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黄兴初识在东京

辛亥革命网 2016-07-29 09:37 来源:团结报 作者:言午 查看:

孙中山、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两大领袖,共同领导了辛亥革命,时人并称“孙黄”,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孙中山、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两大领袖,共同领导了辛亥革命,时人并称“孙黄”,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尽管两人曾存在分歧,但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长期的反清革命斗争中,互相扶持帮助,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正如孙中山赠送给黄兴的联语所称:“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初次相识

  孙中山、黄兴虽然都在国内从事反清革命,但两人的初次相识却是在日本东京。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物色革命人才。孙中山当时询问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在日本有无来自中国的杰出人物,宫崎随即向他推荐来日本避难的华兴会领袖黄兴。孙中山听后,大感兴趣,便迫不及待地要与黄见面。同年7月,在宫崎的安排下,孙黄两人在东京首次见面,并到一家名叫“凤乐园”的中国餐馆吃饭。两人就反清革命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畅所欲言,相谈甚欢,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两人足足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因专心商议革命大计,两人酒菜均吃得很少,直到最后才举杯庆贺,并决定联合建立革命团体,以扩大革命力量。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在东京召开了建立同盟会的筹备会。孙中山起初主张叫“中国革命同盟会”,但黄兴认为“革命”一词太过招摇,容易引起当局注意,为秘密保险起见,孙中山接受黄兴建议,正式将组织定名为“中国同盟会”。 在讨论同盟会总理人选时,有代表提议推选黄兴,他当即表示孙中山的资历及见识均高于他,是总理的最佳人选。因此,他直接提议推选孙中山为总理,不必经过选举程序,获得代表赞同。实际当时身为华兴会会长的黄兴在7月29日该会内部会议上曾主张“形式上入孙逸仙会,而精神上仍存吾团体之说”。但随后黄兴为了革命大局,还是率华兴会成员加入了新组建的革命团体,从而加快了筹建同盟会。与会者还在此次筹备会议上分别签署了反清盟书,其中众人盟书由孙中山保管,孙的盟书则交由黄兴保管。为了提高孙中山在留日学生中的声望, 黄兴还与宋教仁在8月13日发起一次专门欢迎孙中山的大会,孙中山发表了革命救国演说,极大激励了在场中国学生的革命热情。

  1905年8月20日,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到会的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成员近百人。在大会上,孙中山正式被推为同盟会总理,黄兴则任同盟会执行部庶务,负责实际工作,孙中山不在时,可以全权处理同盟会会务。当时曾有革命党人张继称:“长江潜伏的实力全在克强先生掌握中,他首先尊崇总理做领袖,国内外的革命力量于此打成一片,同盟会才成立起来。”

  同盟会成立后, 孙中山和黄兴为了营造革命舆论,以《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机关报,不久改名《民报》,大力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抨击清朝统治,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孙中山和黄兴还亲自指导留日学生揭露宣传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促进民众的觉醒与反帝高潮的形成。1907年,在清政府的要求下,日本当局驱逐孙中山出境,黄兴则代行总理之职,主持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他在日本大力发展革命力量,尤其是着力做好中国留日学生的工作,特别注意在留日学习军事的学生中发展同盟会员, 培养了一批后来在各省起义的骨干力量。

  但在1907年初,同盟会内部在讨论日后的中华民国国旗问题时,孙黄还产生了争论。孙中山主张使用兴中会原来用过的青天白日旗,但黄兴却不同意,觉得青天白日旗与日本的太阳旗相近,容易混淆,而是提议使用象征“平均地权”的井字旗。孙中山则认为中国古代曾实行井田制,井字旗有复古的嫌疑,建议将青天白日旗再加上红色,增添美观,改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但黄兴仍坚持己见,为此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孙中山非常愤怒,声称若要毁弃在南洋地区有极深影响的青天白日旗,就先把他杀了。黄兴也是非常生气,发誓要退出同盟会。后来经过章太炎等人调解,黄兴从党内团结大局出发,还是勉强接受了孙中山的方案,并且在国内诸多武装起义时,默认了革命党人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互为依靠

  1906年底,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制定了指导全国武装起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就反清武装起义进行了规划。不过孙黄两人对于起义的地点也曾产生分歧,如孙中山主张先在两广进行武装起义,黄兴则主张首先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暴动,后经过多次争论,黄兴服从了孙中山的意见。随后他曾潜入两广,秘密联络,并先后直接策划指挥了惠州七女湖、钦廉、黄花岗等多次武装起义,极大打击了清朝统治。由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的通缉,不能直接回国领导起义,多是利用在海外华侨的威望,在国外谋划,筹款,供给军械;黄兴则是在国内具体指挥,发动起义,但1907年底的镇南关起义则是两人亲自在前线指挥。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非常担心指挥者黄兴的安危,当从电报中得知黄兴已安全到达香港躲避后,非常欣慰地表示,“有黄兴在,天下事尚可为也”。孙中山曾对黄兴在起义中身先士卒的英勇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革命党人所厚望,也是革命成功的关键。但孙中山对黄兴在起义失败后,欲亲自出面暗杀两广的督抚的行为,则认为以他的地位与职务,是该去做革命大事的,这种个人暗杀行为,不适合他去做。

  黄兴对孙中山非常尊重推崇,认为“有了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同盟会成立后,黄兴甘当配角,坚决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同盟会内部发生两次“倒孙”风潮,曾有革命党人攻击孙中山,黄兴都对孙中山给予支持。第一次“倒孙”发生于1907年3月,当时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就孙中山接受日本内阁、商人赠款及分配革命经费不公一事,要求罢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职务,改选黄兴为总理。黄兴知晓此事后,则向章太炎等人表示,革命事业不是争夺个人名位,不要陷其于不义,孙中山总理德高望重,希望您们对他不要误会,而是全力拥护,这样才能保证革命成功,从而平息了这场风波。

  1909年秋,同盟会会员陶成章等人因在南洋筹款不利,于是在南洋起草了所谓的《孙文罪状》,发起了第二次“倒孙”风潮。要求开除孙中山的总理之名,并开会改选同盟会总理。黄兴竭力化解同盟会内部之间的矛盾,拒绝陶成章等人要在东京本部开会罢免孙中山的要挟,要他们以团结为重,不能影响革命事业开展。他还以同盟会庶务名义,于1909年11月7日发布《致美洲各埠中文日报同志书》,告知美洲各埠中文报纸,否认陶成章等人所发信函的内容,号召华侨支持孙中山。同日,黄兴又致信孙中山,希望他对陶的行为表示海涵,并称将会为其化解此次风波,还称陶的行为是捏造黑白,污蔑孙中山名誉,阻碍革命运动。后黄兴还亲赴南洋做当地革命人的思想工作,替孙中山向他们解释,平息矛盾。黄兴此举,巩固了同盟会的组织基础,得以使革命党人共同对敌。

  合作共赢

  1910年夏,黄兴为躲避日本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横滨的旅馆里。当时孙中山也从夏威夷来到日本,两人又秘密会面,讨论了革命形势及各种反清计划方针。两人交谈结束时,孙中山还把辛苦从华侨处筹集到的革命经费交给了黄兴,黄兴随后携款回国发动革命。据当时在场的一个日本友人对两人交接经费款项时的情形颇为感动,其追忆说:“金钱的予者与受者,似乎都对金钱的总数毫不在意。这两位领袖之间终生不渝的感情,不能仅仅表述为一般的同志关系;他们对待金钱财物的态度,也经常与此次相同。”

  武昌起义后,因孙中山尚在海外,而鉴于黄兴在革命党人中的崇高威望及在反清起义中的巨大贡献,1911年12月4日,独立各省代表在上海开会时,代表们提议选举黄兴为大元帅,以便组织新政府,但黄兴却坚决拒绝出任此职。经代表们反复劝说,黄兴只好表示暂时就任,拟赴南京以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领兵北伐。就在他准备启程赴任前,突然接到孙中山即将回国的消息,他便立即终止行程。他在12月23日致同事的信中对此解释道,我不会计较个人的名利,若不等孙先生到上海,就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会使他感到不快,影响党内的团结,我们不能出现太平天国那样的权力内斗。当时还有人主张推选他为临时大总统,但黄兴极力推辞,力推孙中山担任此职。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同月29日,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向参议院建议黄兴出任陆军总长的要职,两人继续合作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的运转。

  辛亥革命后,随着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孙黄两人先后辞职。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孙黄就讨袁的方式产生分歧,继而在中华革命党的效忠领袖等问题上产生争论,黄兴最后出走美国两年,两人关系陷入“分手”危机,后经陈其美从中斡旋,始才缓和。1916年7月,黄兴在袁世凯去世后返回上海,孙黄关系和好,但同年10月底,黄兴不幸病逝。孙中山单独署名发布黄兴逝世的讣告,在葬礼上代表同盟会致祭,还给黄兴写了情真意切的挽联。在黄兴灵柩归葬湖南时,他还亲自执绋到上海码头送行。当时著名报人章士钊对于两人的亲密关系曾说:“无逸仙则无克强,反过来说,无克强则无逸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