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起义:滇南风云(2)

辛亥革命网 2018-05-25 14:16 来源:生活新报 作者:张轲风 查看:

临安起义爆发于1911年11月1日晚,次日凌晨即告成功,但这不应视作是其全部内容,此次起义是一次复杂的、系统的地区性政治联动过程,应以12月底成功解决蒙自兵变为其断限。

  4、新军、民团共谋义举

  次日,徐维新与朱效文来到与新军较多接触的韩璋家。韩璋是加入同盟会的革命党人,与新军同志素通往来,其家是革命党人时常聚议的场所。

  不久,吴传声即来。一进门就告诉韩璋:"今天接到指令,要我们退伍,并交出军械,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省城有什么消息?"说罢概叹不已。

  徐维新便将省城已经光复的消息告之,吴传声狂喜道:"好!我们明日去省城。" 徐则说:"何必到省城呢?早有耳闻,君素来有大志,何不就在临安共举义旗!" 吴略作难色道:"好!好!但做起来恐怕有困难。"

  徐连忙表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们如果有意的话,我愿意开城迎接!"

  吴故作困惑道:"新军七十五标标统罗鸿逵和各营管带,以及临安地方官员,均顽固已极,反对革命。军中虽有个别同志,如今交械,并无武器,这如何成事?倘若得民军领袖朱朝瑛的协助,共谋义举,或许还有希望。"

  吴传声以革命党人身份,此前与赵又新等人早有联络和筹划,岂会一任徐维新安排?恐怕这是革命党人故意试探朱朝瑛一方的态度而已。

  徐立即表示:"朱先生已表示同情革命,我这趟来,就是朱先生的意思,要联络君等。"

  如今,吴传声已明确朱朝瑛态度,便问:"先生你果真能打开城门吗?"

  徐说:"我敢担保,万不有误。"

  二人筹划既定,出韩璋家,各自回禀。吴传声回营后,赵又新、何海清、盛荣超等革命军官和讲武堂毕业生开始制定周密的起义计划,主要内容是:

  (1)推举赵又新为正统领,朱朝瑛为副统领。

  (2)由驻南校场的第一、二两营同时发难,先杀各营管带,由何海清充当第一营管带,盛荣超充当第二营管带。11月1日(农历九月十一日)晚十时宣布起义,均由府城南门入,由朱朝瑛派人打开城门。

  (3)起义军进城后,先占标本部,领取子弹,继由第一营据守西面和南面城墙,第二营据守东面和北面城墙,占据临安城。

  (4)驻扎北校场的第三营是革命力量非常薄弱的新军部队,其官兵与管带赵瑞寿感情融洽,瑞寿系满人,恐其顽固不化,裹胁士兵拼死对抗,故决定不通知其革命消息。待占据四城后,即招第三营官兵来投,若遇反抗,可以武力迫其投诚。

  (5)至于标统罗鸿逵如何处置,则视其态度而临时斟酌。

  (6)占领临安城后,晓谕起义官兵,须严守军纪,违者正法。

  朱朝瑛等人则商定:11月1日(农历九月十一日)晚九时,朱朝瑛、佴致中、范嵩龄、王贻湘分往临安四城楼,密谕民军:今夜新军将入城,民军当为之内应,开城欢迎,不得放枪,违者军法处治。

  革命爆发前一刻,临安知府吴昌祀、标统罗鸿逵以及孙县令也已探知消息,前往朱朝瑛处,请求朱保全性命。赵又新等革命党人则认为,孙县令为人刻索,盘剥百姓,必欲杀之。言未及终,南城门外已枪声大作。

  5、光复临安,成立军政府

  当晚十时,新军第一、二营在南校场率先发难。第一营管带张韬见势头不对,闻风逃窜。吴传声按计划报告第二营管带张荣魁,佯称朱朝瑛民军管带邓云广带兵攻打营盘,在慌乱中吴传声将张荣魁击毙。何海清、盛荣超部分别将第一、二营士兵集合整队,宣布起义,慷慨激昂地演说起义的目的,众兵丁一致拥护,齐呼"革命万岁!"

  随后,新军二营在先,一营在后,荷枪实弹,直奔临安城。至南门城下,城楼上忽然有人呼喊:"奉统领教练官命令,尔等迅速回营,不必暴动,明日自有话说。"新军部队知其有诈,正待攻城,城楼上少数士兵开枪射击,众军官欲搭人梯攻城,但徐维新早令警士携铁钳等待,听得动静即扭锁开城,起义官兵一拥而入。

  新军一、二营先至七十五标标本部,添领子弹,然后顺利攻入临安府署。临安知府吴昌祀,这位曾参与公车上书的四川人,慌不择路,越墙而逃;标统罗鸿逵带随员二人也逃之夭夭。革命力量兵不血刃,即占领府署和标本部。

  其时,临元镇署内尚有防营管带张鼎甲(回族)领兵驻扎,因朱朝瑛事先已派人与之暗通起义消息,张表示同情革命,因而闭门按兵,双方没有发生冲突。

  义军补充了弹药,上城墙布防,防备驻北校场的新军第三营前来反扑。这时第一营管带张韬也逃至三营,与三营管带赵瑞寿商议对策。与此同时,赵又新、吴传声也开始积极实施招降第三营计划。起义前即拟好一封信函,交由讲武堂派来第三营的见习生,若闻城中枪响,就将信函交给赵瑞寿。赵拆信一看,有"全体反正,从违在君"等语,以为全营官兵皆已反正,大势已去。待到次日凌晨,眼看临安大局既定,赵瑞寿与张韬只好率全营前来投诚。城外另驻有一支巡防队,也闻风归顺。赵又新内心清楚,张韬非我道中人,而赵瑞寿则是满人,两管带均不便留用,遂各赠大洋一千元遣散回籍。

  11月2日(农历九月十二日)凌晨,临安全城宣告光复,起义一举成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