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做官的革命家——孙中山之挚友陈少白先生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6-09-07 10:1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柏军 郭昉凌 查看: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陈少白与孙中山相识后成莫逆之交,共同创建兴中会、同盟会,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奋斗一生,深受国民赞誉,是孙中山早期从事革命的三个得力助手之一。

陈少白(资料图)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陈少白原名闻韶,又名白,号夔石,1869年8月27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外海乡南华里(今属广东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陈少白的家乡外海镇与孙中山的家乡中山县近在咫尺,只是一江相隔。

  陈少白的父亲父陈子桥是个乡绅、基督教徒。少白6岁始随父习幼学,稍长得四叔梦南之循循教导,又受太平天国洪秀全事迹启迪,使其视野扩阔,发生国家观念,而文章、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所不晓,加上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为乡间学子之佼佼者。1888年,少白考入广州格致书院,次年洗礼入基督教。1890年后,少白与孙中山相识后成莫逆之交,共同创建兴中会、同盟会,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奋斗一生,深受国民赞誉,是孙中山早期从事革命的三个得力助手之一,在革命同志中享有崇高威望和声誉。故于佑任生前对陈少白先生生平事迹有“中山三友,外海一人”的赞叹和赞美!

  由同窗好友到亲密战友

  陈少白认识孙中山,实属偶然,但是他们两人由相知相识即成为知己,则是必然的。据他自己回忆,那是在1890年的一天,他有事去香港,临走前,在广州碰见老朋友区风墀,区对他说:“你到香港,我可以介绍给你一个人,这个人恐怕同你见解很相合的”。有“勿敬朝廷”反清救国思想的孙中山曾为传教士区凤樨的学生。

  陈少白在港办完事后,拿着区凤樨的介绍信往西医书院与孙中山会面,两人对时局的看法,救国救民之远大抱负和理想,竟是志同道合,相见恨晚,遂结盟为兄弟。孙中山说服了陈少白留在西医书院一起念书。当时与他俩志趣相投的还有尤列、杨鹤龄,每于学课余暇,聚会于杨耀记,大放厥词,鼓吹革命。被人称之为“四大寇”。四人之中,又以陈、孙之友情最深,正如冯自由所说:“(在革命同志中)孙中山称之为弟者,仅少白一人。”

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关景良、尤列

  1892年,孙中山以最优异成绩毕业,到澳门行医和开设药局,次年春转广州西关冼基开设东西药局,又在石岐开设药局之分店。陈少白则来往三地帮助料理店务。及后,孙中山奔走革命无暇顾及医务,由陈负责处理股本,结束药局。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更加昏庸腐败,国弱民穷,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1894年,受改良主义思想影响的孙中山起草了给清朝重臣李鸿章的《上李傅相书》(也曾经与陈少白共同商量修改),孙中山偕同陆皓东赴天津上书未为朝廷重视和所采纳,又目睹了中日甲午战争在即,而清廷却热衷于筹备慈禧太后的60大寿。残酷的社会现实教育了孙中山,从此抛弃了改良主义的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在反清救国事业中,在辛亥革命前的历次起义举事中,陈少白是孙中山最亲密的战友和得力助手。

  陈少白力助孙中山建立组织和发展党务

  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组织——兴中会,次年初即回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酝酿广州武装起义。

  在建立兴中会总部组织,与辅仁文社合并,以及处理杨衢云向孙中山争当总会长职务等问题上,陈少白作为革命组织的中坚力量核心分子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使兴中会筹划武装起义进展顺利,并很快在广州建立了兴中会分会(农学会)。

  乙未广州起义因举事不密和杨衢云办事不力以致失败,陆皓东等人牺牲,孙中山、陈少白、郑仕良被通缉而逃亡日本。随后,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在横滨组织兴中会分会,并在孙中山离日赴檀后负责指导该会的工作。陈少白广交日本朝野志士、菲律宾志士等,使反清救国事业取得更广泛支持。

  关于陈少白在日本的事迹,孙中山与宫崎寅藏等笔谈曾多次提及“他日举事,弟必亲督士卒攻城袭地,而少白君当留日本与贵政府商办各事”,可见孙中山对其之器重和倚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