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卓有贡献的钦县籍人物

辛亥革命网 2016-08-11 11:06 来源:钦州政协 作者:黄济群 查看: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在这场革命中,钦县有不少爱国志士为辛亥革命作出了贡献。在这里,仅就“勋名不让刘冯”,卓有贡献的黄明堂作个简介。

辛亥革命中卓有贡献的钦县籍人物

——黄明堂与辛亥革命

  在我国近代史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它成功地推翻了满清皇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功不可没,其历史意义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

  在这场革命中,钦县有不少爱国志士为辛亥革命作出了贡献。在这里,仅就“勋名不让刘冯”,卓有贡献的黄明堂作个简介。

  黄明堂是钦县大寺人。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皇朝的腐朽统治,全国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钦县是“会党”斗争活动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具有反抗意志的黄明堂便于1900年加入本地区的农民革命组织“三点会”(即“洪门”)。当时,入会者达3500多人,黄明堂做了掌管文牍的先生。后由于他有文化,有胆略,作战勇敢,为人忠厚,有正义感,好抱打不平,很富有号召力,被大家推举做了“三点会”的首领。不久,黄明堂带领数百人,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一带进行反清抗法斗争,一时威震祖国南疆。

  黄明堂是1907年加入同盟会的。1907年3月,孙中山到越南策划组织发动南方各省反清武装起义。孙中山从法国驻越南总督得知黄明堂的革命活动情况,即派革命党人联络黄明堂,对黄明堂说:“我辈皆汉族子孙,自满清入关,占据我土地,奴役我同胞,于今二百余年。吾党奔走革命,志在光复。望君等协力同心,共建大业。灭清非难,避免外国干涉难,幸勿再扰越境,致招干涉,则大事成矣。”黄明堂深明革命大义,即到河内,接受孙中山领导。1907年3月下旬,孙中山在河内甘必大街62号,设立指挥粤、桂、滇三省起义领导机关,派黄明堂在太原府的左州设立革命机关。从此,黄明堂成为了全心意追随孙中山闹革命的忠实信徒,反清倒袁(袁世凯),讨陆(陆荣廷)伐陈(陈炯明),无役不与,百折不挠,努力革命,卓著勋绩。

  1907年至1908年,孙中山在粤、桂、滇边境领导了著名的钦县王岗山(又称钦防之役)、镇南关、钦县马笃山(又称钦廉上思之役)和云南河口四次武装起义。1907年孙中山委任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指挥镇南关起义。12月1日夜,黄明堂率领百余人从背后袭取镇南关,一举攻占了三座炮台,大败清军。孙中山在河内得到捷报,次日晨,即偕同黄兴、胡汉民等人亲赴镇南关视察,黄明堂列队鼓乐欢迎,全军深受鼓舞,孙中山在炮台亲自点炮,激奋地说:“反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自发炮击清军耳!”后因弹尽援绝退入越南燕子大山。1908年2月,镇南关起义,黄明堂等人到河内向孙中山报告起义经过,孙中山勉励说:“此次起义,我们以少数同志占领了三个炮台”显示了我们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此次起义已震撼了满清皇朝,中国专制政体不久一定会被我们革命党推翻。”镇南关起义后,孙中山被迫离开越南。在“离河内之际,一面令黄克强筹备再入钦廉,以图集合该地区同志;一面令黄明堂窥取河口,以图进取云南,以为吾党根据之地。”1908年4月29日夜,黄明堂任总指挥,奉孙中山之命发动云南河口起义,率领500多义军和投诚巡警攻入河口城,占领了四座炮台,击毙清督办王玉藩,队伍发展到3000多人。黄明堂即时整编队伍,分路出击,与清军激战近一个月,清廷为之大震。在河口起义中,黄明堂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发布革命文告,军纪严明,连外国人也赞叹不已。孙中山在新加坡闻捷大喜,急调黄兴入滇督师,但由于寡不敌众,率领义军600多人退入越南,后投奔孙中山。几次反清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点燃了“倾覆满清,建立民国”的火把,沉重打击了清皇朝的统治,鼓舞了粤、桂、滇各族人民的反清革命斗争,黄明堂有不可磨灭的勋劳。及至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发动领导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黄明堂闻风而动,在广东新会等地组建“明字顺军”,自称大都督,率军光复恩平、台山、江门、新会等地。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武昌起义以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不中用了,就从封建营垒里选中袁世凯作为它们新的工具。帝国主义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清政府被迫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掌权后,一方面派军队进攻武汉,一方面派人南下同革命党人谈判。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混入革命政权内部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做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威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此,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落到袁世凯之手后,黄明堂追随孙中山,革命到底,积极开展倒袁斗争和讨伐陆荣廷、陈炯明等封建军阀的战役活动,继续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立新功。

  黄明堂一生最辉煌的时期,是1907-1925年追随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奋斗的十八年。作为中国革命先辈,他的爱国思想、民族意识、革命意志和斗争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一、乐于接受革命真理,并为之奋斗终生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斗争的思想武器。黄明堂接受这一理论时,没有表现出丝毫犹豫。1907年,黄明堂在镇南关一带活动,孙中山闻知后,遂派人劝说黄明堂,其中讲到:“吾奔走革命,志在光复,望君等协力齐心,共建大业”,同时,“就当前革命形势、同盟会宗旨及三民主义学说,阐述綦详”这些革命道理,对黄明堂来说,前所未闻,它比起会党的纲领、口号,无论是观察问题的广度、深度,还是指明革命的对象、纲领、方向和步骤,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黄明堂的态度异常干脆;“闻而悦服,毅然加盟,且愿率众以听指挥”,“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从此以后,黄明堂踏上革命道路,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士。

  二、不畏艰难困苦,坚持斗争

  辛亥革命时期,由于中外反动派相互勾结、清朝垂死挣扎,加上革命党人斗争策略上的失误,革命道路充满了艰难曲折,单单在南方组织较大的武装起义,六年间达十次之多,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大批革命志士英勇牺牲。其中黄明堂奉孙中山之命,接连发动、指挥了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均遭失败。滞留越境的黄明堂,也遭遇法国殖民者施加的重重压力,最后被迫离境。但黄明堂毫不气馁,“始终努力革命,不因成败利钝面稍渝。”不久,又奉孙中山之命赴香港,“暗设机关,秘密运械入内地”,为掀起更大规模的革命斗争作准备。黄明堂的这种革命精神不只是体现于一时一事,而是长期的、一贯的。黄明堂拥有了一些人朝思暮想都企图得到的东西:军队、地盘及荣华富贵,许多同盟会会员曾因此斗志衰退,但他独具革命本色,依然继续追随孙中山。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黄明堂因拒绝与陈炯明合作,遭到陈部进攻,从广东一直退到南宁附近,但都没有拿原则作交易。孙中山先生深为黄明堂的革命精神所感动,1923年2月在信中说:“兄之热心毅力,诚令人倾倒”。黄明堂这种精神,确是难能可贵。

  黄明堂作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斗士,表现得十分突出。首先不论谁反对孙中山,他都挺身而出,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民国初年,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黄明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1913年,袁世凯的死党龙济光为了把陈炯明逐出广东,大力拉拢黄明堂。当时,陈炯明还在追随孙中山。黄明堂不但拒绝拉拢,还把龙济光的阴谋告诉了陈炯明。还是同一个陈炯明,当他背叛孙中山后,黄明堂立即在北海东征讨陈。这两件事,他都付出了代价,前者导致牢狱之灾,后者使他的军队受到损失,一度陷入被动境地,但他从不后悔,这说明他的举动不是一时冲动所致,而是挺身而出维护孙中山的一种必然之举。其次,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最突出的事例是镇南关起义时,他亲率起义军“披蒙茸,拨钩滕,攀断涧危崖而上,疾趋第三炮台,喊呐窬墙入”。在起义的九天时间里,他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指挥。以后,包括领导河口起义在内的各次战斗,无不如此。黄明堂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在危险的地方身先士卒,都与他信仰孙中山的思想有关。有坚定的信仰,才会有坚决的革命精神。

  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黄明堂始终追随孙中山,坚持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坚持原则,在金钱、官职面前不动心。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曾派人携款二十万元及钦廉绥靖处处长的委任状、印信送给他,但他不为所动。在南宁五塘驻扎时,尽管处境艰难,他依然忠于孙中山,拒绝旧桂系军阀的拉拢。处境顺利时,这种拒绝还是比较容易的话,那么在他的那种处境下,“拒绝”二字简直重于千钧。但是,在黄明堂眼里,金银地位固然如浮云,就是政治前程、政治生命也不能与信仰相比,他宁肯牺牲一切,也不肯同流合污。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有所暴露,黄明堂也有所察觉,故而坚决不与蒋介石合作,面对蒋介石强大的军事压力,他为保清白,毅然拍案而起:“你(蒋介石)上台,我下台;你干,我不干”。直到一九三八年逝世,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现了他对孙中山先生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临终不忘救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黄明堂目睹国难当头,义愤填胸,请缨抗日。但年老力衰,难偿所愿。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黄明堂即回钦县大寺招募义勇军抗日,不幸枪伤复发(颈、背两次受伤),11月29日在钦县大寺圩米厘村寓逝世。弥留时,仍频呼“抗日救国”。黄明堂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质是一笔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应将革命先辈留下的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1)《辛亥革命史刊》

  (2)《钦州文史》《黄明堂》

  (作者系农工党钦州市党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