宣告成功,满清王朝在太原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就此结束。当天上午,阎锡山在一片混乱之中被推举为都督,从此开始了他对山西长达38年统治。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八,阎锡山二十八的生日。

  山西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召开会议,安排光复全省和堵截清军的任务,征尘未洗的姚以价再次临危受命,担任东路军总司令,于第二天率军赶赴娘子关省界。军政府同时宣布年号采用黄帝纪元4609年,悬挂“八卦太极图”白旗,改《晋阳公报》为《山西民报》,同时还派代表向祁县富商渠家和乔家借款四十万以度周转。

  85标第三营管带熊国斌一向反对革命,他在当天傍晚率领第三营入城来到第86标驻地求见阎锡山,阴谋行刺,被击毙,他的部下有一部分溃散,此前,驻防城内的数百旧军也大多溃散,山西军政府对他们未能及时进行收编,致使这两支溃兵开始在市内抢掠。一部分即将开赴娘子关堵截清军的士兵在藩库领取军饷时也公然抢劫库银,守卫士兵无力制止,于是也参加了抢劫,有人还怀疑一些高级军官有计划地组织士兵实施抢劫。10月29日,太原在光复后的第一个夜晚陷入了一片混乱,乱兵和趁火打劫的歹徒横扫西羊市、估衣巷、帽儿巷一带的商号,并且放火焚烧,彻夜不绝,军政府派出部队镇压,约有一二百人被就地正法,负责守卫藩库的第86标排长张振声被枪决。

  山西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往往更多的显示于分裂动乱时期,辛亥革命无疑又是一例。太原起义虽然历时较短,但它在整个辛亥革命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时间上说,山西在全国是继湖南、江西、陕西之后第四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并与陕西联成了一片。从地理上说,山西近在天子脚下,随时有可能兵出娘子关、大同而断绝南北交通、直趋北京。从影响上说,太原起义不仅带动和促进了山西全省的光复,而且,这场在清政府自以为统治最为稳固的北方爆发的起义,对腐朽的满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震憾的威胁。孙中山先生曾评价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清廷得知太原起义,大为震恐,马上命令吴禄贞将军率领第六镇(师)开赴石家庄,准备镇压山西革命。吴禄贞曾留学日本,为同盟会员,在他的倡导下,吴禄贞与阎锡山在娘子关会晤,计划共同组成燕晋联军,截断京汉铁路,直捣北京。但是,吴禄贞的意图被暴露,袁世凯派遣被吴禄贞撤职的一名旧部以白银三万收买了吴禄贞的卫队长,吴于11月6日遇刺身亡。吴禄贞牺牲后,第六镇迅速分化,已经到达石家庄的两营山西革命军被迫撤回娘子关。第六镇的同盟会员和革命者们护卫着吴禄贞等烈士的灵柩同时归晋,吴禄贞将军的遗体被临时埋葬在娘子关。1912年3月,山西同盟会将吴将军的灵柩迎至太原,停于昭烈祠内,召开追悼大会,并邀请吴的家属为之易棺改殓。次年,山西同盟会在石家庄为吴将军铸立铜像和石碑,修建了墓地和专祠。

  辛亥革命中的太原起义虽然就发生在几十年前,但是,由于时局动荡、史料佚散以及主要领导人阎锡山后来积极反共等多种原因,再加上起义参加人员多年之后在回忆时难以避免的疏漏与错误,以至于这次起义的许多史实已经成为历史之谜,在许多有关太原起义的权威性著作中,都出现了互相矛盾甚至截然相反的记叙。不仅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争议,某些细节也有时候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关于谭振德,就也有死于起义军攻取巡抚衙署之前和之后两种说法。关于熊国斌之死,我在正式出版的书籍上看到了四种说法,一、小解时被阎锡山的马弁枪杀,二、向阎锡山开枪行刺时被阎的马弁枪杀,三、被阎锡山本人枪杀,四、行刺阎锡山时被击伤,拖至营门外灰窑内活埋。

  关于陆钟琦的妻子唐氏,有的说是被起义军刺死,有的说是被流弹击中腿部后失血过多而死,还有人回忆说她中枪后逃至关帝庙躲藏并未殒命,不过,最后一点明显存在错误,可以确信唐氏死在了太原起义中。陆钟琦当时在太原的家眷还有长媳和她的三个子女、次媳陆光熙之妻施氏和她的女儿陆士嘉以及三儿媳,她们和一些仆役从衙署东跨院东墙上挖洞逃走,后来均迁居北京。陆光熙的女儿陆士嘉后来留学德国,起义军敢死队队长郭登瀛的儿子曾在德国见过她,陆士嘉回国后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陆钟琦的长孙陆鼎元后来在北京以出租小人书为生。

  另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是关于娘子关的失陷。12月9日,南北议和开始,双方同意先行停战,但袁世凯为了在谈判中争取有利地位而以电报不通为由违约进攻娘子关,娘子关在三天后失陷。对此,一种说法是东路军总司令姚以价在清军重兵压境之下坚守至最后才被迫撤退,另一种说法是姚以价在与其它将领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于12月11日弃军出走,先于阎锡山等人返回太原,阎锡山因此准备将其处以军法,姚以价在同僚的保护下连夜逃往天津。

  这桩未能了断的公案最终成为辛亥功臣姚以价一生莫须有的污点,姚以价次年返回太原时,报纸上就此事对他进行责难,姚以价一怒之下砸了报馆,将报馆主笔门牙打掉,愤然离晋,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姚以价此后参加过二次革命、护法战争、直奉大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以价避居陕西,送爱子姚鸣第从军,姚鸣第后来牺牲在聊城战役中。姚以价于1947年病逝于西安,去世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娘子关失守后,阎锡山仓惶北逃,太原被清军占领。在正在进行的南北议和中,袁世凯借口太原起义军曾有劫掠行为而拒绝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孙中山先生为此对山西代表承诺:“宁可议和决裂,不能不承认山、陕的革命同志。”南北议和结束后,袁世凯就任大总统,阎锡山韬光养晦输诚示忠,消除了袁世凯对他的猜忌,于1912年4月4日率军回到太原,重掌山西政坛。

  1912年八月,阎锡山致电正在北京的孙中山,邀请这位革命伟人访问山西。9月18日下午,孙中山乘坐专列抵达太原。第二天,山西各界人士在山西大学堂举行欢迎大会,孙中山发表演说,热情肯定了太原起义的历史功绩。9月20日下午,孙中山先生在海子边与山西各界群众一万余人见面,海子边后来一度被改名为中山公园,而他凭栏演讲的原劝工陈列所阁楼至今被做为文物保护。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