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辛亥革命北方的舆论中心

辛亥革命网 2017-12-08 13:59 来源:今晚报 作者:葛培林 查看:

任何一场革命风暴到来之前,都要充分做好舆论的准备工作。天津成为辛亥革命北方的舆论中心,可谓名副其实。

  任何一场革命风暴到来之前,都要充分做好舆论的准备工作。天津成为辛亥革命北方的舆论中心,可谓名副其实。同盟会成立后,十分注重宣传工作。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天津,在知识界广为流传。1911年10月以后,在津的陕西人李季直倡议创立了克复学会,它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用“克复”两字,语义双关。会员有童启曾、童冠贤、段亚夫、张砺生、李季直、于树德等。武昌起义后,会员分投各地,天津只剩下于树德一人。当时,李季直受他舅父于右任的指导,还创办了克复学会机关报《克复学报》,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和北洋女师学校等校的学生中,拥有不少的读者。另外,京津同盟会于1911年10月还创办了《民国报》、《民意报》。《民国报》在津创刊后不久,即迁至北京。设在天津法租界的《民意报》,由赵铁桥、张煊等担任编辑。“鼓吹实行中央革命”,“以传布民党意见,铸成共和为宗旨”。不少来往于京津一带的革命党人,都以该报社为秘密联络地点。《民意报》在1912年南北和议后解散。

  当时,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也有几份宣传革命的报刊,在同学中很有影响。对此,李大钊在《十八年来之回顾》中记:“立宪派运动失败,而革命派进行越发有力,从此立宪派的人也都倾向革命派。革命派组织秘密团体,上海的《克复报》、福建的《民心报》、香港的《中国报》,对于革命思想,大量介绍。同学订阅该报不少,大家都抢着看报,情愿不上班,也得看报,于永滋、王德斋先生亲往邮局去取。”另外,当时任教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同盟会会员白毓昆,在津创办了《地学杂志》月刊,通过介绍祖国的地理知识、边疆形势,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发人们爱国的热情,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起到了积极的进步作用。《大公报》、《民兴报》、《天津白话报》、《北方日报》以及《醒俗画报》等,也经常发表针对清政府的评论和指摘。

  革命党人在津的宣传工作,得到了天津社会名流的赞同。对此,当时在津参加革命活动的陈之骥《北地见闻散记》指出:“在天津的知识分子如严范孙、王义荪,还有咨议局的议长阎凤阁都同情革命事业,有的公开宣传,有的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志士奋起、民气蓬勃的情形,可以窥见一斑。”

  另外,同盟会员王钟声于1909年率“春阳社”剧团多次来天津从事戏剧活动,宣传革命思想。他先后在下天仙戏院及南市同乐茶园演出《黑奴吁天录》、《秋瑾》、《徐锡麟》、《官场现形记》等剧目,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讴歌为国捐躯的志士仁人,讽刺鱼肉人民的腐败官僚,以戏剧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上海光复后,他曾任沪军都督府参谋,不久就到天津活动。对此,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戏剧界参加辛亥革命的几件事》中记:王钟声到天津后,住在奥租界移风乐会会长刘子良家里,秘密召集同道,酝酿举事。由于谋事不密,暴露身份过早,直隶总督陈夔龙密令南段警察总办杨以德逮捕他(当时天津的警务,分南北两段,南段管辖“三不管”及租界外围部分,北段管辖河北一带)。杨以德和各租界的领事馆、警察局都是通气的,他事先疏通了奥领事,得到同意之后,便于12月2日晚间,派探访局人员到刘子良家里把王钟声和刘子良等六人逮捕,还搜出一颗都督印信和文件信函等等。杨以德向陈夔龙请示如何处理,陈让他交天津镇总兵张怀芝办理。张怀芝就把一干人犯解到西门外疙瘩洼营中,由军法官开庭审讯。王钟声承认到津进行革命活动的事实,并且理直气壮地说:“九月初九日上谕,大开党禁,非据法律,不得擅以嫌疑逮捕。我是革命党,你们把我怎么样?”军法官看他振振有词,无法问下去,只得把原口供交给张怀芝。张怀芝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陈夔龙是看风使舵的巧宦,他们密商后,按行营拿获奸细律,将王钟声判处死行,第二天就在疙瘩洼执行了。王钟声献出了宝贵生命。

  王钟声对北方新剧也起了推动作用。当年专演文明新戏的后台,总挂着一张王钟声的照片,可见他的影响是不小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