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言传身教的家风

辛亥革命网 2017-08-10 09:01 来源:团结报 作者:郑学富 查看:

蔡元培,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蔡元培清正廉洁,品行高尚,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子女砥砺德行,报效国家。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蔡元培清正廉洁,品行高尚,在家庭里提倡男女平等,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子女砥砺德行,报效国家。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母亲言传身教,获益匪浅

  蔡元培的母亲周氏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通情达理,深明大义,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注重言传身教。蔡元培在其《自述》中说:“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因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绍兴府的山阴县。周氏自从跟蔡元培父亲蔡光普结婚以来,先后生育七个子女,除了长子蔡元铣和三子蔡元坚,以及蔡元培长大成人外,其他几个因病先后离世,四弟和幼妹未成年也相继夭折。

  蔡元培5岁就进入家塾读书,读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启蒙读物。接着,开始读《四书五经》,学习写作八股文。蔡元培8岁时,父亲蔡光普染病身亡,蔡家从此走向贫穷。面对蔡家的困境,很多亲朋好友伸出援助之手,但是都被坚强的周氏婉言谢绝了。她独撑起门户,勤俭度日,坚持供养几个儿子继续上学读书。在母亲的督促下,蔡元培读书特别用功,由于家里穷,点不起油灯,只好借着炉灶中的火光照明。有一天傍晚,家里不慎失火,全家人惊慌失措,而正在面壁苦读的蔡元培竟然没有察觉,仍然全神贯注地读书,直到被家人强行拽出来。

  周氏不仅重视孩子们的学业,也十分重视对孩子们品德的教育培养,并且非常注重言传身教。她要求蔡元培弟兄们慎言,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并且以身作则,做出样子给孩子们看。蔡元培在《自述》中说:“我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样说,我将怎样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且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

  周氏的教育方法是很开明的,如果孩子们有错误,也从不采取怒骂的做法,她会指出缺点,讲清道理,让他们主动改正。如果屡诫不改,周氏会在早晨孩子未起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讲清他们的各种过失,直到认错改正。蔡元培在《自述》中说:“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

  在周氏的悉心教养下,蔡元培学业精进,17岁中了秀才。而正在此时,周氏却一病不起,刚刚50岁的周氏怀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蔡元培悲痛欲绝,他不顾家人劝阻,睡草席,枕土块,寝寐于棺旁,坚持尽完孝道。蔡元培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守孝三年之后,就投身到科举考试中,考中了举人,又中了进士,然后入选翰林院。蔡元培牢记母亲明理、谨言的教诲,继承母亲坚强刚毅的品性,在风雨乱世之中能明辨是非,在关键的革命关头,都能站在进步的阵营,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先驱者。

  夫妻之间,提倡男女平等

  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曾发起成立“进德会”,规定“八戒”: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做官、不当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开始招收女生。在家中,他也提倡男女平等,改革社会风气,冲破封建陋俗,提倡男女平权,打破中国传统在婚姻问题上男尊女卑的束缚,这从他的三次婚姻中可窥一斑。

  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是包办婚姻。1889年,22岁的蔡元培考中举人,这一年,由兄长做主,他迎娶了第一位夫人王昭。王昭虽然是旧式女子,但是颇有见识。王昭有洁癖,家中所用之物都要擦拭得干干净净,不让外人随便触摸。而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所以对妻子的这一做法难以接受,夫妻关系刚开始不太和睦。直到王昭陆续生下两个儿子后,他们才慢慢磨合,相敬如宾。王昭有时称丈夫为“老爷”,蔡元培却不以为然,对她说:“以后可不要再叫我老爷,你也不要再自称奴家,我们都是平等的。”1900年,蔡元培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并劝她放脚、不要迷信鬼神。这一段时间,夫妻感情密切,犹如新婚燕尔。可是也就在这一年,年仅35岁的王昭因病医治无效,撒手人寰。蔡元培悲伤不已,悲恸地说:“自由主义君始与闻,而未能免俗,天足将完,鬼车渐破,俄焉属纩,不堪遗恨竟终身。”蔡元培在祭文中,称颂她有“超俗之识与劲直之气”,赞扬她淡于名利,历尽妻子、母亲之责,不以丈夫中进士、点翰林为喜,不为丈夫辞官回乡而怨。

  蔡元培的第二次婚姻结缘于一幅画。王昭去世后,前来提亲说媒的人络绎不绝,踏破了门槛。一些好友打探蔡元培有什么要求。蔡元培干脆贴出了一则征婚启事:“一,天足者;二,识字者;三,男子不得娶妾;四,夫妻意见不合时,可以解约;五,夫死后,妻可以再嫁。”由此可见,他提倡男女平等不是空话。1901年,蔡元培在杭州办学,有一天在朋友叶祖芗家做客,喝得大醉。叶祖芗引导他欣赏大厅中悬挂的字画。他看到了一幅工笔画,线条娟秀、栩栩如生,落款题字也颇见功力。蔡元培被这幅画吸引住了,不禁连连赞叹。朋友见他喜欢这幅画,就介绍说,此画出自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世振(又名仲玉)之手,是当地有名的才女,而且是个新式女子,没有缠足,有文化,精通书画,端庄贤淑,孝敬父母。听完介绍后,蔡元培怦然心动,主动托人提亲。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了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在结婚典礼上,他别出心裁,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结婚后,蔡元培自觉践行男女平等,主动帮助妻子承担一些家务。他就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这一天,官场上的朋友前去家中道贺,只见他身穿短袄,满手肥皂泡出门迎接,原来他抽出空闲,帮助妻子洗洗衣服。做到部长级的高位尚能如此,可见其境界之高。1920年底,北京大学派蔡元培去欧洲考察。而就在此时,爱妻黄仲玉不幸病逝。蔡元培闻听噩耗后,悲痛异常,泪如泉涌,含泪写下了著名的《祭亡妻黄仲玉》:“呜呼仲玉,竟舍我而先逝耶!自汝与我结婚以来,才二十年,累汝以儿女,累汝以家计,累汝以国内、国外之奔走,累汝以贫困,累汝以忧患,使汝善书、善画、善为美术之天才,竟不能无限之发展,而且积劳成疾,以不能尽汝之天年。呜呼,我之负汝何如耶!……”字字血泪,情真意切,蔡元培哭诉道:“处处触目伤心,我其何以堪耶!”

  蔡元培的第三次婚姻是师生恋。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已经55岁了,工作上的繁忙,家庭上的负担,都需要有一个人为他分担。于是他决定续娶,并提出了条件: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在朋友们的撮合下,一位名叫周峻的女子走进了他的视线。周峻是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33岁还没有结婚。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婚纱,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而又文明的结婚典礼。蔡元培还为这次婚姻赋诗一首:“忘年新结闺中契,劝学将为海外游。鲽泳鹣飞常互且,相期各自有千秋。”婚后十天,蔡元培携周峻及子女离沪,奔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夫人和女儿都进了国立美术学院,而他则开始潜心编写《哲学纲要》。周峻在相夫教子之余攻读西洋美术课程,她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则在上面题诗一首:“我相迁流每刹那,随人写照各殊科。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以德为本,培养子女“健全人格”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蔡元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是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他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蔡元培对子女的教育上。

  蔡元培有7个子女,无论是男女长幼,他都是非常爱护,精心培养教育,给予很高的期望。在子女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慈父,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在生前多次叮嘱过子女们,以后要从事实用的学科。可见当时的蔡元培希望子女们要以实业救国。

  当孩子们年幼不能读书时,蔡元培就经常给他们讲历史名人爱国和励志故事。孩子能上学读书时,他就为他们买来一套500本的《小学生文库》,里面有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孩子们都爱不释手。蔡元培和夫人还经常和孩子们玩一种名叫“国际联盟”的游戏,他们每个人代表了一个“国家”,轮流在“国际联盟”讲坛上发言,简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和政治立场。以此来引导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1937年至1940年3月,蔡元培在香港养病期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一些,他就经常给孩子们讲人生理想、爱国思想。有一次,朋友送了他两本书,即斯诺的《西行漫记》和斯诺夫人的《续西行漫记》,他阅后把书推荐给次女蔡睟盎阅读。女儿在他的熏陶下,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后直接影响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8年,蔡睟盎参加了国立交通大学中共地下党。

  蔡元培时刻不忘对孩子们的品德气节的养成教育。有一次,他在南京,孩子们给他寄去一些画作。他认认真真地看完每一幅,并且郑重其事地写回信,给予恰当的点评和鼓励。蔡睟盎画的是鲜花,他点评说“希望她像鲜花一样朝气蓬勃”;蔡怀新画的是房屋,他希望儿子“像屋脊一样挺拔”。他还买了三本精致的纪念册,每本都题字勉励孩子们,其中给蔡睟盎题的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给蔡怀新的题词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给蔡英多的题词是:“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蔡睟盎10岁生日时,向父亲索要生日礼物,蔡元培就手书七律一首赠给她:“生男生女无悲喜,不要轻分瓦与璋。学级高低同及格,公民选举共登场。望儿再历十年后,应世能名一技长。今日书痴非必要,练身第一要康强。”他就是这样树德育人,激励孩子们刚正不阿,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益于国家的人。蔡元培在《祭亡妻黄仲玉》中说:“常克勤克俭以养我之廉,以端正子女之习惯。”蔡元培一生清廉简朴,不求奢华,平时生活俭朴,穿着随便。孩子们的穿着也与一般平民子弟无异。父亲的人格力量,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甚至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蔡元培还鼓励孩子们应该学一点艺术,他对孩子们说:“不论是书法、绘画、音乐,我都赞成”。蔡睟盎喜欢音乐,他就托朋友请一个白俄老师;儿子蔡怀新、彩英多喜欢书法、绘画,他就让他们拜师学艺,还经常拿他们的习作给宋庆龄、刘海粟等点评。

  抗战爆发后,蔡元培四处奔走,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在家也要孩子们多尽一份力支援前线抗战,为国效劳。上海沦陷,蔡元培原先准备迁徙昆明,绕道香港,他因病累交加,被迫滞留香港。他在逝世前一年,抱病为孩子们写了一首儿童歌,请夫人谱成曲,教子女们唱:“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今日若非勤准备,他年落伍憾无穷。好儿童!好儿童!而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份力,前方将士早成功……”

  蔡元培的子女大多遵循父亲教诲,刻苦努力,在学问造诣上都有所建树。长女蔡威廉是国内第一个女性油画家,开拓了中国近代史中的女性艺术领域;长子蔡无忌是著名的兽医学家;次子蔡柏龄与法、美两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反磁铁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银质奖;三子蔡怀新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著作很多;幼子蔡英多是沈阳黎明机械厂高级工程师,卓有建树;次女蔡睟盎为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蔡元培一生位居高官,却始终清廉如水。蔡元培病逝,全国不分政治派别,均表深切哀悼。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说:蔡元培“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延安举行追悼大会,发表悼念文章纪念。周恩来送来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