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的浦东

辛亥革命网 2019-03-20 13:55 来源:浦东史志办 作者:柴志光 查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浦东人与事,十分有必要对当时浦东地区的形势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是中国封建时代结束的一个标志,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共和理念深入社会有识之士思想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当时,浦东地区尽管是江海交汇处的农村,但黄浦江东岸一带在辛亥革命前已形成了众多的外商码头货栈和企业,西方民主与科学的理念和方式已有所传播,而浦东的一些有识之士对西方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方法也有所探索和学习。这对他们直接参与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浦东人与事,十分有必要对当时浦东地区的形势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

  一、辛亥革命前期浦东地区的行政区划情况

  浦东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区域大小也不同,其最初仅指黄浦江东岸沿江一带,主要指清末时期上海县的浦东部分。后扩大至川沙厅和南汇县地区。也曾泛指黄浦江左岸地区。本文所称的浦东地区为今之上海市浦东新区全部区域和上海市闵行区之浦东部分区域。

  辛亥革命前期,浦东地区的区域分属于宝山县、上海县、川沙厅和南汇县管辖。北部的高桥镇界浜以北为宝山县辖区;沿黄浦江东岸地区如高行、东沟、高庙、洋泾、烂泥渡、塘桥、六里、杨思、三林、陈行等为上海县辖区;中东部沿海地区为川沙厅辖区;东南部地区为南汇县辖区,南汇县辖区最大,当时的江镇、六团、黄楼、张江、北蔡、鲁汇、杜行等均为南汇所辖。川沙厅和南汇县是当清朝政府在浦东地区设立的两个完整的行政建置,与上海县同上属于松江府。而宝山县则属于太仓州。浦东地区处于滨江临海之地,系军事战略要地,故川沙厅的官员设置高于一般县,由松江府的同知任川沙厅的行政长官,其官印为“松江府川沙抚民厅同知总理海塘兼管水利之关防”,官阶为正五品。川沙厅城内还设有清兵守备营,驻扎有参将、守备将、千总和把总等武职官员,参将为武职正三品官阶、守备为正五品官阶。城内还设有下沙二、三场盐课大使的场署,盐课大使属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松江分司管辖,大使官阶为正八品。南汇县的官员照常规而设。但县丞办事之处设在泥城,下沙场盐课大使的场署设在大团镇,三林庄巡检司设在周浦镇,南汇县城内也设有守备营。宝山县对高桥地区的管理则设分防公署于江东高桥镇,由县丞驻署办公。上海县在其浦东区域上未建有县级行政管理派出机构。清朝上海县末任知县为吴馨,南汇县末任知县为赖丰熙,川沙厅末任同知为刘嘉琦。驻守高桥镇分防公署的宝山县末任县丞为项兆骝。

  二、辛亥革命前期浦东地方自治情况

  清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浦东地区也照章施行。川沙厅制订出《筹备城镇乡地方自治公所简章》,先从调查户口入手,为选举作准备。经调查统计,全厅有23483户,男性60707人,女性44269人,共计104976人。宣统二年(1910年)一月,川沙城地方自治公所成立,选出议员20名;二月选出庄以涖为议长、徐经镕为副议长、黄洪培为总董、艾文煜为董事。宣统二年九月至十月间,长人乡、高昌乡、八团乡、九团乡、横沙乡等5个乡的地方自治公所也成立。高昌乡议长为尤佳芬,乡董为王文澄;长人乡议长为艾曾恪,乡董为吴大本;八团乡议长为蔡宗岳,乡董为包乙青;九团乡议长为包志澄,乡董为徐宗美;横沙乡议长为沈曾谟,乡董为何式穀。宝山县在浦东的高桥乡于宣统二年七月成立自治公所,时高桥镇有4541户共22509人,选举出议员14名。南汇县划分城厢区、城西乡区、城东乡区、一团乡区、三墩乡区、二团乡区、四团乡区、五团乡区、六团乡区、七团乡区、周浦镇区、远北镇区、西联乡区、新场乡区、六灶乡区、杜行乡区、陈桥乡区、太平乡区、横沔乡区、坦直乡区等20个地方自治公所。全县有91467户,男性206499人,女性200175人,共计406674人。

  上海县地方自治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开始进行,其自治机构为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该局总董为浦东人李平书。总局下分设城厢内外7区,作为办事机构。上海县所属的浦东区域地方自治机构设有东泾镇区域自治公所、陈行乡区域自治公所、三林塘乡区域自治公所、杨师桥乡区域自治公所等4个自治公所,东泾镇区域包括塘桥、洋泾、陆行、高行4个乡区。另外,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浦东塘工善后局也起着地方自治机构的作用。宣统元年时,上海县所辖的浦东地区有51055户165113人,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改名为上海城自治公所。

  地方自治的推行使地方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不再由知县一人定夺,而是由民众所选举产生的自治公所的议员们集体来商议决策,并由乡董去实施。这是清末政府施行新政的一个措施,其本意是为实施宪政打基础。宣统元年时,浦东地区人口共有170546户699272人。

  三、辛亥革命前期浦东地区办新学情况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下谕各省府州县设大中小学,第二年,乡会试废除考八股文,而改考策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实施教育改革,新学兴起。以私塾和书院教育为主体的封建教育体系瓦解。上海得风气之先,一时公私学校纷纷成立。其实上海早在这之前已办有新学。浦东地区早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周浦镇已办有新式小学堂。其后至宣统三年(1911年),浦东地区先后兴办中学2所,小学152所,女学8所,教会学校4所。其中,南汇县办得最多,有小学堂99所。新学中最有名者为浦东中学和观澜小学,至今仍为全国名校。有的学校至今仍在开办。

  办新学不仅仅是学校名称的更移,重要的是开设课程的更新,最重要的是西方科学知识进入课堂,使学生渐渐学到与以往传统塾师所教的旧学完全不同的新知识。

  清末浦东地区历年办新学统计表

  清末浦东地区办新学分布统计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