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浙东三英烈”

辛亥革命网 2017-09-28 09:35 来源:联谊报 作者:诸焕灿 查看:

在众多的辛亥革命英烈中,浙东有三位先觉者: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在辛亥革命之前四年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安庆起义中为革命献身,用热血铺洒出了辛亥革命之先途。

  在众多的辛亥革命英烈中,浙东有三位先觉者: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在辛亥革命之前四年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安庆起义中为革命献身,用热血铺洒出了辛亥革命之先途。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光汉子,同治十二年出生在会稽县东浦乡一户富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却从不安分。12岁那年,就想找和尚学武功而钻到钱塘深山一去无踪,家里费尽工夫才将他找回,严加管束。光绪二十七年,徐锡麟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光绪二十九年应乡试,31岁的徐锡麟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在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等。在留日学生民主思潮影响下,引发革命志向,积极参加、出资赞助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次年,与蔡元培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联络江浙一带会党,密谋起义。光绪三十一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师范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

  马宗汉(1884—1907),乳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清光绪十年三月出生于余姚马家路(现属慈溪市宗汉乡)。马宗汉15岁时就读于余姚城内的“达善堂”,他喜爱诗词,常吟咏岳飞《满江红》,曾自誓:“长大亦当如是。”在达善学堂,马宗汉结识了几位具有民族意识的少年,纵谈国事,遂萌发推翻清王朝的志向。他通过阅读英文书报,了解国际大事。马宗汉19岁时,入浙江大学堂学习。21岁时,因科举考试尚未废除,勉从父亲意见,马宗汉应科试入县学堂,算得上一名秀才。但科举并非马宗汉夙愿,不久即离开县学回家,先后在三山所的润德学堂和三山学堂任教。执教期间,他常以消除 “亡国之痛,异族之祸”与学生相砥砺,学生们为之悲愤泣下。光绪三十一年(1905),马宗汉与陈伯平相识。

  陈伯平(1885—1907),原名渊,字墨峰,号白萍生,别号光复子,绍兴平水人。陈氏系平水望族,其先祖曾是清朝达官,父亲陈芷湘曾任福州幕僚,与史学家傅节子有深厚交谊,傅节子对晚明史学有较深研究,藏书丰富,随时提供陈伯平翻阅。由此,陈伯平深受傅节子的反清复明思想熏陶。在书塾,陈伯平常对同学讲述抗清故事,并立志报国。尤喜好武术,尝悬沙袋于卧室梁上,每日夜捶击之以练擘力。光绪二十七年,陈伯平从福州回到绍兴,与同盟会员、同乡诗人刘大白等时相往来,畅谈天下大计,交谊甚深。他曾对刘说:“烈焰方张,我辈当以暗杀为反清斗争第一义!”光绪二十九年,19岁的陈伯平考中秀才。徐锡麟第一次见到他,就“大奇之”,深受徐锡麟器重。

  光绪三十一年,马宗汉听说徐锡麟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学堂,即于是年八月前去拜会。由徐锡麟介绍,马宗汉与陈伯平随即加入了光复会,并进入大通学堂学习。

  是年年底,马宗汉和陈伯平随同徐锡麟东渡日本。到日本后,马宗汉与陈伯平本欲入陆军学校或振武学校,因清廷驻日使馆的干涉而不果,马宗汉只好暂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陈伯平改入巡警学堂。徐锡麟本想在日本学习军事,因患眼疾未能如愿。在此期间,马宗汉、陈伯平进一步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毅然剪去辫子,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

  是年六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联合光复会、兴中会、兴华会,组成同盟会。七月,经冯自由介绍,鉴湖女侠秋瑾加入同盟会,并任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光绪三十二年春,徐锡麟介绍秋瑾加入光复会。四月,徐锡麟与马宗汉、陈伯平结伴回国。归国途中,他们对今后的革命活动作了初步设想。

马宗汉

  马宗汉回到家乡余姚,即以教书作掩护,进行革命前的宣传和组织活动。同时,通过徐锡麟介绍,马宗汉又结识了秋瑾。在此期间,秋瑾曾多次到余姚马家路与马宗汉相会、密谈,磋商有关革命起义事宜。当时,有光复会一位同志写信劝他再赴日本学习,遭到马宗汉拒绝。马宗汉认为:革命的“实行必须在内地,他国究非用武之地,不过暂时寄迹、预备学问而已”。他在复信中还明确表示,对于革命事业,“我辈宗旨已定,自然坚持到底,死而后已,不以他人而怀贰也”。马宗汉还常著文,揭露满清政府借用实行预备立宪的欺骗手段来缓和革命风潮的政治阴谋。

  陈伯平回国后,因为光复会中人物首推陈伯平最具语言天斌,不仅擅长福州话、闽南话,还会讲上海话、北方话,亦精通日语,因此,会党对外交涉及联络等事务,差不多都由他担当。马宗汉曾称“陈君少年英侠,担任实行,胆识俱壮”。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陈伯平与秋瑾在上海虹口祥庆里寓所秘密试制炸药时,因配方错误引起爆炸,他被炸得满脸鲜血,秋瑾的双手也被炸伤。回绍兴治愈后,陈伯平再赴日本攻药物化学。归国后,曾想用炸弹暗杀清朝大臣铁良,为徐锡麟劝止。

  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徐锡麟为了利用官场便于从事革命起义,花大钱捐得候补道员。可是,“候补”仅仅是个空衔,有“实缺”才是真货。于是,徐锡麟又先后通过浙江巡抚寿山,以及表叔、曾任山西巡抚的俞廉三向安徽巡抚、庆亲王奕劻的女婿恩铭写了推荐信。恩铭在山西任知府时,颇得俞廉三青睐,相结为师生,对俞廉三一直执门生礼,读过老师的信,就毫不迟疑地给这个通过“纳捐”而获得道员身份的徐锡麟在武备学堂安排了个“会办”的实职。徐锡麟在赴安徽省会安庆上任前曾对马宗汉、秋瑾等人说:“法国革命八十年战成,其间不知流过多少热血。我国在初创的革命阶段,亦当不惜流血以灌溉革命的花实。我这次赴安庆任职,即抱有流血之准备,诸位切不可引以为惨而存退缩的念头才好。”

徐锡麟

  徐锡麟到达安庆后,在武备学堂会办的岗位上尽力经营校务,以图恩铭信任、提拔,取得更加有利的位置,一边暗中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义计划中的大事。因他是老师俞廉三推荐而来,恩铭对他自是毫不怀疑,还很欣赏他的办学成绩,准备培养重用。而徐锡麟不久感到当时花大钱买个道员,如今不受重用,这个武备学堂一点也不机要,一个月几十个银元的薪水也不大够让他从事地下活动,就写信要求表叔俞廉三再次出面请托恩铭。表叔俞廉三觉得过意不去,就再次写信给恩铭,请他提侄子一把。恩铭恭顺而客气地回信:“门生正欲用之,无劳老师悬念……适成立巡警学堂,以伯荪(徐锡麟字)之才,料可胜任。”后于光绪三十三年初,徐锡麟果然被恩铭提升为安徽巡警处会办兼任安庆巡警学堂监督(堂长)。

  安庆巡警学堂在安庆城内东北角百花亭(今安庆卫校),是专门培训巡警骨干的场所。学员分甲、乙两班,每班二百人,每期半年。甲班毕业后再训乙班。参加训练的学员,每人配发九响毛瑟枪一支,毕业后大都分配到全省各地充当警官,所以又称警官学堂。

  这个职务令徐锡麟欣喜非常,警官学堂对安徽省来说十分重要,负责这个学堂,不愁没有机会接触恩铭这个皖省头号大员;另外,这个学堂的学生都是带枪的,经过教育,就是起事的基本力量。于是,徐锡麟一边严格训练学生,一边向学生灌输革命道理,同时还在四方联络,并带着学生骨干出集贤关,游览龙珠山、观音阁,暗中观察地形,绘制军事地图。

  徐锡麟的表现渐渐引起了巡警处收支委员顾松的注意,他发现徐锡麟有数笔账目不清,而且发现这位会办在上课时言论大胆,课下行踪诡秘,于是暗中观察,还私拆了徐锡麟的信件。顾松很快确认了徐锡麟的图谋,赶紧汇报给恩铭,说这个貌似忠诚的徐锡麟是革命党。但恩铭没有听信,反而笑了一笑,说:“革命不是咋呼出来的,革命党也不是咋呼咋呼就算了的;徐会办那是咋呼,不是革命,你多心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