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的浦东(2)

辛亥革命网 2019-03-20 13:55 来源:浦东史志办 作者:柴志光 查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浦东人与事,十分有必要对当时浦东地区的形势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

  四、辛亥革命前期浦东沿江地区企业与码头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对外开放为通商口岸,随后美、英、法等国在上海建立租界,20年后,他们又把势力扩张到浦东,在浦东抢占岸线建立码头,把这种非法占据造成既成事实。清同治四年(1865年),英商立德成仓栈码头建成,占地50亩 ,岸线有400米左右,后又建成广隆码头、李百里线、端祥栈、穆哈德码头等11座码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浦东的码头已达27座,其中也有中资码头。同治十二年(1873年)轮船招商局在浦东烂泥渡以北陆家嘴一处购进原广丰洋行的栈房建立自已的货栈和堆场。光绪十四年(1888年),轮船招商局又在浦东购买沪商叶澄衷的地基,创办上海浦东华栈公司,正式设立了火油关栈,专门存放进口煤油。浦东的码头长度已与浦西平分,后超过了浦西。码头建筑也从原来的浮式码头为主转向了固定钢筋混凝土码头为主,并开始安装起重机械设备。许多外商把目光盯在浦东的岸线上,一有机会便占地建码头。当时浦东的码头与仓栈一大半是外资所建。清末,浦东沿江地区从庆宁寺至塘桥一线已基本布满了码头和仓栈。

  这一时期,浦东沿江地区也陆续开设工厂企业,特别是造修船企业较多,这与上海港航运业的发展有关。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商密契尔在浦东开办了第一家外国船厂。咸丰九年(1859年)苏格兰人莫尔海在浦东开办了“浦东火轮厂”。同治元年(1862年),祥生船厂建立,它是上海船厂的前身。至1864年,浦东已有6家修造船厂。一些轻工业企业这时也陆续在浦东建立,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资企业燮昌火柴公司创立,有资本5万两白银。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美资企业鸿源纱厂建议,有纱锭4万只。光绪二十五年(1898年),李鸿章与美商合股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外商机器造纸厂——华章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在浦东北护塘路31号创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美烟公司以21万元的资本在浦东陆家嘴设立“颐中烟厂”,占地面积6.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宣统二年(1910年),浦东老白渡南街创立了上海源康祥棉织厂。这些工厂企业成为日后浦东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浦东沿江地区码头及工厂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使浦东地区的农民和大量外地来的流民成为码头搬运工和工厂工人,工人队伍不断壮大。辛亥革命前夕,浦东地区的工人队伍规模至少在万人以上。

  除沿江地区,当时的川沙县和南汇县也创办了一些工厂企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沈毓庆在川沙城内创办经记毛巾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凌秀峰在江镇创办经纶毛巾厂,光绪三十二年(1908年)饶新铸在大洪墩创办宝华毛巾厂。

  除工业以外,浦东沿江地区的杨家渡还出现了饲养奶牛的牧场,当时牛奶的销售量主要集中在浦西的租界,而在租界出售牛奶必须有租界发的卫生执照。在严桥有农户创办了专门养鸭场。在花木有专门为浦西提供鲜花的花艺园圃。

  五、辛亥革命前期浦东人在浦西创办之工商业

  辛亥革命前期,浦东人在浦西已创办了一些企业,其中最具影响的行业是建筑业,当时称营造厂。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南汇人江裕生创办江裕记水木作,后改为营造厂。清光绪六年(1880年)川沙人杨斯盛创办杨瑞泰营造厂,这是上海第一家华商营造厂。光绪十八年(1892年)川沙人顾兰洲创办顾兰记营造厂。光绪二十年(1894年)川沙人赵增涛创办赵新泰营造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川沙人周瑞庭创办周瑞记营造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南汇人张效良创办久记营造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川沙人姚锡舟创办姚新记营造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浦东高南人杨瑞生创办杨瑞记营造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川沙人赵茂勋创办赵茂记木作,后改称赵茂记营造厂。宣统二年(1910年)浦东高桥人谢秉衡与人合股创办裕昌泰营造厂。浦西许多著名的建筑大多由浦东人开设的营造厂承建。当时在浦西的建筑市场上,浦东人创办的营造厂占有三分之一,做木匠和泥水匠成为浦东人到浦西谋生的首选工种。

  浦西的缝纫、餐馆等商业企业中也有浦东人的一席之地,如本帮菜名店德兴馆,由浦东三林人李林根等人创办于光绪九年(1883年)。当今著名的钱万隆酱园开设于光绪六年(1880年),由张江的钱锦南与人合开于洋泾浜南杉木角桥东(今延安东路南、河南南路东一带)。

  在上海工商界中,浦东人的经营之道曾广受赞誉,产生了如朱其昂、朱其诏、王一亭、叶惠钧、李平书、傅佐衡等商界名流。高桥人朱其昂、朱其诏兄弟帮盛宣怀创办轮船招商局;高桥人李平书为江南制造局提调;出生于周浦的王一亭则以洋行买办起家,在上海多种工商企业经营中获得成功,为上海商界领袖。

  六、辛亥革命前期浦东的社会团体组织

  辛亥革命前期,浦东地区已形成一些较为松散性质的社会团体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护地方平安与发展上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商部颁行商会章程,凡商务繁盛之地及通商巨埠得设总商会,商务稍简地方则设分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川沙商务分会成立,会址设在川沙城内至元堂,潘守勤为总理;同年,周浦镇商务分会建立,会址设在周浦镇中市大街万缘堂,张之彝为总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南汇商务分会建立,顾源庆为总理;同年,三林乡商务分会在三林乡乡公所成立。除商会外,当时还出现了一些维持地方治安的商团。据民国《南汇县续志》卷九《兵防志》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城乡各商团成立额数:本城三十二名,周浦四十四名,大团三十九名,新场四十名,召楼二十六外,鲁家汇二十一名,竹桥十八名,横沔二十四名,张江栅附杨家镇十名,杜行二十名,瓦屑墩二十四名,六灶三十名,三墩十六名。”川沙、三林、高行等城镇也建立了商团。

  这一时期由浦东人创办或主持的最著名的社会团体组织有浦东同人会、浦东塘工善后局、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这三个社会组织在推动近代上海地方的建设与发展上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浦东同人会由李平书等人创建于1905年,后改为浦东同乡会,这一社会组织一直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初。浦东塘工善后局由浦东举人谢源深等人创设于1906年。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则由李平书担任总董。

  另外,有一些社会组织虽然不在浦东区域内,但由浦东人在这些组织中担任着重要职务,如叶惠钧是国民总会的中坚分子;黄炎培是宪法研究会的核心人物;李平书是大同公济总会的发起人之一,又是中华共和宪政会的会长。

  辛亥革命前后,上海地区各种社会组织、民间团体活动非常活跃,规模与性质不尽相同,这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点,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必然要了解这些社会组织。

  七、辛亥革命前期浦东人出洋留学情况

  辛亥革命前期,浦东人中已有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出洋求学,他们是浦东人中最早接受西方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的群体,也是最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体验生活的群体。他们完成学业后,大多回归报效祖国,对中国社会的民主与科学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中国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国留学,30位幼童中有川沙高昌乡人曹吉福,他在美国学法律,是近代浦东第一个官费出洋留学者。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